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矿化长英质脉体和晚期沿韧脆性剪切带充填的长英质脉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说明其成因一致。区内印支期花岗岩、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在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上有一定相似性,反映由片岩进一步衍生形成的花岗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对其原岩的成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不是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形成的主要机制,铀成矿主要与后期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鱼洞子绿岩为笔者在西秦岭南缘地区首次发现的最老含金矿源层。通过阁老岭—鱼洞子地块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岩石组合由上壳岩系列的绿岩和花岗片麻岩系列组成。在绿岩建造下部的碎裂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中选获锆石,测得U-Pb年龄为2657±9Ma,因此确定其时代为晚太古代。绿岩建造是本区最主要的含金矿源层。金矿化与构造演化关系密切,大致分为3个阶段:(1)绿岩建造形成阶段。绿岩建造下部的基性火山岩及上部的磁铁石英等主要的金源岩形成。(2)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熔融及花岗岩化阶段。伴随低角闪岩相变质及花岗岩化作用,使绿岩建造的金活化并向花岗岩化带的边部及顶部迁移、聚集。(3)褶皱造山和钾长花岗岩形成阶段。主要表现在区内韧性剪切和大型褶皱作用,并伴随有区域绿片岩相的退化变质作用,是本区重要的金的成矿期。此阶段并伴有角闪岩脉侵入,其全岩K-Ar释稀法年龄为2038±30Ma,标志地体克拉通化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概况3075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某复背斜西段南翼,区域地层由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组成(表1)本区由于地处天山一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交会部位,因此东西向构造及新华夏系构造均较发育(图1)。区内矿产较丰富,主要有金、黄铁矿、磷、铅锌及铀矿等。这些矿产的共同特点是赋存于一定层位中,并不同程度的经受了变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等多期多阶段的再造和改造作用,地质条件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中国西部造山带发育的省份之一,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发育,有太古宙—早元古代中、高级区域变质岩系构成的稳定克拉通,有显生宙时期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北山、祁连山、秦岭等古生代造山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混合岩、混合岩化岩石。根据混合岩化的发生、发展及地质环境可将混合岩化分为区域性混合岩化、边缘混合岩化、断裂带或构造带混合岩化。根据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程度可分为混合岩化的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初步总结了区域混合岩、注入混合岩与构造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对比了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特征及在甘肃的分布、岩石学变化,分析了混合岩—混合花岗质岩石演化特征,对甘肃混合岩及混合岩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前人将大片的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视为混合岩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而仅仅按混合岩化程度进行的混合岩化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泸水——龙陵——瑞丽一线以西直抵中缅交界线之间广泛分布的一套结晶片岩及各类混合岩,称为腾冲——瑞丽变质带。它地处“三江”褶皱系南部,区内混合岩化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混合岩化有所不同。详细研究本区混合岩化特征及成因,不仅对加深“三江”地区基础地质方面的认识有所裨益,且对在本区找寻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矿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队二十多年的集体劳动成果,以个人的认识,讨论本区混合岩化基本特征及成因类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老挝Xiangkok地区金矿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挝Xiangkok地区位于Ⅱ级澜沧江弧形构造带在金三角地区的大拐弯处,属于西盟一临沧成矿带的南延。本区分布有大量民采过的金矿(化)点。区内Ⅰ型花岗岩类发育,其主要围岩是时代不明的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区内初糜岩化的韧性剪切带发育,并往往叠加了脆性断裂。Xiangkok金矿点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其围岩的破碎带和叠加了脆性断裂的剪切带中,呈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含金硫化物硅化角砾岩产出,可能属与花岗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一石英脉型金矿。从现有资料分析,Xiangkok地区金矿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老君山是一个具有远景的多金属成矿区。本区主要经历了沉积、变质、花岗混合岩化、花岗岩的侵入四个地质作用时期,锡、钨、铜、铅锌等多金属富集与有关地层中的金属含量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的沉积地层中锡、钨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基础上,于花岗混合岩化过程中可以得到富集;而到燕山期花岗岩中再度得到富集,在岩浆期后气液活动中,这些金属元素被气液自花岗岩中释放出来,带到有利矿化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化富集,如云英岩型、伟晶岩型、夕卡岩型、长英岩型、硅酸盐——锡石——硫化物型等矿石类型。因此,本区锡、钨和其他金属矿的形成与花岗混合岩化作用及花岗岩侵入作用有紧密关系,特别是花岗混合岩的基性前锋和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它们的迭加、复合部位是找矿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8.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大民屯凹陷中央构造带太古宇变质岩储层岩性类型、空间分布、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本区太古宇变质岩岩性分为三大类18种,主要有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角闪岩、变粒岩,夹丰富不均一的基性脉岩和碎裂岩。有效储层岩性为碎裂化混合花岗岩与碎裂化变粒岩、浅粒岩、片麻岩;变质岩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分为多个岩性段,从混合花岗岩至浅粒岩与风化壳,垂向上可进行类似于沉积岩层序的地层对比,岩性在平面上也呈现分区性。变质岩体在岩性上是不均一的、非均质的块体。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对研究区变质岩裂缝型储层起重要作用,碎裂化变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与片麻岩可作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0.
王其连 《福建地质》1990,9(1):61-66
间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广泛分布着稀土和稀有金属矿产,本文着重从矿产区域分布和产出地质条件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产于混合岩带的稀土金属矿产与雪峰期至加里东期混合岩化阶段形成的含稀土混合岩有联系,各种类型含稀有元素伟晶岩是混合岩化的加里东期含白云母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联系。由于岩体形成时迁移距离、定位深度和围岩条件的不同,因而在混合岩区形成以含铍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在混合岩带外侧高绿片岩相变质岩区形成以含铌钽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带,构成了闽北变质岩区内独特的稀土和稀有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构造控矿、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对金矿床形成的影响等问题,认为太华群变质岩系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是本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花岗岩对金矿床的形成起了“热发动机”的作用,是本区金活化转移的热动力中心;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则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乃至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可分别有高级和中级变质作用部分,两处均可见混合岩化作用。通过混合岩浅色脉体或花岗质脉体中的长石自形晶、斜长石周围的钠长石净边、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化等现象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深部岩浆的注入,而不仅是高级变质之后的近原地深熔作用所致,高级变质与相关的深熔作用所致混合岩化在区域上的分布是有限的,集中于西麻山的高级区;而注入式混合岩化是普遍的,其产出可遍布所有麻山杂岩的出露区,在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部位均可出现。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与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应是相互独立的构造或热事件;注入式混合岩化引起了中级变质作用和高级区的退变质作用,注入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500Ma;中级变质作用是注入混合岩化的结果,而不是混合岩化的原因。与注入混合岩相关的花岗岩虽然表现出一些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根据矿物组合、地化性质的综合分析,更可能是富钾及钾长石斑晶的钙碱性花岗岩类,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程中。麻山杂岩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特征表明,以西伯利亚古陆为中心的南部边缘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活动,只不过这里的规模略小,在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而形成大量花岗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3.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4.
南岭花岗岩类岩石Sm、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根据南岭地区50个岩体79个样品,以及基底构造层岩石26个样品的Sm-Nd同位素特征值讨论了本区陆壳的形成时间及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本区陆壳形成于2101Ma以前,此后大约有2次大规模的地块增生。按照花岗岩类的tpM、Sm/Nd、εNd(t),以及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区内可划分5个花岗岩分布区。不同地区的花岗岩类具有不同的Sm-Nd同位素特征值,同一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及其基底构造层岩石具有相近的Sm-Nd同位素特征值,结合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可以认为,不同地区花岗岩类的源岩主要就是该区的基底构造层岩石。后者对前者的分布、成因类型,甚至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衡山县马迹钠长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大涛 《湖南地质》1989,8(1):29-34
马迹钠长石矿床产于衡山县白石峰花岗岩岩体西侧的混合岩带中,矿带走向北东—南西向,全长28km,其中马迹一带最为集中,矿床规模巨大。矿体呈透镜状、巨厚的板状及复杂的树枝状。矿石含Na_2O平均在9%以上。矿床与区内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受控于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中。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促使构造带附近围岩广泛钠化,形成良好的钠长石矿,钠质岩石在后期的风化作用下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16.
张治洮 《西北地质》1996,17(1):10-16
东昆仑西段北坡为古老柴达木地块在晚古生代以来受到南侧挤压作用转化而成的正性活动带。从其南侧受挤压边界往北构造变形─变质逐渐减弱。花岗岩类依次为混合岩带、混合花岗岩带、石英闪长岩线、花岗岩基带、富钾花岗岩株带,各类花岗岩与构造变形─变质带和谐展布,组成统一的构造岩石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云钊 《福建地质》2008,27(2):142-155
闽北地区面型带状分布的巴罗式前进变质带从浅→深→混合岩化带→区域型混合花岗岩呈渐进过渡式的、是和谐的。断裂变质作用缺乏从深→浅的面型带状分布的进变质带,变质级与混合岩化强度带不和谐,呈突变跳跃式。研究表明,成矿元素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难以大规模迁移与富集,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提供了成矿元素迁移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区域型混合花岗岩和边缘型混合花岗岩与岩浆花岗岩(狭义的)在成矿作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喇嘛洞混合花岗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洞混合花岗岩主体岩性是片麻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岩体中保留不均匀分布的黑云母矿物斑点、条痕发育,形成片麻状构造。岩体北侧发育不完整的混合岩带。在岩体的周围常见有混合岩化的黑云斜长片麻岩残留体。  相似文献   

19.
西藏南部康马-亚东地区的花岗岩类可分为三个岩带,自北向南称为Ⅰ岩带、Ⅱ岩带和Ⅲ岩带,其分别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拉轨岗日带)、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与高喜马拉雅分界断层带和高喜马拉雅构造带.通过对区内10个人工重砂样品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岩带岩石中的副矿物在含量、种类、矿物组合、平均比重、挥发分矿物相对含量和锆石晶体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具分带性,同时也反映了各岩带岩石的形成深度和成因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陈友良  常丹  刘凯鹏  彭渤洋  廖敏  刘堃 《地质论评》2016,62(S1):377-378
攀西地区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但长期以来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近年来,在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并在混合岩中发现了富含晶质铀矿石英脉的新类型铀矿化(张成江等,2015),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有关区内混合岩型铀矿的成因是制约本区铀矿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区内岩矿石的元素变化规律入手来探讨该类型铀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