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阶段递进地震预报思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黄泰春 《地震研究》2000,23(3):269-274
首先提供了1998年10月云南宁蒗5.3级地震前所确认的孕震过程和主要前兆异常,以此为例阐述阶段递进的预报思路;这一项预报思路首先根据历史震例中区域应力场的活动轨迹,跟踪其当前加载区域和活动构造,以被加载区域预释放大于2倍均方差及3.0~4.9级地震时空丛集图象认孕震区的存在;以此孕震区为载体思考近源区各种前兆异常的内在相关性,利用发震概率计算模型和各种短临预报指标对发震概率P进行具体计算,以P≥  相似文献   

2.
对大陆274个孕震区地震活动性的时间相关研究表明,每个地区的浅源强地震显示出遵循幂定律时间分布的短期和中期的震群特征(时间长达几年)。然而,主震显示出准周期特征,遵循“区域时间和震级可预报地震活动模式”。该模式由下列公式表示:logTt=0.19Mmin 0.33Mp-0.39logm0 q Mf=0.73Mmin-0.28Mp 0.40logm0 m 该公式将孕震区的后续主震面波震级Mf地震之间的时间Tt与认为是最小的主震震级Mmin,前至的主震震级MP和地震矩速率相联系。不同地区的q和m值是不同的。本文描述了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且讨论了与其物理意义相关的问题。这些关系中的第一关系式已被用于计算1993-2002年期间141个孕震区的下一次大震的重复概率。在这些孕震区中,环太平洋会聚带已被分离,并引入一个假设,即T/Tt比率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其中T为观测到的地震之间的时间,第二个关系已被用于估计各地区的主震震级。  相似文献   

3.
震前深井电磁短临前兆信息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大量震例研究了地震前深井电磁波短临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1.9和27kHz信道上,地震前2-4个月和10-60天,可观测到短临型,短期型和临震型三种电磁波信号。电磁信号增强时段与孕震区小震频度增强同步,表明这些信号可能与孕震区微破裂有关。本文还利用信息源偶电体模型定量计算了组成变化的电磁场的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随观测距离及方位的变化,据此对观测结构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
计算分析了新疆乌苏台记录的2002~2006年间其附近MS≥0地震的尾波衰减系数值,发现中小地震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与尾波衰减系数值无关.针对在此期间北天山发生的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MS5.4地震和2006年11月23日乌苏MS5.1地震,分析了其震前孕震区和非孕震同等大小区域地震的尾波衰减系数值,发现孕震区地震的尾波衰减系数值在震前出现了低值过程,非孕震区地震的尾波衰减系数值在均值附近浮动,孕震区地震的尾波衰减系数平均值比非孕震区小.  相似文献   

5.
震前深井电磁短临前兆信息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量震例研究了地震前深井电磁波短临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1.9和27kHz信道上,地震前2-4个月和10-6O天,可观测到短临型、短期型和临震型三种电磁波信号。电磁信号增强时段与孕震区小震频度增强同步,表明这些信号可能与孕震区微破裂有关。本文还利用信息包源偶全体模型定量计算了组成变化的电磁场的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随观测距离及方位的变化,据此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日、月对孕震区的水平引潮力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计算日、月对孕震区水平引潮力方位角的表达式及美国哈佛大学提供的全球 Mw≥7.0的矩张量地震目录 ,选取了 1 980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全球发生的 (Mw≥ 7.0 ) 2 4 2次地震。利用地震目录中提供的地震矩张量参数 ,计算了每次地震发震应力场 P轴、T轴的方位角。同时计算了每次地震时日、月对震中区水平引潮力的方位角。将此方位角与 P轴、T轴以及二组断层面的走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日、月对震中区的水平引潮力方向与 P轴、T轴的方位角及二组断层面的走向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 ,其平行或垂直的一致性非常好。平行或垂直相差在1 0°、2 0°、30°之内的发震概率分别达到了 0 .41 4、0 .736、0 .945。这个结果表明 ,日、月对孕震区的水平引潮力与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讨论了日、月对孕震区的水平引潮力对大地震发生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根据近地震直达波到时资料确定震前波速异常区(简称孕震区)的方法,并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较大地震前波速异常区(孕震区)的初步测定结果。探索并讨论了孕震区的一些基本特性,即孕震区的形状、大小,孕震区的定向,主震在孕震区内所处的部位,孕震区内部波速异常状态的分布与发展等。最后还导出了孕震区线度与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式,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讨论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s≥6.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且震例中的83%开始出现平静(活跃)的时间为强震前1-21/2年,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平静)。  相似文献   

10.
震前电磁辐射是一种与孕震活动有关的客观现象,通过讨论孕震区的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提出了孕震区产生电磁辐射的电学模型,并对这个电学模型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