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同重现期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并推导出暴雨重现期公式。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1~24 h历时暴雨强度均以0.74的衰减指数衰减,据此推求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可计算1~24 h任意历时、2~100 a任意重现期的设计暴雨,且平均相对和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和0.009 mm/min,符合规范要求;暴雨重现期公式可估算1~24 h历时内任意场次暴雨的重现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洪涝防治决策。成果已纳入上海市治涝地方标准,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非饱和产流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径流深计算公式的推导 1.霍顿下渗公式的物理意义设流域平均的下渗能力消退规律可概化为霍顿公式,即 f=f_c (f_o-f_c)e~(-kt) (10) 式中:f为t时刻流域平均下渗率,以毫米/小时计;f_o为初始流域平均下渗率,以毫米/小时计;f_c为流域稳定下渗率,以毫米/小时计;K为经验指数。式(1a)可分解为两部分,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暴雨研究成果表明:本区有不少次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有的时段雨量接近我国南方记录,如新疆安集海“81·6”暴雨(1小时240毫米,见《水文》1984年第3期)、青海小叶坝“76·6”暴雨(30分钟240毫米);个别甚至接近或超过原世界记录,如内蒙乌审旗“77·8”暴雨,10小时1400毫米(见《水文》1981年第2期);还有些降雨强度虽小但历时长,其降水总量可与南方湿润地区相比,如黄河上游“81·9”降雨  相似文献   

4.
刘思敏  王浩  严登华  秦天玲 《冰川冻土》2016,38(5):1264-1272
全球气候变化对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产生了显著影响,识别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是暴雨洪涝灾害综合应对的关键.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内229个气象站点1950-2012年的实测逐小时降水数据,遵循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暴雨事件进行场次划分,并以此作为基础统计单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气象学理论,以场次暴雨事件开始时间、达到雨强峰值历时、场次平均暴雨历时及暴雨事件发生频次4个指标分析不同年代背景下淮河流域场次暴雨事件发生的过程变化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场次暴雨发生时间呈现宽幅化和极值化的变化趋势,暴雨发生时间出现了后移和双峰化的特征;暴雨历时及到达雨强峰值历时均呈现增加趋势,整个流域场次暴雨事件在1990s-2000s进入一个增加时期;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使流域内暴雨事件发生的频次不断增加,历时不断增大,长历时高频次特征明显,尤其是近20 a来,淮河流域暴雨事件高发区域呈现出从流域部分地区向全流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8月上中旬,大连市连续普降暴雨,局部地区达到大暴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的数据可看出,本轮连续强降雨过程历时长、强度大,累计降雨量平均为135毫米,局部达到207毫米。  相似文献   

6.
霍勇峰 《水文》2012,32(2):21-23
对现有暴雨公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暴雨公式应该具有的特性,利用雨深与历时的关系建立了三参数指数型对数非线性暴雨公式,该公式克服了现有公式的一些缺陷,能较好的反映暴雨历时强度的变化规律,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俊  周宏  鲁春辉  高成 《水科学进展》2018,29(6):898-910
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降雨特征与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简述了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过程,从暴雨强度公式型式、暴雨资料选样方法、频率曲线选择、频率曲线参数估计以及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求解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归纳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暴雨强度公式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两步最优与直接拟合、公式拟合的"异参同效"、公式及参数合理性分析以及编制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暴雨强度公式还需在全要素误差分析、成果合理性检验、降雨空间分布、气候变化对城市未来降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使用珠海市1984—2015年R1h-R6h、R1h-R12h、R1h-R24h3个历时暴雨组合推算排水排涝两级标准衔接的设计暴雨水平。应用阿基米德极值Copula与Kendall分布函数构建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分析各历时暴雨组合的遭遇概率、"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以出现最大可能概率的方法推算各组合的设计暴雨值。结果表明: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更准确地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风险率;重现期分别为2年、3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推算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介于"或"重现期和"且"重现期设计值之间,小于相应的边缘分布重现期设计值,R1h-R6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1%~7.1%;R1h-R12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3%~9.3%;R1 h-R24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9%~12.0%。二次重现期推算的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设计暴雨分位值为内涝工程的风险管理和管渠尺寸提供了优选标准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宁市1954-2017年降水分钟数据建立暴雨统计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推算暴雨强度公式并推求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结果表明: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单峰特征比较明显,单峰峰值出现在前1/3。历时120 min芝加哥设计雨型综合雨峰位置系数0.27,雨峰位置在35 min左右,峰值前(后)雨强迅速增加(减小),最大1 h降水量为13.1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80 min。各历时的瞬时雨强变化趋势以及分布型基本一致,雨强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累计降雨雨峰前(后)增长斜率升(降)最大。西宁市暴雨分布呈现局地性强,空间差异明显特征,芝加哥设计雨型结果对城西和城北区代表性较好,城中和城东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短历时暴雨系指历时在24小时以下的暴雨,这类暴雨对中小流域面积水利工程的防洪及安全尤为重要。在编制1、6小时暴雨统计参数(均值及C_v)等值线图的工作中,各省、市对短历时暴雨做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对短历时暴雨的降雨特性及分布规律、暴雨统计参数与历时的关系,暴雨的时深关系等等都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下面就海滦河流域短历时(主要是1、6小时)暴雨的情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几个线性流域汇流模型流域降雨径流计算中的线性集中模型原则上都可用卷积积分来概括,即Q(t)=integral from n=0 to t≤τ_1 u(τ)α(t—τ)dτ (1)式中:t——时间;Q(t)——t 时间出口断面流量;α(t—τ)——流域面平均降雨强度(指扣除各种损失后的净雨强度,下同);u(τ)——瞬时汇流曲线;τ_1——流域汇流历时。由于对式(1)中降雨过程和流域汇流曲线所作的简化方法和近似程度不同,就形成了各种流域汇流的计算方法。下面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加以分析:1.纳希瞬时单位线法它可由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南部某水利工程为例,采用推理公式法在无资料地区小流域洪水计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特小流域设计洪水,通过流域汇流历时与河长、比降以及洪峰的相关关系推求洪峰,得到其频率P=5%洪峰流量115 m3/s,P=0.5%洪峰流量186 m3/s。为无货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推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设计暴雨频率计算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金光炎 《水文》2000,20(2):14-18
城市设计暴雨,具有历时短、设计标准较低的特点,与常用的频率计算方法不尽相同。简述了暴雨系列的取样问题;改正了与经验频率有关的计算公式;提出以经验适线法来拟合暴雨系列呈反S形的分布;比较了推求设计暴雨的几种方法,认为超定量综合法有偏于安全的结果;列述了我国一些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的参数无一定的规律性,期望进一步工作,在点面上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4.
刘淼  周荣  辛朋磊  陈海峰 《水文》2019,39(4):24-28
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以31年实测降雨资料作为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进行选样,通过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析和高斯-牛顿法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求解,以绝对均方差作为暴雨强度公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选样使其得到的暴雨公式较年多个样法得到的暴雨公式精度要高。新编暴雨公式与现有公式的比较表明,新编公式比现行公式雨强总体偏大8.5%左右,体现了南通市城区短历时降雨强度较20世纪80年代增幅明显的现实,说明新公式更能反映南通城区现状降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编图的目的和过程短历时设计暴雨一般指历时为1~24小时之间的设计暴雨。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数以万计,流域面积一般较小,如云南省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中小型工程占水利工程总数的82%。全国大型水库工程(即库容为1~10亿立米)中,流域面  相似文献   

16.
"98·7"陕南宽坪特大暴雨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贵  王建卿  庞雷 《水文》2002,22(2):53-57
“98·7”陕南宽坪特大暴雨降雨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暴雨中心最大点雨量超过1300mm,降雨历时6~7小时,超过迄今同历时降雨量的世界最大纪录。对这场暴雨进行了调查,对暴雨特性和成因进行了分析,雨洪对照对暴雨进行了合理性检查,得到了合理、可信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分析浮标系数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K_f=K_1(1+AK_v) (1) K_1=Q/Q_0 (2) 式中:K_f——断面浮标系数 K_1——断面平均水面流速系数 A——浮标阻力分布系数 K_v——断面平均空气阻力参数 Q——流速仪断面流量 Q_0——流速仪断面虚流量在测流河断内断面变化均匀,流速仪断面确能代表河段内各断面的平均的条件下是合理的。但是在天然河道内,特别是山溪性小河,难于  相似文献   

18.
暴雨和降水偏态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统一的统计参数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全国0.51万~1.36万个雨量站历时为10 min~3 d的暴雨资料、210个站历时为1 d~90 d和1 a的降水资料的偏态系数和变差系数比值Rsv。探讨了皮尔逊Ⅲ型频率分布曲线的Rsv特性;分析了Rsv的地域分布、Rsv与雨量历时的关系,并研究了对Rsv有影响的多个因子。研究表明,在目前资料条件下,不宜对各个地区各种历时的暴雨频率分析均采用单一的Rsv值(3.5)。  相似文献   

19.
肖敏 《湖南地质》2010,(6):73-74
5月6日凌晨2时至8时,新化县普降特大暴雨,6小时内全县平均降雨强度量达89毫米。降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导致山洪暴发,溪河陡涨,并诱发了各类地质灾害。面对洪灾,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全力投入抗灾工作中,创造出全县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的3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点暴雨量极值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极值是大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重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中国暴雨资料讨论了点暴雨量极值的主要内容,包括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各历时最大点雨量、暴雨极值的季节变化;给出了大量最大点雨量记录图表;探讨了全国暴雨极值的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