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木错     
正纳木错地处N30°30'~30°35'和E90°16'~91°03'之间,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湖面海拔4 718 m,面积1 920 km~2,湖水最深处超过120 m。pH值7.8~9.5,矿化度0.173~1.732 g/L,阴离子主要是HCO_3~-,其次是SO_4~(2-),Cl~-最少;阳离子中以Na~+为主,其次为Mg~(2+),Ca~(2+)最少;属重碳酸盐型钠组微咸水湖。  相似文献   

2.
蜀南竹海原名万岭箐.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长宁、江安两县交界之处,东经103°36'-105° 20',北纬27°50'-29°16'.据传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游览此景时啧啧赞叹道:"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扫帚为笔,在黄伞石上书"万岭箐"三字,因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沟区域(92°E)的风积地貌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05年9月,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区域(39°37'8"~40°25'02"N,92°12'59"~92°46'27"E)进行南北穿越,同时参考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调查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区域地貌形态.在纬向上,梭梭沟的沟头和沟尾分布有线形沙垄;沟谷区是沙垄相对高度最大的区域,也是沙丘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复合型沙垄和综合型沙垄坐落在沟两侧的阶地上,沙丘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链、金字塔型沙丘和波状线形沙垄,3条或4条小沙垄(链)组合成大沙垄,相对最大垄高为131 m."羽毛状沙丘"分布在梭梭沟以北为冲洪积平原上,沙漠的北缘分布新月形沙丘,最高达26 m.在经向上,40%的相对应样点的风沙地貌类型不同.地貌差异性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梭梭沟的形状变化较大的区域.梭梭沟的形状变化,影响其两岸的沙丘形态.流水构筑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下伏地貌,风沙地貌的分布受流水地貌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4.
正尕斯库勒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端,地理坐标北纬37°57'~38°11',东经90°40'~91°10'。尕斯库勒盐湖发育于柴达木盆地茫崖拗陷的尕斯库勒凹陷中,湖水面积103 km~2,水深一般为0.5~0.8 m,平均水深0.65 m;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亚型,是一个以石盐、芒硝沉积为主的盐湖。湖表  相似文献   

5.
<正>查波错亦称"扎布措",意为"岩石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东北180 km,地理坐标北纬33°19'20″~33°23'40″,东经84°09'00″~84°14'00″,海拔4 505 m。湖滨有天然牧场,常有野牦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出没。查波错为盐湖地表卤水矿床,湖水即是含矿卤水;西部较宽,达7.7 km,向东变窄,仅1.2 km;面积为39.96 km2,形状略似一只摆尾的蝌蚪,湖水较浅,最深可达2.1 m,周边湖水一般为0.4 m~0.9 m。湖水中Li~+、B_2O_3平均含量分别为158.31 mg/L、847.51 mg/L。  相似文献   

6.
苏生瑞  李松  程强 《山地学报》2012,(3):321-327
震后崩塌是强烈地震造成的震裂山体在后期余震、降雨及重力作用下变形不断发展并再次发生的崩塌。基于对四川省省道S303线映秀-卧龙段震后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调查,通过空间分布、崩塌与物质组成、岩性、失稳斜坡坡度、坡高、坡形、坡向和崩塌形成机理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得到了震后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1.震后崩塌分布规律与地震时引发的崩塌的规律一致,即地震时易发生崩塌的地段地震后仍然易发生崩塌。2.按照边坡物质组成,以岩质边坡崩塌占绝大多数,岩土组合体边坡次之;较坚硬岩石中发生的崩塌多而较弱岩石中发生崩塌少,沿线发生崩塌最多的是岩性为闪长岩、辉长岩和变质砂岩等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3.失稳斜坡坡度在36°~85°之间,主要分布在41°~60°之间,即震后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的斜坡。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发生崩塌的边坡坡度有明显的差别,映秀-耿达段集中在坡度为46°~60°的斜坡,而耿达-卧龙段集中在在坡度为41°~55°的斜坡。4.绝大多数崩塌发生在坡高150 m以内的斜坡上,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发生崩塌的边坡高度有明显的差别,映秀-耿达段集中在高度为51~350 m的斜坡,而耿达-卧龙段集中在在高度<200 m的斜坡,尤以高度<100 m的最多。5.阳坡和阴坡的崩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阳坡发生崩塌的数量远远大于阴坡崩塌发生的数量。6.震后边坡崩塌的形成机理以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为主。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地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由于岩性的差异,发生崩塌的斜坡的坡度、高度和主要形成机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莫宏伟  任志远 《中国沙漠》2010,30(2):357-362
以数字高程、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了神木县1985—2000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及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变化的坡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神木县草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增幅最大值分别在0°~3°、3°~8°、0°~3°段,增量最大的是草地,增长最快的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及林地面积减少,其减幅最大值分别在0°~3°、>25°段。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动面积占总面积的8.95%,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占总变动量83.92%,0°~15°段又包含了该变化量的96.32%;全区总变化量的92.66%集中在0°~15°段。③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了122.31×106元,增幅为7.17%;其中,草地服务价值增量占总增量的90.65%,0°~15°段集中了其价值增量的94.89%。④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环境改善的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8.
以岳西县2004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矢量图。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壤侵蚀图与不同的环境因子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了岳西县2004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麻石黄棕壤、黄棕壤性麻石土及麻石棕壤上。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侵蚀土壤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水田、高覆盖草地地区。从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3°~25°的坡度上,尤其在8°~25°坡度上居多。从土壤侵蚀与坡向的关系看,山地的北坡、西南坡、西坡及西北坡容易发生土壤侵蚀。从土壤侵蚀与海拔的关系看,200~1000 m地区土壤侵蚀比较显著,尤其500~1000 m的地区土壤侵蚀发生量多。  相似文献   

9.
正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乌兰县境内,地理坐标N 36°18'~36°45',E 99°02'~99°12',湖面海拔3 059 m,面积154 km~2;气候干旱、温凉,交通便利。湖盆属新生代断陷盆地,南有鄂拉山,北有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内全新统风积、湖积粉细砂、  相似文献   

10.
李航 《地理教学》2011,(7):43-46
读甲、乙两幅日照图,图甲和图乙为同一时刻的日照情况,回答1~2题。 1.由图推测,此时与太阳直射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0°N,120°W B.20°S,120°W C.20°N,60°E D.20°S,60°E  相似文献   

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东与融水、罗城两县相邻,南接宜州(县级市)、河池两市,西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首府南宁市334km,面积4553km2。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25°33′。  相似文献   

12.
潘月斌 《地理教学》2012,(7):2+65-F0002
黑龙江省的抚远县位于我国的最东端,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经133°40′08″~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  相似文献   

13.
打加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打加错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跨昂仁、措勤两县,地处冈底斯山山间盆地,地理坐标N 29°44'~29°58',E 85°40'~85°46'。盆地外围为海拔5200~6000 m的高山,部分山顶终年积雪,发育现代冰川;湖水位5145 m,湖面长25.0 km,最大宽度7.7 km,平均宽度4.58 km,面积114.5 km~2。湖水p H值为9.4,矿化度3.33 g/L,阳离子Na~+、K~+、Mg~(2+)、Ca~(2+)含量分别为950、63、11.6、39 mg/L;阴  相似文献   

14.
正扎仓茶卡盐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革吉县(N32°36',E82°23'),湖盆由自西而东的3个湖构成,东西长40 km,宽10~15 km,总面积128.25 km2,湖面海拔4400 m,属于固体盐类沉积与液体卤水共存的混合盐类矿床,含有丰富的Li、B、K、Rb、Cs等稀散元素,Li含量高达2 120 mg/L,硼酸盐和芒硝是主要的固体盐类资源。扎仓茶卡盐湖开发以硼矿为主,始于20世纪80年代,高品质硼矿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和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介于北纬36°32'~37°15'和东经99°36'~100°47'之间,1981年实测青海湖面积4 340 km2,最大水深27m,平均水深17.9 m,矿化度13.84 g/L。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特征和环境变化历来倍受关注,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的稳定发挥着巨大  相似文献   

16.
<正>结则茶卡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地理坐标北纬33°57',东经80°56',湖面海拔高度4524 m,面积107.6 km~2,形成于第四纪断陷盆地,为固液并存的盐湖。湖区气候干旱寒冷,降水有限,湖滨泉水出露,对湖水有重要补给作用。湖水平均水深17.01 m,湖水pH值9.0,矿化度146.1 g/L。盐  相似文献   

17.
田培  贾婷惠  平耀东  许盈  王哲  刘目兴 《热带地理》2023,(11):2216-2228
揭示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可为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基于RUSLE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和多因子间度量交互耦合程度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鄂西北2005—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持续下降,15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6.3 t/(km2·a);整体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3%)。2)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不同,8°~25°地区以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为主(侵蚀占比为55.4%);>25°地区,65.6%的面积受到强烈及以上等级的高强度侵蚀。3)坡度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二者共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q=0.479)均优于单因子。4)坡度>35°、高程在500~800 m、年降雨侵蚀力在4 950.55~6 378.09 MJ·mm/(hm2·h·a)且以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均被识别为高风险侵蚀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热带西部的小冰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镇国  张伟强 《热带地理》2007,27(6):489-492
中国热带以约105°E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热带西部主要是滇南地区。按照史书记载的25个冷冬降雪年份,小冰期为1498-1896年,期间有3个寒冷阶段(1498-1550年、1694-1826年、1868-1896年)和2个相对温暖阶段。热带西部的小冰期比东部地区历时短,寒冷阶段滞后,影响范围较小。小冰期时水旱灾害频仍。小冰期的寒冷阶段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平静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热带东、西部小冰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部受东亚季风影响,西部受南亚季风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罗云云  李瑞雪  屈明 《山地学报》2004,22(2):254-258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km2,为丘陵低山区。按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把坡度和高程各分为3级,即:0°~15°、15°~25°、>25°和500m以下、500~800 m、800m以上。从1:10 000地形圈上提取土地坡度和高程分级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叠加,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结果表明,土地面积随坡度、海拔级的增加而加大。耕地分布在各个高程级0~15°的缓坡上,800m以上地区面积最大,果园和森林大多分布在800m以上>25°的陡坡地上。通过分析比较小流域各个行政村2002年农业总收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收入与坡度和高程的关系,可以看出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坡度和高程状况,结合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为山区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借鉴空间贫困研究的基本理论,以2017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贫困县进行标识,探讨黄土高原县域贫困格局及其受地形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贫困县沿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三座山脉和毛乌素沙漠一带聚集分布,呈现“三山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2)贫困县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GDP、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大相径庭,在人均GDP较高的鄂尔多斯地区也出现了贫困县的集中分布,说明仅靠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贫困县的空间分布。(3)地形环境对贫困县的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地形环境越恶劣的地方,贫困县分布越多。68%的贫困县分布在15°~25°高坡度范围内,76%的贫困县位于50~105 m的较大地形起伏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