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共性、互性及对策的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学的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的对象是灾害,它的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的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9,(10)
正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承载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几乎人人都熟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地球的化石能源,然而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远比化石能源还要丰富。地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门学科,地热资源又是地球本土的一种宝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球环境与“净化”人类生存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当代国际上和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与进程,存在问题与前景的概要分析,提出了环境的监测,治理与保护是一个四维空间的问题,而且是各向异性的,并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地球物理学在四维环境科学研究中在着重要作用,环境科学的综合研究已为必然,环境地球物理学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为了形成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故乡。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面向海洋"开启了人类近现代文明的新篇章,从"地理大发现"到经济全球化,从"耕海牧渔"到"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从"舟楫之便"到"极地、深海科学考察",近500年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时至今日,海洋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各国对海洋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湖泊环境与工程学科是近10~20年发展的、研究变化环境条件下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互动机制、保护治理及和谐发展的一门交叉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学科.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我国湖泊面临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暴发与引发次生灾害及持久性和新兴污染等多类型或叠加复合的严峻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湖泊区域性的复合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体系,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对湖泊环境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内涵的认识,然后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关于主要污染物在湖泊中环境行为的研究,针对性地分析了主要由蓝藻水华暴发引发的次生灾害"湖泛"的发生原因及防控策略,展示了以湖泊底泥为主的湖泊监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从入湖污染控制到内源污染治理的湖泊污染防控技术研发成果,最后对湖泊环境与工程学科研究尺度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延伸及治理修复技术向生态/水利工程和智慧感知/大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巨大力量。可是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力量实在太微不足道。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疯狂的大自然在几天之内就塑造了30多个堰塞湖,其力量何等无穷。200万年前,在现在的云南石林地区,细心的大自然开始把碳酸盐岩从海底托起,然后进行精雕细刻,于是形成了挺拔的石峰、石竹、石笋。大自然具有无与伦比的造化之功,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它似乎特别钟爱中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在这里聚集了它全部的生气和灵秀,成就了无数的奇风异景,造化出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7.
段雯娟 《地球》2013,(2):77-79
正21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浩瀚的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陆地资源危机威胁,世界各国都把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国策。20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的积极努力使人类极大地增长了对海洋资源的认识,使全球  相似文献   

8.
引言地球有一套复杂的动力地质系统,它控制着这个星球及整个人类所经历的过去的演化、现在的状态和未来的状况。由于地球科学在过去两个世纪已变得成熟,发展中的各分支学科可以稳步完善地解答构造、作用和历史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各个动力地质系统的多学科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持续的理论和技术改进使得地球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有能力解释地球变化的地质记录,并可观测今天的地球从地表到内核正在发生的作用,更逼真地模拟复杂的动力作用,所有这些工作都还需要继续进行。但是本次报告所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研的新特点以及科研人员对信息迫切需求出发,阐述了图书馆的新形势下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是提供方法知识资源的中枢之地,是专业知识传布和转移的主要阵地,它不仅是知识宝库,更应具有知识交流功能,图书馆只有实现自动化,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晋 《地震地质》2000,22(12):1-1
时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宇宙中没有什么事物不受时间的支配。人类发展中对时间的不断认识是社会明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研究地质问题的基本。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化的基本要素,要认识和掌握自然中的规律,都要搞清上述要素在时间过程中表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由奴隶社会的工具制造革命进入到农业革命,由农业革命进入到工业革命,又由工业革命进入到知识革命,再由知识革命走向文明发展的征程上,其发展与进步取决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结构的不断革新,而究其实质则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不断创造的结果.这是由于科学和技术在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前进,是第一生产力.在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漫长的发展长河中,劳动和创造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当今已进入21世纪,正处在科技快速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更加迅猛,并孕育这新一轮的重大突破———第三次科学革命,即第六次科技革命.这将必会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带来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和历史机遇,当然也必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为此在这世界科技大潮中,国人必须披荆斩棘,刻苦奋进,勇于攀登已达抢占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制高点.因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旨在为宇宙提供真正的写真,并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人类的一大灾害,一次强烈地震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人们研究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和抗震防震,目的就是要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地震反映的现象,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一九九二年青海省重大灾害趋势会商暨学术研讨会今天开幕了。这是我省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指导我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敌,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防御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加强对各种灾害共性问题的研究,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的历史发展,介绍了IUGG的近况。IUGG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地球及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社会的科学组织,近年来在推动地球科学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国际合作、关心与帮助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地球科学的发展以及探讨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向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对于认识人类赖于生存的、不断变化的行星地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理学     
《地球》2012,(1):114-114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6.
1.地震预报面临挑战 地震在地下孕育,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人类可到太空遨游的水平,却没有任何人可以深入到震源的深度去实际探测那里发生的过程,地震预报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它依赖的就是我们从地面或有限的深部获得的地震信息。信息是任何决策的基础,地震预报就是以地震信息为基础的一种决策。决策者首要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对任何一个真正的信息收集系统都要有如下的要求:①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②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③一定的信息量。我们地震信息的收集系统距此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类比其他科学分支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一新的学科分支——“比较地震学”,旨在与相邻科学中近年来所出现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寻求解决当前地震学所面临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打算将这些比较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系统化,得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促进地震学的发展。本文列举了在震级标度研究中与天文、地学、物理学参量进行比较研究的实例,提出了改进震级标度的途径,并讨论了在研究大陆和板内地震趋势、地幔对流与地震成因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0引言运动是宇宙的主题。天体运动、地壳运动、生命运动等等,演化出无垠的宇宙,绚丽的地球和多彩的世界。大自然在赋予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的同时又以种种的自然灾害不断地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地震做为一种地球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与固体地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6)
<正>在5月20日这个拥有特殊含义的日子,在"大自然在说话"官方网站上,口号为"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的七部系列公益影片发布了最后一部《红木》。包括蒋雯丽、葛优、姜文、周迅、濮存昕、陈建斌、汤唯七位中国知名艺人,分别为这七部影片的中文版配音。从4月8日开始,以每周一部的频率发布在制作方——保护国际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供大家免费观看。该系列影片由苹果公司奇才Lee Clow为保护国际基金会创意制作,  相似文献   

20.
1多学科交叉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世纪后半叶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倒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步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0世纪60~80年代,国际上在天地生领域开展综合研究,1986年国际科联推出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以描述和研究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目标.从天体行星和全球尺度认识和研究地球的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并把区域性和全球性统一起来,把区域系统置于全球框架中进行研究,从区域解剖--全球对比--建立模型.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认识也正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延伸,从信息、层次、结构和功能的诸多方面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任何成熟的科学理论知识本身就能转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因此,系统科学的综合研究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自然科学向更高层次成熟发展的标志.地球系统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是传统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