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的地质调查、钻井资料,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贵州省煤层气资源赋存资源量大,勘探程度低的问题,对区内晚二叠世煤系5号煤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该区煤层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区内煤厚较大,有机质成熟度高,顶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且地层相对较缓,构造较简单,煤层气生储盖条件较好;5号煤层含气量主要分布于4.00ml/g·ad~8.00ml/g·ad,中部含气量较高,能达到15.00ml/g·ad;区内潜在煤层气资源量93.36×108m3,属中型规模,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盘关向斜金佳煤矿勘查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煤层分布、储层特征、含气性等进行研究,并对区内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张性断层附近不利于煤层气保存,含气量低;在一定埋深范围内含气量随埋深增加呈线性增加,在500m~1000m埋深范围内煤层渗透率相对较高;煤层围岩泥质含量较高,岩性致密,煤层气易于富集和保存;龙潭组的弱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两淮煤田煤炭资源丰富,淮南煤田各矿井实测含气量介于0~25.85m~3/t之间,淮北煤田实测煤层气含量0~24.79m~3/t。两淮煤田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总体偏高,煤层含气量高的部位多位于向斜的构造部位或煤储层埋深较大部位。淮南煤田煤储层的含气丰度相对淮北煤田整体较高,其中13-1煤层最高,含气丰度可达1×10~8m~3/km~2以上,但含气饱和度相对淮北煤田较低。煤层气含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与煤层的厚度、构造、煤的变质程度、埋深、围岩、岩浆作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煤层厚度和构造因素对煤层气的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回沟煤矿9号煤层为大部分地段奥陶系灰岩带压开采煤层。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构造规模、奥陶系灰岩含隔水层特征、奥陶系岩溶水化学特征、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和充水条件等,初步查明了9号煤层奥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突水系数法对井田内9号煤层在带压范围内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9号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分析研究井田奥灰水水文地质条件及峰峰组上部岩层隔水性能,对评价带压开采意义重大。本文以河东煤田南部吉宁井田奥灰水文地质勘探工程为基础,依托奥灰水文补充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井田10号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突水影响因素,预测奥灰突水量,并评价了奥灰水突水危险性。经勘探工程评价后,解放了受奥灰水威胁的10号煤层资源量2811万吨,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阳泉五矿井田位于沁水块坳的东北缘,属娘子关——坪头坳缘翘起带,总体表现为东翘西倾的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北东。整个翘起带的构造较为简单,仅见一些小断层,但在北部的娘子关——平定县一带,发育有一个向西南方向散开、向北东方向收敛的帚状构造,帚状构造的中部被北北西向的巨型地堑所切割。区内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及北东向,主要发育一些短轴褶曲及小断层,主要可采煤层有8~#、15~#二层,局部可采煤层有3_上~#、8~#、9_上~#、9_下~#、12~#五层。本文详细研究了井田地质特征,并对煤质特征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以后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盟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北西边缘的坟坝向斜东翼,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井田内次级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在断裂构造附近具较小的褶曲、挠曲现象,井田内已发现的断层有5条。井田内可采煤层二层(C1.C3煤层)。C1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C3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运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物探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煤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矿区以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煤层的形成及煤层气资源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煤盆地的沉积环境及其古地理特征,聚煤盆地古地理环境的三维空间恢复对于研究煤层气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勘探靶区优选至关重要。该文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区,提出基于多维测井数据的聚煤盆地古地理沉积环境三维空间定量恢复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空间聚类方法对研究区煤系地层主要岩性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聚类,由此定量识别单井岩性和划分岩层层序格架;进而结合各沉积单元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性组合特点,综合确定沉积环境层序;最后依据研究区1 300余口钻井的沉积剖面序列实现聚煤盆地三维沉积相模型的精细构建。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地层山西组空间上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和泥炭沼泽5种沉积微相;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发育的3#煤层平均厚度为6.25 m,其三维空间聚集与覆水深度呈现一定相关性,空间上表现为沿海退方向上煤层逐渐变薄并具有分带特征;局部上受沉积环境影响,东南地区煤层煤质较好且顶部的泥岩、砂质泥岩较厚,有利于煤层气封存,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煤矿区井田前期勘察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论述该区的地质与构造特征,并对井田主要含煤层特征进行分析,对区内接下来的煤矿资源开采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 解决优质能源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煤层气是现实的高热值、清洁新能源煤层气是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普通用煤的2 ̄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优质洁净气体能源。煤层气俗称瓦斯,在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它造成的危害程度位列第一,因而被人称为煤矿第一杀手,令人谈瓦斯而色变。但瓦斯却实实在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煤层气开发研究不够,加上条件复杂、不易开采、投资巨大,致使本来应该造福人类的宝贵资源变成屡屡制造灾难的“祸源”而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通过对煤层气的综合开发利用,还煤层气以本来面目。在采煤之前先开采…  相似文献   

11.
井田位于玛纳斯县城193°、直距53km处,公路里程约60km,行政区划隶属玛纳斯县清水河乡,面积约3.8457km~2。井田内含可采煤层17层,可采厚度累计为41.19m,可采含煤系数为6.44%,倾向为10°~30°,倾角为28°~80°,平均倾角为30°。井田内煤层总体上以弱粘煤、长焰煤和中粘煤为主,井田内煤层主要为特低灰-低中灰。共有17个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会对勘探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富泓煤矿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8及12号等三层煤的对比情况。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为岩性特征(标志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3.
泊江海子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聚煤条件良好。研究表明:井田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规模小,断距小,对煤层破坏不大;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可采煤层1层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煤岩以低变质烟煤为主,含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道岭矿区位于贺兰山煤田内,为小型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是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本文通过对二道岭矿区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的系统分析,以及对已有地质资料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优越,煤储层发育条件良好,煤变质程度较高,含气性高,资源比较集中,资源类级和可靠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认为废弃矿井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采具有独特的优势:地质资料及井下采掘工程资料丰富,废弃矿井中积聚有丰富的游离瓦斯,煤炭开采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煤层以及邻近岩层的渗透性大大提高,抽放技术成熟。废弃矿井中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量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主要取决于煤层厚度、原始气含量、废弃区的面积、采空区瓦斯浓度;以及页岩厚度、页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采动影响的范围;因此,优选区应具备煤炭资源赋存总量大,煤层多、瓦斯含量高,煤层顶底板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具有煤层气和页岩气发育条件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具备废弃矿井煤层气和页岩气共采地质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志鸿煤矿井田的地质特征,从标志层、测井曲线着手,研究该井田的煤层对比情况从中看出,各个煤层在含煤岩系位置上有一定改变,但总体煤层的特征仍然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连接线,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17.
紫金煤矿15号煤层底板标高-120m~+580m,奥灰水位标高748.0m~752.0m,全井田15号煤层为奥灰水带压开采,奥灰含水层岩溶发育、富水性不均一,使得奥灰水对15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分析含水层富水性、水化学、隔水层特征,初步预测了矿井奥灰水突水量,提出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重点部位及其防治措施,对紫金煤矿15号煤层实现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快煤层气开发,提高我国能源自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吸附于煤层中的天然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含量为90~95%,也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煤层气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优质清洁新能源,可用于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如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短缺的问题,而且对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我国洁净能源的利用率,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善煤矿安全,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发煤层气的意义1、增加资源,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由于国内石油紧缺,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对红林煤矿可采煤层煤中硫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田龙潭组可采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规律明显,自上至下,煤中硫含量呈两端向中间递减的趋势,呈一向右倒的"V"字形。井田煤中硫主要与硫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龙潭组早期以泻湖—潮坪沉积体系为主、晚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安家寨井田煤田的地质特征分析,并从标志层、测井曲线、沉积旋迥三个层面着手,对该煤矿的煤层对比情况进行研究。从中能够看出,各个煤层在含煤岩系位置上存在一定改变,但总体煤层的特征仍然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连接性,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