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地下水质量和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调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从劣不从优的原则进行了地下水质量的综合评价。在分析确定影响该调查区地下水防污性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对当涂县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分析影响该区地下水防污性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因子、确定因子权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对各因子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对南陵县进行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Mapgis和AHP的DRASTIC模型的合肥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市浅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渗透系数、地形坡度、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及非饱和带介质等7个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了合肥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的DRASTIC指标体系。借助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和分区。评价结果与实测研究区地下水质量较好地吻合,说明基于DRASTIC模型的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相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本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充分查明焦石片区缺水现状和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岩溶地下水示范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并从中总结了岩溶石山地区的找水经验和教训,这将为进一步解决岩溶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荆泉断块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选用DRASTIC方法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指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洛凡碳酸盐岩区地形地貌、地质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该区多层状岩溶模式及水文地质条件。洛凡地区整体地形南西高北东低,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断层构造南西-北东走向。地表及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影响,自南西至北东流向,地下水受碳酸盐岩多层岩溶的作用影响,明暗相间出露于地表,河流两岸出露不同地层及不同高程干涸溶洞,多数溶洞能见流水遗迹。该区碳酸岩溶区深部岩溶带地下水较丰富,分布极不均匀,深部地下水以洛凡河为该区排泄基准面沿四条伏流排泄于洛凡河;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缺乏,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包气带中,出露于其上泉点流量较小且季节性缺水。根据其含水层特征、水循环特征及水动力特征,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岩溶水系统及深部岩溶带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市隆林—乐业地区属于右江水系及红水河水系,可划分为三个岩溶区:隆或岩溶区、平塘岩溶区和蛇场岩溶区,岩溶水系统可分为:地下河子系统、岩溶大泉子系统和基岩分散流子系统。本文首先分析各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再根据岩溶区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最终提出隆林—乐业地区水系统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后家河水库,该水库的主要功能是缓解咸丰县城区饮水不足的现状。后家河水库地处西南裸露型岩溶山区,库坝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寒武系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十分发育。因此,对后家河流域岩溶发育规律、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以及岩溶管道系统特征等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地下水示踪试验对水库渗漏条件进行分析,可以从岩溶水文地质角度对水库工程坝址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广东沿海陆地典型地质灾害事件的统计、调查与研究表明,南澳、汕头、揭阳、阳江等地区是潜在地震多发区和强震活跃区,地震多出现在NEE、NNW和NW向活动断裂交汇的海湾附近。河流两岸、海岸、交通沿线和城镇区等人类活动区是潜在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等坡面灾害发育区。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不稳定斜坡出现的机率。雷州半岛的地裂缝与地下水活动密切相关,雨、旱、季节性变化特别是持久的干旱多出现地裂缝现象。隐伏岩溶区过渡抽、排岩溶区地下水是岩溶榻陷形成的直接原因。地面沉降是长期超采地下水,特别是深层承压水的结果。软土因其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和承载力低,构成了沿海三角洲与滨海平原区工程建筑的非稳定地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地下水资源最新评价成果,对可开采量、超采区治理、潜力区开发布局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特别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调控地下水位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新疆2008年地下水开采量72.11亿m~3,远期随着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地下水转换补给量的减少,地下水可开采量宜控制在111亿m~3左右。总体看,地下水开发还有一定潜力,主要分布在南疆和外流河区。由于过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对大规模地下水开发缺乏及时的科学指导,上世纪80年代末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东中段、塔额盆地等地区已出现大面积的超采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韦跃龙 《热带地理》2021,41(5):1073-1095
基于景观资源特色、区域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知名度和管理水平等,将中国近千处岩溶景观区分为四大类,即岩溶旅游胜地、岩溶旅游经典目的地、岩溶旅游新目的地、岩溶旅游新开发区。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中国岩溶景观近70年以来的旅游开发方式。结果表明:1)1950年以来实施并分别取得不同实施效果的主要旅游开发方式有9类38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条件要求,与不同类型岩溶景观的特征/特色相匹配。2)不同或同一岩溶景观资源共同体/景观区往往具有多种在重要程度、开发效益、发展趋势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旅游开发方式;反之,同一旅游开发方式则可能在不同岩溶景观资源共同体/景观区的开发中具有不同的实施效果、开发效益和发展趋势。3)总结出特征-利益驱动型无主题分离式开发、特色-科学驱动型主题融合式开发两大开发模式,认为它们均是岩溶旅游在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前者对促进岩溶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则融“资源共同体及其特色、科学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等多位一体的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岩溶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主题融合式开发的基本流程:资源共同体及其特色与科学研究分别是“内、外发动机”,以主题为灵魂“发动”衍生出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后期)、反馈等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洪海 《热带地理》2004,24(3):212-215
从水文地质本身的内部要素分析岩溶含水层高度脆弱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农业活动、工业和城市化以及矿山开采等对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的叠加无疑加剧了岩溶含水层的脆弱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因此,合理规范人类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是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作为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是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本文以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位研究主体,基于灾害理论,从本质脆弱性、外界胁迫性、价值功能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污染指数模型。利用RS、GIS的空间信息采集与空间分析技术得出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计算G指数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总体处于中度以上状态,其中高度风险区占37.86%,较高风险区占32.47%,中度风险区占12.07%,低度与较低风险区占17.6%。2研究区内热点区分布于沈阳市中部、新民市西北部、辽中县和北镇市;冷点区集中分布于南部的盘锦市、营口市、大石桥市、盘山县与大洼县境内。研究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为下辽河平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乌海市巴音陶亥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需对巴音陶亥镇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以便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法水均衡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补给量、排泄量进行研究,并应用开采系数法、开采模数法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结果满足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存在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典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以及对其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表明 ,广东沿海的强震多出现于NEE活动断裂与NNW、NW向活动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在工程和经济活动剧烈的丘陵、河流沿岸、交通线和城镇区为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斜坡灾变的多发区 ,降雨制约斜坡灾变的机率。地裂缝与胀缩土活动相关 ,雨季与旱雨季的交替变化是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均与超采地下水有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软土区构成了工程建筑非稳定地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丘陵区应进行植树种草 ,涵养水土 ,防止或抑制坡面侵蚀 ;沿海平原区 ,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同时 ,应合理制定城镇规划 ,对重大工程建设场应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城盆地岩溶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贾亚男  袁道先 《地理学报》2003,58(6):831-838
贵州水城盆地是我国裸露型岩溶分布区的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几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岩溶地下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岩溶水文系统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地表各种污染物质的进入,但水城盆地20年来水质变化,以及水质污染区分布与土地利用分布的一致性,无疑可以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各种土地利用矛盾,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是本地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研究人类活动对岩溶水的影响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岩溶地下水,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典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以及对其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表明,广东沿海的强震多出现于NEE活动断裂与NNW、NW向活动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在工程和经济活动剧烈的丘陵、河流沿岸、交通线和城镇区为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斜坡灾变的多发区,降雨制约斜坡灾变的机率。地裂缝与胀缩土活动相关,雨季与旱雨季的交替变化是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均与超采地下水有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软土区构成了工程建筑非稳定地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丘陵区应进行植树种草,涵养水土,防止或抑制坡面侵蚀;沿海平原区,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同时,应合理制定城镇规划,对重大工程建设场应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为例,借鉴传统农业开发模式,充分挖掘岩溶区资源优势,通过改造传统养鱼业,提升产品质量,将生态农业开发、特色冷水鱼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串并”结合,实现融合互动,提出岩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岩溶流水养鱼生态沟驱动模式.进而阐述其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依托性、经济价值、生态效应、交通和市场角度,分析该模式在岩溶区实施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岩溶流水养鱼生态沟驱动模式是有别于岩溶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模式,在岩溶区具有推广的可行性以及生态和经济价值,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农业增产,农民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从地下水系统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入手,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及获取资料状况,构建了地下水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在苏家屯、新民-辽中平原区、辽浑河冲积扇区;生态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在太子河冲积扇、大小凌河冲积扇、南部滨海区及中部河谷平原部分地区;地质环境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于浑太河流域、大小凌河冲积扇及盘山营口一线等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强和较强区则主要位于苏家屯区、辽中及太子河冲积扇区。研究成果对于区内地下水功能的正常维持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