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秦岭丹凤群秦岭群宽坪群关系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泥盆系分布区以北依次排列着丹凤群、秦岭群、宽坪群三套变地层、之间被两条区域性大断裂所隔开。这三套地层沉积后均经历了三次强烈的褶皱,三次区域变质及三次韧性剪切,参考测年结果,提出了它们都是早元古代沉积的新认识,根据三套地层的沉积,岩性及地球化学特点,判定宽坪群为弧后大陆斜坡堆积,秦岭群与丹凤群为火山岛弧堆积,均属华北板块的前缘。  相似文献   

2.
天水—宝鸡地区是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以其特殊的地质位置、独特而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演化历史而倍受中外地质学者的关注。东、西秦岭的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可否对比,祁连与北秦岭可否连接和如何连接,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找矿前景如何等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和西安地质学院合作开展的“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基础地质研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和攻关证实:东、西秦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出露于西秦岭地区的秦岭群、李子园群、舒家坝群与东秦岭区的秦岭群、丹凤群、刘岭群相连接,解体后的葫芦河群与东秦岭区的二郎坪群相对应,而见于东秦岭区的宽坪群等地层在西秦岭地区均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minor,Punctatlporitesminutus等属种,时代为晚古生代沉积。从柿树园组原宕建造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特点分析,它不应划归二郎坪群(下古生界)或宽坪群(上元古代),其层位与豫陕交界地区的粉笔沟组和信阳群的南湾组大体相当。在晚古生代时期北秦岭为一海槽,从柿树园组被晚三叠世陆相含煤地层不整合覆盖,说明这一海槽于二叠纪末期闭合,形成了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中段宽坪群秦岭群地层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中段商州地区下元古界宽坪群,秦岭群经1:50000区调研究,宽坪自下而上建立了竹林沟组,四岔口组,广东坪组,麻街组,谢湾组等五个有序地层组和层位不确切的五峰山岩组。秦岭群属无序岩群,可分为变基性火山岩夹黑云变粒岩组合,黑云变粒岩夹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组合与浅粒岩夹大理岩组合,推断三种岩石组合可依次由老至新。  相似文献   

5.
豫陕境内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邻接地带,由北往南有火山岩华北地台南缘的熊耳群(180—1400Ma)和大红口组(734—507Ma),北秦岭的宽坪群(1410—884Ma),二郎坪群及其相当地层草滩沟群、斜峪关群、云架山群,丹矾窑群、大河群(550—450Ma),秦岭群(2226—1800Ma)与丹凤群(448—402Ma)。按多旋回观点,秦岭群归早元古代旋回,熊耳群、宽坪群、大红口组归中、晚元古代旋回,二郎坪群、丹凤群属早古生代旋回,火山活动具有从中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由北往南迁移的特征。不同的火山岩共生组合或建造所具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岩浆成因类型、壳幔环境和成矿作用。壳幔环境包括地壳类型、地幔能量状态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秦岭群的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群分布于秦岭山脉的主峰位置,处于重要的构造部位。秦岭群专题研究组,将原划归秦岭群(南侧)的一套基性火山岩系解体出来,命名为丹凤群,其时代归属于早古生代;将北侧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系归并于北部早古生代地层。原划秦岭群主体部分仍保留秦岭群的名称。其时代,据已取得的较多的全岩铷锶等时年龄资料,归属于中元古代。秦岭群为一套深变质和超变质的岩石,划分为四个岩段。第一岩段主要为混合岩、混合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地区宽坪群的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宽坪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是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坪群的时代及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华北地台南缘和北秦岭元古代的构造格架、岩浆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无疑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宽坪群的地质特征、同位素年代的综合研究,认为宽坪群不是一般的地层单元,而是一套中元古代俯冲杂岩,其形成时代为1850—1000Ma;宽坪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角斑岩建造属C+A、C类的壳幔混合型,为海盆环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内传统秦岭群包含不同原岩建造、不同变质岩石组合以及变形变质、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将其解作为丹凤岩群、深成侵入体、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片麻岩套等5个部分,首次区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混合岩,确认了秦岭群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河锦 《矿物学报》1991,11(3):258-266
本文运用晶体大小分布理论对陕西丹凤秦岭群石榴子石进行了变质结晶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对石榴子石在岩石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大小值的系统测定,有关变质结晶动力学的分析计算,最终得出了丹凤秦岭群石榴子石的变质结晶初始成核密度、成核速度、晶体生长速度、生长时间及冷却过程中体积转移量等诸动力学要素,并从晶体大小分布研究中获得了多期复杂变质这一与地质事实一致的重要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眉县——蓝田间下古生界斜峪关群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眉县、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一带的秦岭北坡,发育有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因其变质较深,未发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被视为宽坪群或秦岭群的一部分,其时代也随之而变化。笔者通过近年调研发现,这套地层的原岩建造、变形变质及含矿性等与宽坪群迥然不同,但与凤(县)太(白)地区的草滩沟群和蟒岭地区云架山群的中、下部基本可以对比,故将其解体出来,另建斜峪关群。它包括下部文家山组和上部干岔沟组,时代属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北带丹凤群发育特征及金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秦岭北带的丹凤群是一套浅—中等变质的绿片岩系,原岩为一套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正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该变质岩系分布区金的地球化学丰度高,断裂作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丹凤群兼具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印支—燕山期断裂构造及中酸性岩体“三位一体”成矿条件的地段是成金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白依沟群是西秦岭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地层,厘定为震旦系下统,是一套浅变质水携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建造。依据其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岩石组合,划分为上、中、下三段。通过笔者研究,认为是大陆山间河流出口处近源冲积扇体中形成的辫状河体系,为主河道—河道心滩—洪泛平原与湖泊等环境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 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 minor,Punctatiporites minutus等属种,时代为晚古生代沉积。从柿树园组原岩建造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特点分析,它不应划归二郎坪群或宽坪群,其层位与豫陕交界地区的粉笔沟组和信阳群的南湾组大体相当。在晚古生  相似文献   

16.
一个晚元古代的洋内岛弧地体──东秦岭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韩松,贾秀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张宗清,孙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关键词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玄武岩...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沉积建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古大陆南缘,以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断裂为界,构造格局自北而南划分如下:古大陆边缘的基底与盖层单元(华—熊陆缘带),宽坪群构造单元,二郎坪群构造单元,北秦岭(秦岭群)构造单元和南秦岭(刘岭群)构造单元。据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控矿因素,划分该区沉积建造演化阶段:①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建造;②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③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演化阶段;④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⑤中生代陆内碰撞演化阶段。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分别研究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南缘出露有晚太古宙—早古生代的变质火山岩。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其Co丰度随时代的变化与上地幔的温度演化有关。 1.样品及其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样品均取自华北地台南缘的太华群、熊耳群、秦岭群、宽坪群、丹凤群和二郎坪群中的(变)火山岩。其中太华群斜长角闪岩样品取自河南灵宝、洛宁、鲁山地区,其原岩是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太古宙(2841±6Ma,2806±7Ma,锆  相似文献   

19.
李兴辉  郭安林  李侃  高春云 《地质通报》2014,33(9):1353-1362
秦岭造山带在印支造山作用主造山期之后,发育一系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选择陕西丹凤北秦岭灵官庙盆地中低绿片岩相的灰绿色中细粒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85个以岩浆成因为主的碎屑锆石给出5个年龄组:426~605Ma、661~1174Ma、1494~1789Ma、2113~2261Ma和2826~3298Ma。其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426Ma±5Ma,最老的锆石年龄为3298Ma±70Ma。主要的年龄峰期为426~605Ma年龄组,其次为661~1174Ma年龄组。这一年龄结构反映出物源区加里东造山期和Grenvillian期岩浆活动的重要影响。年龄谱中缺少中志留世—晚三叠世的锆石,说明普遍发育的印支期岩浆岩体并不构成物源区。通过与现今周缘地体年龄结构对比并结合其他地质证据认为,灵官庙盆地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加里东期侵位于二郎坪群、秦岭群中的花岗岩和新元古代宽坪群,少量来自二郎坪群和秦岭群。灵官庙盆地形成之后,盆地内沉积岩遭受了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秦岭造山带在板块构造驱动的造山作用结束后进入了新的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