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和"无人矿山"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矿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提升了矿山地质三维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是实现"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和"无人矿山"核心基础。[1],[2]本文借助国际矿业软件Surpac建立了四川省冕宁县太洋沟铅锌矿矿体三维模型,重点探讨了建模过程中原始地质数据的处理、地质数据库的设计、模型的构建中涉及的方法与技术。矿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更有利于掌握矿体形态及资源储量的分布,为今后矿床的勘查开发、经济评价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数字化的时代,而三维矿山模拟正是数字矿山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三维矿山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借助3Dmine软件,以广西西林县马蒿锑矿山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利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矿山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显示:马蒿锑矿山通过普通克里格法估值的资源储量与传统地质块段法估算的资储量偏差为4.72%,误差较小,3Dmine软件可以实现资源储量三维可视化及矿山基础数据的精准、集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邦锰矿为中型锰矿床,位于广西省靖西县境内,是沉积改造型锰矿床,该矿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经过多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出现很大下降,为使矿山服务年限得到有效延续,提高可开采资源水平。加强该矿地质特征及找矿研究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下文当中结合实践,主要分析探讨龙邦锰矿床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阐述,研究该矿矿床成因,综合各项勘查资料认为广西龙邦锰矿成因类型属于沉积改造型锰矿床。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该矿外围区域锰矿资源的寻找工作,对提高该矿锰矿资源储量,延长矿山生产服务年限,应对当前能源危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西乌珠穆沁旗某铅锌银矿进行勘查,目的在于通过详查延续探矿权证,查明其资源储量,为矿山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经过基础地质工作,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侵入岩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基本查明矿化石英脉、矿化带、产状、空间分布等特征。通过系统地表探槽、钻探和相应的采样化(试)验,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对所采用的工业指标进行重新论证,利用新的工业指标重新圈定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体,并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5.
利用矿业软件Surpac,收集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勘探数据和南矿段补勘所采集的钻孔资料,更新了地质数据库;对乌山铜钼矿矿床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为边际品位指标优化提供了地质资源基础;同时也作为储量估算和境界圈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艺昕 《西部资源》2019,(2):164-166
本文以内蒙古双利矿业有限公司获各琦2号露天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系统的对矿山概况、开采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原始地形图、钻孔数据、测斜资料等为基础为矿山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构建三维地表模型、钻孔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可以得出,三维地质数据库是真实钻孔轨迹的反应,可以立体清晰的反映出各矿体的位置关系,能够为之后的计算提供更有保障的数据依据,既节约了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可更大程度的减少人为计算的错误。构建的矿体模型可更直观地了解矿山整体信息,对矿山的开采、管理和后续发展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映祥 《西部资源》2014,(4):151-155
三维矿床模型及可视化研究是我国"数字化矿山"进程中的热点,本文应用数字化矿山软件Surpac,针对某钼矿66个钻孔数据进行三维矿床模型的构建,最终在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钼矿资源储量估算。与传统计算方法对比结果表明,Surpac软件三维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准确可靠,且该模型可依据品位的变化进行矿体的动态圈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地表地质调查和施工硐锹、钻孔工程,对地表矿(化)体进行了揭露和追索;大致查明矿区的基础地质特征和矿床的控矿条件,大致控制了地表矿化体的规模和产状及矿体质量;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估算陶瓷土矿资源储量,全区基本查明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636.03万吨,矿床规模为大型,矿床成因为风化残积类型的砂质高岭土矿。  相似文献   

9.
乔二沟中型锰矿床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赋矿地质体为阿古鲁沟组地层,矿体全锰平均品位13.67%。矿区地表出露3条Mn矿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矿体呈似层状。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本文对乔二沟矿区地质情况及矿床成矿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展现地裂缝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三棱柱模型的地裂缝三维建模方法。首先提出假设对地裂缝进行概化,利用有限的地裂缝数据建立地裂缝模型,展现地裂缝地表及地下形态特征;然后利用地层数据建立地质体模型,并通过其与地裂缝模型间的空间布尔运算得到地质体-地裂缝集成模型。地质体-地裂缝集成模型空间拓扑关系明确,能够为后续空间查询、分析研究工作提供支持。最后研究利用该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对无锡市洛社镇石塘湾因果岸村地裂缝的自动建模,并利用OpenGL绘制模型实现地裂缝地质体的三维表达。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地质在对矿山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用CASS7.1结合Excel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浩尧尔忽洞金矿具有代表性的E1矿体的11个露采台阶,将地质勘探资料与生产回采后的资料所确定的矿体形态、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对比结果。数据表明,各平台矿体的面积误差不大,相对误差小,面积重合率大,矿体形态简单,矿体金属量相对误差变化较小,这说明详查期间圈定矿体金属量可靠程度高,勘查手段、方法及工程间距基本合理。为该矿床今后的开发和类似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评价方案可实施性,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个指标因子及其权重,进行定量化计算,进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评价宝日希勒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北厂矿段Ⅰ_1矿体露采区台阶地质编录成果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出露的Ⅰ_1矿体进行地质编录实际矿体圈定,并与详勘报告开采设计矿体进行面布、主要元素品位等对比,以加强采场现场矿石质量管理,降低矿石贫化损失,为矿山生产建设提供地质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因矿体内部结构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重点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恰功铁矿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矿山,然而矿体的形态、大小、埋深、位置、产状、边界等几何特征还没有被认识清楚。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欧拉反褶积方法对磁异常化极数据进行了反演,反演矿体深度为0-120m;在C-6异常中心选择了两条剖面进行了2.5维拟合反演,反演矿体厚度为20~30m,欧拉反褶积反演结果和2.5维拟合反演结果与ZK32钻孔验证结果相吻合。最后,通过建立恰功矽卡岩型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为该地区寻找隐伏夕卡岩型铁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长志 《西部资源》2014,(5):120-123
上西坑钼矿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境内,矿区内已发现6个钼矿(化)体(Ⅳ1-Ⅳ6),Ⅳ1矿体为主矿体,是主要开采对象。综合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上西坑钼矿采矿证内及外围均具较好的找矿前景,科学开展外围探矿工作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勘查成果,为矿山扩建提供后备资源保障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经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大型矿业专用软件Surpac建立了该矿体的原始资料数据库和三维数学模型.根据不同边界品位多方案圈定矿体,分别计算矿体的盈亏平衡品位、平均品位和综合品位.通过对比以平衡品位和综合品位圈定的矿体块体模型,对该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得出了有利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以综合品位圈定矿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基础,动态监测又是做好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动态监测能让管理者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促进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对于建设绿色矿山、资源节约型矿山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贵州省黔西南兴仁市多家中小型煤矿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对煤矿储量动态监测的背景、意义、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思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加强中小型煤矿储量动态监测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棉土窝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前人在矿山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对本矿山石英脉型钨铋矿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前人地质工作主要是集中在棉土窝矿山三个矿脉群中的棉南北矿脉群开展。本次在矿山木头坑区段也开展地质钻探工作,找到了新的找矿靶区,扩大了钨铋矿资源储量,更进一步总结了矿山石英脉型钨矿特征,并找到新的铍矿床,为矿山今后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