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组件式GIS的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文根据地下水动态管理现状,结合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在分析组件软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集成方式等方面来完成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管理中多源数据的整合、图层的建立以及专题图的制作,完成了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组件式GIS技术应用于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方便的对目前已有的大量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进行管理,有利于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10 4 m3/a、可开采资源量为 396 90× 10 4 m3/a、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44 6 90× 10 4 m3/a。给出了不同水文地质分带的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预测需水量以每年 1.5 6 %~ 2 .17%的速度增长情况下 ,到 2 0 2 0洪积扇的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幅 2~ 5m ,而在溢出带以下下降小于 2m ,含水层的贮存量累计减少了6 85 0 0 .88× 10 4 m3。提出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并将研究区分为 4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冲洪积扇上部地表水利用区、中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冲积扇缘井泉灌区和冲积平原井渠并灌区。  相似文献   

3.
塔城盆地四周向中心倾斜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汇集,地下水渗入补给,地下水较丰富。本文根据补给量总和及消耗量计算等方法算出可采地下水资源为12亿米~3。在开发利用上地表水和地下水应统筹调配,合理规划。本区为一地下水闭流盆地,地下水循环方式主要靠额敏河排泄及蒸发,因此开发利用时,还必须防止沼泽化,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社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本文在对罗嘎村煤洞坡(ZK2)地下水机井工程的工程概况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罗嘎村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所在,并论述了罗嘎村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地下水资源非常宝贵,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合理开发有助于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文中通过对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适宜开采量以及整个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河套灌区未来引黄水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灌区用水矛盾将更加突出。灌区地下水位浅,有限的地下水日益受到重视,地下水合理开发将对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适宜开采量以及整个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正确认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手段,是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近年来开展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调查研究成果,对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及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全省水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超采严重,局部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张应华  仵彦卿 《中国沙漠》2009,29(2):370-375
分析地下水水循环机理是有效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前提。对此,利用皮帕尔(Piper)图解法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类型,结合区域构造水文地质和环境同位素,分析黑河中游盆地内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机理。结果表明,位于黑河较上游地区两个相邻山前冲洪积扇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分别来自于不同的补给来源;不同区域的黑河沿岸地区,受地理地形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存在显著差异;以榆木山隆起相隔离的张掖盆地和酒泉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存在显著差异,处于不同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含量,初步估算出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更新期,其地下水年龄均低于32 a。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河中游地下水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地下水资源最新评价成果,对可开采量、超采区治理、潜力区开发布局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特别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调控地下水位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新疆2008年地下水开采量72.11亿m~3,远期随着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地下水转换补给量的减少,地下水可开采量宜控制在111亿m~3左右。总体看,地下水开发还有一定潜力,主要分布在南疆和外流河区。由于过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对大规模地下水开发缺乏及时的科学指导,上世纪80年代末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东中段、塔额盆地等地区已出现大面积的超采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是维系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但这些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亟待开展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本文在分析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方法,界定了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及阈值,即维系植被生态地下水埋深为0.5~10 m、减轻盐渍化程度的地下水埋深应大于3 m、减轻城市内涝的地下库容应大于3.42×108 m3、维系达布逊湖面积的入湖流量应大于2.82×108 m3·a-1。基于格尔木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得到减轻城市内涝及减缓盐渍化程度的环境正效益值分别为8 000×104元·km-2和163×104 元·km-2;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退化、河湖面积萎缩的环境负效益值分别为191元·km-2和1 032元·km-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西北其他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近年来开展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调查研究成果,首次对鄂温克族自治旗按地下水含水层系统进行了地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基本特征及水质动态变化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为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地下水形成学化的介质场,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场角度研究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初步划分出内陆盆地的地下水系统,以反映地下水在平面和垂直向上的循环交替方式及其盐分的迁移聚集规律,为内陆盆地地下不形成条件研究,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还提出内陆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阐明了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排水问题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现状等,分析了研究了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滩地的排水问题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地下水,并与地表水进行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需水量持续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也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围绕徐闻城南示范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展开分析,通过其地下水补给量的科学计算,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真正将丰富地下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为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资源进行准确评价与科学管理是人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地下水有关。本文阐述了原苏联、美国、欧共体和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现状,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盆地,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盆地内分布着复杂的地下水含水层,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靠其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维持着,如何有效的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怎样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近期黑河治理规划工程实施后,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何种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用皮帕尔(Piper)图解法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类型,结合区域构造水文地质、地下水流场和环境同位素,分析盆地内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机理:发现自流井区为一小区域的沉积中心,其来源不同于其他以黑河河水为补给源的地下水,而是来自中蒙边境山区的补给;古日乃草原地下水主要依靠黑河河水通过古河道渗漏的补给,而不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补给;赛汗桃来沉积中心的深层承压水来自其邻近上游地区潜水的侧向渗流补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含量,初步估算出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更新期,其地下水年龄均低于35 a。为评价黑河干流规划对地下水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地下水,并与地表水进行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新区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分区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掌握了泰安市高新区水资源量的基本情况,并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区划,为下一步该区未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