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宏观烈度,地震序列特征,前兆异常以及地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该区及附近地区仍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1977年5月12日宁河地震烈度明显偏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5月12日宁河6.6级地震的震中烈度较之震级相当的其他地震的震中烈度明显地偏低。为了阐明这种现象,由P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求得了该区不同时期内的品质因数(Q值)及小震震源参数,并重新校对了这次地震以及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的宏观及微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中烈度异常低是因为1976年11月15日6.9级地震后,该区介质的品质因数大幅度下降,同时这个地震的震源深度比6.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深5公里。品质因数和震源深度的综合效应可导致震中烈度降低近一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很大,存在着不同的烈度衰减关系。本文根据鞍山市区域地震地质资料,采用我国东北部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与国家标准第四代区划图,以地表峰值加速度来代替地震烈度,然后以ArcGIS为平台,二次开发对鞍山市的设定地震影响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很大,存在着不同的烈度衰减关系。根据鞍山市区域地震地质资料,采用我国东北部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与国家标准第四代区划图,以地表峰值加速度来代替地震烈度,然后以Arc GIS为平台,二次开发对鞍山市的设定地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合理地确定场地的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广东南澳跨海大桥场址为例,论述了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的要点。首先对南澳附近1918年7.3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对桥址的影响烈度进行了确认;其次对选择合适的区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建立了合理的桥址影响烈度目录;最后应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平均重现期所对应的烈度值,为大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了设防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震烈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云南地区1900年以来发生的震中烈度等于或大于Ⅵ度的48个地震等烈度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得了四个地震带和三个地震区以及整个云南的烈度衰减关系。当已知潜在震源时,可以为估计某一场地由一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最大可能烈度和地震危险性提供一些依据。 文中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方向和不同地区的烈度衰减特征,表明烈度衰减规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区性。因此认为,区分不同地区建立各自相对独立的烈度衰减关系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后,对统计分析中的某些问题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琼北地区是我国华南少数几个高烈度区之一。据历史地震记载,曾在1605年发生过7.5级的琼山大地震,但近300年来只有几次5级地震的记录,现代仪器记录的地震也很少。过去在这个地区进行的工作较少,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使1977年编制的该区地震烈度区划图,也受到了很大限制。琼北地震烈度复核工作是国家地震局应海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成的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导致基于遭遇烈度建立的建构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在应用于按照标准设防烈度进行建设的城市规划区震害评估时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该问题,引入烈度差的概念,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了典型城市的地震震害,分别采用地震烈度与烈度差建立城市建构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的案例统计,分析比较了基于烈度差的建筑抗震能力指数与模拟分析统计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烈度差构建的城市建筑地震易损性矩阵能更好地反应城市建筑震害情况,基于烈度差建立的城市建筑抗震能力指数和模拟分析统计的城市建筑抗震能力指数基本吻合,烈度差能更好的反应不同标准设防烈度的建筑抗震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参数快速设计和显示出地震影响场,初步确定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对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和损失分布非常重要。收集、整理甘肃地区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将其与现有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生成的理论烈度图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与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研究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分布的影响。结论表明:不同震级档之间,实际与理论地震烈度分布之间规律不同;分区研究发现,除极震区外,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外圈等震线理论长短轴以及面积均大于实际,甘东南地区规律则与之相反。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的影响是明显的,海拔越高,烈度越高;山顶点处烈度高于周围地区;相对震中而言,坡度大的地方烈度衰减快,反之则烈度衰减慢。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参数快速设计和显示出地震影响场,初步确定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对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和损失分布非常重要。收集、整理甘肃地区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将其与现有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生成的理论烈度图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与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研究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分布的影响。结论表明:不同震级档之间,实际与理论地震烈度分布之间规律不同;分区研究发现,除极震区外,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外圈等震线理论长短轴以及面积均大于实际,甘东南地区规律则与之相反。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的影响是明显的,海拔越高,烈度越高;山顶点处烈度高于周围地区;相对震中而言,坡度大的地方烈度衰减快,反之则烈度衰减慢。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赵凤新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4,26(2):203-210
首先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计算了我国34个省会城市所受到的历史地震影响. 这些城市的地震影响烈度分布特征表明,约53%的省会城市没有遭受过Ⅵ度以上的历史地震影响,遭受过Ⅶ~Ⅸ度影响的城市有44%;大部分城市Ⅵ度地震影响的发生频次均高于Ⅵ度以上地震影响;不同城市最大发生频次的地震影响烈度也不同. 为此,在确定城市地震防御烈度时,需综合考虑最大影响烈度和最频影响烈度. 本文还考虑到历史地震记录的不完备性,以福建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地震目录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震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城市地震影响烈度在不同城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变化,以50年超越概率2%作为城市特征地震影响烈度,可以作为城市地震防御烈度确定的依据,并据此对城市未来地震影响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地震烈度区划是把未来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区划分出来,以供建设单位进行抗震设计时参考,这种烈度称基本烈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潜在震源区内部地震非均匀分布模型研究了攀西地区和晋中南地区地震区划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使用的均匀分布模型会低估地震危险性结果,导致高烈度分区的面积缩小。本文讨论了不同的确定非均匀分布概率的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巴塘1870年前后的地震和有关史料,并结合震区最新线性构造分布,对巴塘地震的震害、震中位置、震中烈度、震级、控震构造以及烈度异常区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1870年4月11日发生在四川巴塘地区的强烈地震,距今时间并不太久远。研究和讨论该地震,不仅对该区的地震烈度区划和中长期地震预报有着科学意义,而且对目前的城建工作和房屋的防震,抗震工作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丽江7.0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和损失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琦  张建国 《地震研究》1997,20(1):138-150
本根据丽江地震区113个自然村震害调查资料,对不同烈度区土木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破坏比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破坏比与烈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关系,另外,通过实地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土木结构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的损失比。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区埋藏基岩凹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区沿三里河——西四——德胜门有一条地震高烈度异常带,其产生异常的原因众说不一。目前北京地区仍存在中等强度地震的波及与威胁,同时该区高层建筑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因而探明这条高烈度异常的成因看来是很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有关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工程地质和基岩构造情况,利用经作者扩展的SAP 5程序计算了典型剖面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深度在1000——1500米的基岩凹陷对这一高烈度异常似有着控制性的影响。由于地面振动的卓越周期在1.0秒左右,将对该区的长周期结构(如高层建筑和烟囱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和各种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烈度的平均重现期公式。根据1022年至1993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太原(37.86°N;112.54°E)周围4级以上地震在太原造成的烈度,绘制了太原未来100a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并和我国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出的未来100a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很接近,对太原各类不同要求的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值的结论性意见则完全一致,因此计算场地烈度的最大熵方法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工地震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活断层探测以及其他一些工程作业等领域,人工地震在应用中也会像天然地震一样,对地面产生振动,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于由人工地震激发的"震级"和"烈度"研究目前在国内开展得较少,尤其是在四川地区更是一片空白。本文以川西地区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通过人工爆破激发地面震动,对人工地震产生的震级、烈度进行记录,然后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得出震级烈度的大小,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对比,从而评价人工地震是否对建筑物、工程设施产生破坏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安全距离内,人工地震不会对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产生危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1950年以来新丰江水库地区和水库大坝地震烈度的变化,并对新旧大坝设防烈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按现今的国家标准,新丰江水库大坝的设防烈度为Ⅶ度强。对库区6次4级以上地震的烈度宏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了河源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关系进行了比较.最后计算了新丰江水库地区的在5-6级地震情况下的宏观烈度影响场。  相似文献   

20.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特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