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位于乌拉山金矿带中,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金矿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中,该岩组混合岩化强烈,石英—钾长石脉、石英脉是本区主要金矿化体,而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目前已经圈定三条金工业矿体,矿体的主要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矿、碳酸盐化等,并为直接找矿标志。因本矿床产在太古界中—高级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控制,与混合岩化有关的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即变质——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秦立平 《西部资源》2023,(3):79-81+96
本文对安徽省贵池后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对其主要地质成因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对研究区内矿床矿体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探讨,圈定金矿(化)带多处,认为后山金矿成因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闫和平  ;赵宇  ;李海燕 《西部资源》2014,(1):118-119,123
卯独庆金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中段,矿体产于古元古界二道凹群浅变质岩系中,金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卯独庆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绿片岩型。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如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提出了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范志勇 《西部资源》2023,(5):67-69+73
Sara Kreek工作区位于苏里南中部,在全球构造上属太古-元古界的圭亚那地盾。圭亚那地盾上分布着大小几十个矿床(点),如圭亚那奥迈(Omai)大型金矿床,结合最新的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对本区的矿床成因及前景进行了讨论,本区成矿明显受地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本区绿岩带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系,是矿体的成矿母岩,经剪切作用形成金矿体。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蚀变最强,分布最广,与成矿关系最密切。韧性剪切带则是金矿体的控矿构造。研究认为,本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沉积绿岩型金矿,Sara Kreek矿区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矿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西南部,分属大别构造带宿松—肥东印支构造亚带。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沙畈—桐油冲断层(F1)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断层,其中该断层的下方山—梅子冲—梅冲段为寻找金矿重点区。围岩蚀变多沿断裂构造及构造裂隙发育,其中黄铁矿化、硅化、赤(褐)铁矿为找矿间接标志。区内已发现金矿体2个,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具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构造复杂,异常及矿化蚀变带规模大,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该地区以后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固阳县长胜渠金矿地处内蒙古固阳县东南32km处,矿床位于乌拉山——大青山金、银、铁、白云母成矿亚带中。出露地层及岩浆岩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一岩组和二叠纪及侏罗纪岩体。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为矿区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矿床属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2013年,核工业二○八大队通过详查工作,共发现金矿体15条,提交Au金属量23528.39kg,矿床平均品位5.61g/t。矿体产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中的蚀变花岗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大理岩、混合岩及石英脉中,受乌拉山——大青山东西向构造带所控制。随着工作程度的不断深入,长胜渠一带已成为包头市新的重点找矿基地。笔者主要针对长胜渠金矿成矿特征展开探讨,并对区域找矿方向及矿区内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矿区位于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北侧,三叠系三渡水组是主要的含矿地层,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三组断层,是矿床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圈出金矿化体4条,金矿化体多呈北西向产出,倾向北东和南西,含矿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地球化学、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香巴河金矿为贵州西南部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田西段一中型金矿床,西与紫木凼、太平洞大型金矿床相邻,东与水银洞超大型金矿接壤。勘查实践表明,该金矿床为一"断裂型"金矿体为主、"层控型"为辅的卡林型金矿床。矿区主干构造为灰家堡背斜,沿背斜核部及两翼200米范围为"层控型"金矿体的就位空间,发育于背斜近核部且平行于背斜的F1断层严格控制了"断裂型"金矿体的产出。矿体形态特征简单,主要为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热液蚀变主要为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金的沉淀与这三种热液蚀变组合密切相关。金矿体主要就位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亚段、第三亚段的不纯碳酸岩及细碎屑岩中,水银洞金矿中含矿性较好的构造蚀变体(SBT)在香巴河金矿床中仅具矿化显示或偶构成金矿化体。分析认为,香巴河金矿床的主要含金构造F1应具有向东继续延展的可能,沿背斜两翼具有一定的找金空间。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皖南地区是钦州——杭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钨、钼、金、银等矿产的成矿条件,外桐坑金矿床即是近几年发现的位于该成矿带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初步分析了黄山外桐坑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富集规律,对含矿构造破碎带和含矿蚀变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对开拓矿区找矿思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某金矿区处在北东向钦杭成矿带西南段桂东~粤西成矿带内,矿化体赋存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黏土板岩中。金矿体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本文通过对矿区的成矿背景、地质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的浅析,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为该矿区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振中 《西部资源》2013,(3):173-174
分析论述了内蒙古达茂旗比鲁特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规律,认为矿床具叠加改造特征,即富含金的沉积层形成了构造破碎带,在区域变质所形成的热液作用及岩浆活动所形成热液的作用下使地层中的金活化富集而成矿,矿床成因为变质——热液金矿床。对在白云鄂博北部区寻找金矿开拓了思路,提出了找矿方向和远景。  相似文献   

12.
查干础鲁金矿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铜、铁、铬、金、萤石Ⅳ级成矿带的中西段。本次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及热液来源一是伴随断裂构造的热液自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有用组分;二是由地表水、地下水自深部循环时,从围岩中淋滤而来的成矿元素,由于岩浆作用,使有用元素活化、迁移、富集,在次火山岩中的构造裂隙发育部位或构造破碎带内成矿。总结该区的找矿标志,为该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乌拉嘎团结沟金矿地区地质特征,重点叙述了本地区的控矿因素。其次,通过工作中的总结得出个人的观点,团结沟金矿体成因与控矿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控矿因素决定矿体的大小、产状、埋深等形态特征。通过对团结沟金矿矿床成因与控矿因素之间的剖析,得出一种找矿模式-多级构造复合控矿。希望能运用到探矿工作中,在以后探矿工作中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赵瑞峰 《西部资源》2014,(5):206-208
在栖霞复背斜北翼发育大量韧性剪切带,近EW向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沿新太古代TTG岩系(栖霞超单元)与古元古界粉子山群接触带展布,带内糜棱岩化、片理化、碎裂岩化发育,具韧—脆性剪切变形特征。金山金矿床与该剪切带关系密切,是受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的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入手,解析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与金成矿的关系,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预测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哈图铜钴矿位于昆南Cu、Co、Au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元古界万保沟群地层中,目前共有三条规模较大的破碎带及一条铜矿体、一条金矿化体和两条钴矿体,多呈不规则状产出,并伴有强烈的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是其重要的控矿因素,围岩蚀变及物化探异常区是寻找铜钴矿的重要标志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白庙北山金矿位于冀东金矿带,其周边金矿点林立,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本文通过对白庙北山金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矿床成因、赋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老羊壕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西段北缘,矿体分布于色尔腾山群下部含铁变质岩层中,其形成与吕梁期斜长花岗岩及沿蚀变带发育的脉岩有关。金矿体主要受三合明东西向断裂带与大桦背——合教——达茂北东向断裂带控制,含金矿蚀变带主要是组成矿区向形构造的两条挤压片理化带、其次由北东及北西向挤压破碎带经蚀变矿化而成。根据老羊壕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属混合岩浆期后热液型,以蚀变矿化为主。老羊壕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今后同类型区域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乌拉特前旗东官牛犋金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乌拉特前旗东官牛犋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区内分布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北召沟岩组绿片岩含金背景较高,为金的矿源层。矿床大多分布在该变质岩系中,并与元古代酸性侵入岩有关,晚期的岩浆活动为金的迁移、富集提供热能,矿体矿化体严格受构造控制,所以构造破碎带为矿体的储存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海丰县三角窝锡矿区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中段,莲花山锡矿带上,区内锡矿床(点)较多,三角窝矿区锡矿体几乎全部产于花岗斑岩岩墙或岩脉中。锡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的内接触带,控矿因素有断层控矿和韧性剪切带控矿,矿化蚀变主要为石榴石—黑云母—绿泥石化蚀变,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正相关,花岗斑岩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密切联系,成岩成矿年龄为140Ma左右,与塌山锡矿一致。  相似文献   

20.
堪苏祁矿区位于加丹加省科卢韦齐市东部约40—60km,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加丹加西部的"外部褶皱推覆构造带"北缘。区域成矿区带位于赞比亚—刚果(金)巨型成矿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即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内。矿区由五个矿段组成,东西向展布,长约16km,宽约2km,由东向西分别为:卡贡图洛瓦、齐汤巴、堪苏祁Ⅰ、堪苏祁Ⅱ和卡布维米亚。该矿床形成历史复杂,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后期多期热液构造叠加富集—晚期次生氧化改造多个阶段,为复合成因的层控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