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福建的地质工作,总结了建局卅年来的成绩。并根据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调整地质工作部署的意见,以加速地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的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战略,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对外开放方针,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一极好的机遇,为地矿工作的改革、开放和搞活地勘单位指明了方向。参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四川省,地处内陆,属西部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既要极积打入国际市场,又要主动占领国内市场;既要找矿,也要找钱,治穷才能搞活。必须从“两大循环”中求生存,求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紫阳同志提出的,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战略,使我们思想豁然开朗、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鼓午。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个并存同时存在,几亿人口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在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向劳动密集型的这一转机,为我国劳动力的开发,找到了一条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作为矿产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资源、环境勘查、评价、监督主管部门的地矿部,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沿海地区经济朝外向型发展.一、建议国家调整有关资源政策和矿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地勘单位在发展多种经营中,如何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新问题.现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认识和意见,供参考.一、地矿部门多种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目前,沿海各省正在根据中央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势发展很快.因此,对于沿海省区地勘单位必须认清形势,跟上形势的发展,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地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指出,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有利的机遇.他说,为了抓紧利用当前的机遇.沿海地区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总的来讲,沿海地区一亿多到两亿人口的地区,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大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面沉降系统防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沿海地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地面沉降由于区域性和不可逆性,其危害是永久的;并由此将派生一系列相关的地质灾害及环境、社会问题。地势低平、地质环境脆弱的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的技术性对策和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及其近岸潮间带范围。叙述了该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膨胀,环境生态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因素制约着苏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阐述了开展地质-生态调查的必要性及其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开展工作,作者提出了8个方面的思路,并介绍了开展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通过对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及活动构造的调查分析,对辽宁沿海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辽宁沿海地区主要为相对稳定区和相对较稳定区。  相似文献   

9.
<正>1沿海地区国土开发面临的形势在我国实施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准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海峡西岸、辽宁沿海、江苏沿海、黄河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地区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将迅速提高,国土开发强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以秦皇岛市水资源状况和数据资料为实例,运用多目标模型分析法和切比雪夫决策法对不同方案下秦皇岛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解释,通过对可供水量和宏观经济观测,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典型的资源一环境一灾害问题,准确掌握海水入侵动态变化的规律和信息是预测、预报、预警防灾的科学基础和工作依据。通过海水入侵动态监测因素分析构建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海水入侵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测及减灾方案决策提供了一个完善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一、在江西规划建设核电站的战略意义 江西处在东南沿海和苏、皖、赣、鄂沿长江两岸构成的“T”字型地域之中。这个地段在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将成为我国实现外引内移的一个重要基地。江西省是沿海地区的重要原料基地,除有丰富的农产品外,矿藏资源有120种,铜、钽、铝、铀、钇等十种居全国第一位,钨、锂、硒、锑四种全国第二位,铋。铌、铍、轻稀土居全国第三位,特别是钨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居世界第一位。赣、皖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发展沿海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在温州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实例,分析讨论了沿海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物探勘查方法及其效果,总结了温州沿海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两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静力触探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特性的基础上,对沿线静力触探测试参数以及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针对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静力触探参数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方程(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可从静力触探测试参数推算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沿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软土参数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1964年,中国大连市就发生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现象。目前有十几座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不仅恶化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后,近些年来呈缓慢增长态势,甚至有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再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海水入侵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通过水-岩间阳离子交换实验来了解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变密度的过渡带数值模型模拟与预报海水入侵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入侵,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布局外,沿海地区还园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人工补给、地下防渗帷幕、节水灌溉以及远距离调水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肖起模 《地下水》1995,17(3):124-126,129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山东沿海地区陆续发生海咸水入侵问题,而且愈来愈严重,海咸水入侵已对我省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成为当地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较多且集中连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分析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未利用地特点和近几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开发中应注意加快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抓紧开展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工作、招商引资与以地选商并重、创新开发模式实行高效开发等问题,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做好滨州市未利用地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在舟山、宁波,台州等地区均修建了不少围垦堵港工程,这些工程的软土地基勘探中采用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十字板测试等综合勘控手段取回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及其沿海地区地表高程变化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有关资料的对比研究,揭示天津市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在20世纪近百年间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影响沿海地区地表形态的基本参数——保有高程、地面下沉、海面上升和垂直加积速率——所做的预测显示。2030年时天津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将继续损失,在相伴随的海面上升的共同作用下,预测沼泽化的影响范围将逼近天津市区。  相似文献   

20.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 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 2~6. 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 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 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 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 2~7. 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 9~7. 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 4~7. 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 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 水均衡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