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性分布由25年、倍25年和25年的黄金分割点组成,美国西部4次8级大震符合三性分布的某些时间点。按此分布,我们预测在2017年前后美国西部可能发生8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正>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3次8级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图1)。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和欧亚地震带。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1.1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3.
<正>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14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3次(表1),其中包括1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4年4月2日智利北部沿岸近海8.1级地震(图1)。2014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活动较弱。与2013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显著减少,能量释放略有降低。2014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士宏  彭克银 《中国地震》2002,18(1):112-116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2 0 0 1年全球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3次 (2 0 0 0年为 2 1次 ) ,其中 8级以上地震 2次 ,最大地震是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发生在我国昆仑山的 8 1级 (2 0 0 0年最大地震为 7 8级 )地震 (图 1 ,表 1 )。全球 7级以上地震显示以下特点 :图 1  2 0 0 1年 1~ 12月全球M≥ 7 0地震震中分布1 .1 地震活动水平持续增强全球 7级以上地震活动自 1 999年开始回升以来 ,地震频次已连续 2年超过年均 1 8次的水平。地震强度也持续增高。 2 0 0 1年发生 7.8级以上地震 4次 ,其中还发生了 2次 8级以上特大地震。无论是地震频度还是…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的地震活动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本世纪以来的八十年内共发生破坏性地震二千六百余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五百余次,平均每年5.4次。8级以上地震九次,平均九年发生一次。地震分布的范围很广,据记载,本世纪以来全国三十个省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8级以上大震除了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岛弧、海沟与大陆边缘地区外,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境内及其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2005年1-12月, 全球共发生MS7级以上地震16次, 低于1900年以来19次的年平均水平. 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地震带、东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图1). 在时间上分布相对均匀, 除2月份和4月份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外, 其它月份都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 引人注目的是, 在苏门答腊地区发生了7次7级以上地震, 并且在印度板块的西触角处于10月8日发生了7.8级地震. 2005年1-12月, 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为5.29×1017 N·m, 处于自1900年以来的平均值3.853×1017 N·m之上.  相似文献   

7.
依据西藏地震台网地震目录,对比了美国地震台网(NEIC)记录,收集了喜玛拉雅弧型带和西藏地区及邻区5级以上的历史地震资料,同时收集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和西藏定日5.9级地震机制解资料。研究了喜玛拉雅弧型带发生的8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了西藏定日5.9级与尼泊尔8.1级两次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动态触发了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5.9级地震,反映了青藏块体本身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震源机制解显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当日,西藏定日发生的5.9级地震为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张性活动,属于藏南拆离系与控制近南北向拉张断陷盆地的正断层型地震,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定日5.9级地震与尼泊尔8.1级地震属于不同类型的地震。喜玛拉雅弧型带发生的8级地震会对青藏块体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和历史震例均显示喜玛拉雅弧型带发生的8级地震会对青藏块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在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MS8.3级地震后三年内地震呈现北东—南西走向展布,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后西藏地区及邻区地震活动也呈现较明显北东向成带分布;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后,西藏地区出现3级以上地震起伏性丛集活动,该区的地震震级水平短时间也略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发现青藏高原北部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普遍存在5级以上地震空段,空段时间在7~33年之间,且在青海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还存在ML≥4.0级地震空区,四川北部的7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出现显著增强现象。未来2~8年间青藏高原北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其危险区域为祁连地震带西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和内蒙西部。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地区自1800年以来7级以上地球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自18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16年,最长为34年,最短为3年,时间间隔在23年以下的占83%。自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1年,最长为19年,最短为3年。自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次7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中国大陆地区都发生过7.7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新疆交界发生了8.1级巨大地震,很可能指示在未来1-2年内,四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从2003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9年我国共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6级以上9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4月16日和4月25日四川巴塘2次Ms≥6.0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8月3日的Ms6.0级地震。就大陆地区而言,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和宁夏。 1989年我国地震活动时、空、强的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频度、强度仍显示出较高水平,释放的总能量已超过1次Ms7.0级地震的能量。1988年11月以来我国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度明显增加,澜沧-耿马2次7级以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时空强有序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和触发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时间上具备时间节律的特征,符合8级地震24年左右和7级以上地震7年左右的时间节律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地震活动等间距、地震集中活动、共轭条带等特征;在强度上符合节律特征,并存在明显地受地球自转,以及月亮、太阳的调制和触发作用. 最后,对巨大地震孕震和发震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内部发生了3次7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3月于田7.3级和2008年5月汶川8.0级,尤其是汶川8级大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及财产损失.就这3次地震所处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而言,汶川地区的监测能力要好,但在震前也未能捕获到能够做出中短临预报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若羌大震后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1月 14日 ,在新疆若羌县境内发生了 8.1级地震。联想到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发生在东经 10 5°以西的甘肃、新疆、青海、西藏诸省区的 4次 8.0级以上大地震的地理分布特点 (其震中令人信服地居于同一个圆周上 ) ,我们借助“对称填补”办法 [1 ] ,将这次若羌 8.1级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15.
吉平  李纲  刘杰 《中国地震》2013,29(2):284-292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2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8.2级地震(图1).与2011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减少.201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1.1 全球8级地震继续活跃 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比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略高,与2011年(26次)相比,地震频次减少(图2).虽然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6级、8.2级地震,但与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0级地震)相比,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纲  刘杰  余素荣 《中国地震》2005,21(1):130-137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表1),最大地震为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西北8.7级(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地震。2004年全球地震活动仍维持前几年的活动格局,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和日本地区的强震活动显著(图1)。2004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地震活动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6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8.1,包括两次中源地震。能量释放总量为154×10~(15)焦耳,极低的频次和较低的能量释放表明,自  相似文献   

18.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地震》2014,34(1):34-40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台湾省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它处于西太平洋地震带上。仅在1970~1979年这短短的十年间,就发生过8级地震1次,7级以上地震7次,6级以上地震34次,5级以上地震107次,至于小于5级的地震,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