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航气象服务民航气象业务是运用航空气象技术探测、处理和分发航空气象产品的过程 ,对象是航空公司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通过连接气象数据服务终端 ,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感兴趣的各种气象资料 ,包括数据库及卫星传真广播接收系统下传的所有资料及本场探测等资料。航空运  相似文献   

2.
Sybase数据库的建立及其资料检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预报制作和气象服务需要大量的实时气象资料和产品。如何对这些实时气象资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实现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存储、快速检索和共享使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9210工程实施中决定采用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Sybase来进行实时气象数据库的建库与管理,形成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用winNT和Sybase数据库对目前已上网的广东省中尺度基地建设自动站资料和香港风廓线资料建库,并利用Powerbuilder5.0(以下简称Pb)编写检索应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Sybase数据库及前端开发工具1.1Sybase数据库的功能特点Sybye数据库是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WAFS及国内外利用WAFS格点资料和图形产品进行航空天气预报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希望气象业务部门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民航气象数据库资料制作更丰富的航空预报产品和提高雷暴、积冰、颠簸等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现象的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满足航空用户的各种需要,提高航空气象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4.
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光 《四川气象》2001,21(4):18-22
文章对WAFS及国内外利用WAFS格点资料和图形产品进行航空天气预报的方法和简要介绍;希望气象业务部门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民航气象数据库资料制作更丰富的航空预报产品和提高雷暴,积冰,颠簸等对飞行有重要影响天气现象的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满足航空用户的各种需要,提高航空气象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航班量激增,航空器的性能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剧了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影响,使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的影响更为显著。简要阐述民航气象系统的三级服务机构设置,详细介绍了航空气象服务的用户,并从航空气象探测、资料收集与处理、预警预报产品、飞行气象情报的发布与国内国际交换和服务方式角度,介绍航空气象服务的现状;经过民航气象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基于现有的服务基础,构想航空气象服务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预报技术开发了包括背景资料自动采集传输、航空气象业务产品预报模块、产品后处理、产品的采集传输和内蒙古航空气象服务网站五个部分的内蒙古自治区航空气象预报服务业务系统。通过业务系统的开发达到给内蒙古气象部门内部承担航空气象服务的民航气象台提供技术指导和预报指导产品,提升为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能力和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7.
民航气象数据库自1999年正式运行以来,为航空气象预报提供了丰富的数值预报格点产品和图形产品,但格点数据GRIB码属变网格资料,需解码到标准网格点上,另外在数据库工作站上显示图形不直观某些要素也不能迭加,考虑到这点,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把民航数据库资料GRIB解码应用到MICAPS工作站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民航气象数据库资料得到了更广泛和直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 ,航空气象也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经过“八 五”、“九 五”的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了航空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民航气象卫星传真广播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民航气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现了情报传递自动化 ,资料分析智能化 ,产品制作和对外服务半自动化 ,整个业务运行程序和工作内容标准化 ,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航空气象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航空气象服务部门更应该加强和航空用户的交流 ,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航空气象产品的能力 ,实现航空气象…  相似文献   

9.
民航气象数据库自1999年正式运行以来,为航空气象预报提供了丰富的数值预报格点产品和图形产品,但格点数据GRIB码属变网格资料,需解码到标准网格点上,另外在数据库工作站上显示图形不直观某些要素也不能迭加,考虑到这点,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把民航数据库资料GRIB解码应用到MICAPS工作站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民航气象数据库资料得到了更广泛和直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 ,民航西南地区航空气象论文交流会在成都召开。民航西南空管局副局长张瑞庆同志、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 (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钟晓平同志光临指导。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 ,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业务的各级领导 ,民航飞行学院的气象同行 ,论文作者共计 3 7人。会上共交流论文 2 6篇 ,论文内容涉及航空气象服务、航空天气分析与预报、航空气象设备、航空气象探测及资料管理。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成都空军气象同行还介绍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新一代气象预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1.
刘红坤 《气象科技》2007,35(B12):53-57
针对保定武装部对气象信息的特定需求,根据需求内容、需求时间、需求环境等,利用PHP和MySQL、Dreamweaver等工具开发了一个基于PHP和MySQL的Web数据库的气象保障系统。运用PHP高级分页技术、访问MySQL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采用了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层结构方式研发。根据服务要素的特性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制作,实现了各类信息自动更新,动态实时显示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实现了数据库资源在Internet的共享访问,搭建了信息交互访问平台,形成了完整、实用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民航气象业务是运用航空气象技术探测、处理和分发航空气象产品的过程,对象是航空公司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通过连接气象数据服务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感兴趣的各种气象资料,包括数据库及卫星传真广播接收系统下传的所有资料及本场探测等资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航空气象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经过"八.五"、"九.五"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航空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民航气象卫星传真广播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民航气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了情报传递自动化,资料分析智能化,产品制作和对外服务半自动化,整个业务运行程序和工作内容标准化,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航空气象服务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吕红梅 《山东气象》2002,22(4):22-23
为适应新一代的通信业务平台的需要,选择了Web浏览器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采有基于Sybase数据库和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利用Delphi编程语言研制开发了全省上行报上行传输时效的实时监控程序,可供所有发报台站通过IE浏览器调用。  相似文献   

15.
省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省级气象业务对气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的需求,提出了一套气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对海量气象信息的有效管理,能够提供气象信息的高效定位、检索,以及要素级的数据服务等功能。系统采用消息型中间件技术,为二次开发提供了便捷的接口,一方面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访问效率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支持各种不同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对数据库的访问,由此实现了开放式的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基于该模型开发了省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对省级业务提供信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娜 《广东气象》2000,(1):23-24
引 言  珠海进近管制中心于199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民航广州气象数据库系统负责向其提供实时气象资料。中心数据库利用SYBASE的复制服务技术,将数据库cluster主点数据库上的部分相关资料复制至珠海的NT从点数据库上,可用IE直接访问从点数据库。这?..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网站服务平台的市级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功能、Web服务器站点配置及数据源ODBC的配置方法,并对应用ASP访问数据库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火箭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杏尧 《广东气象》2010,32(1):47-49
利用GoogleEarth二次开发工具API,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海南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形象地描绘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车的位置,动态地勾画和快速计算火箭作业区-对比区的区域面积,并通过互联网技术访问人工增雨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和自动雨量数据库,随时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导出效果报告。该系统在Web页上操作,便于推广和应用,从而为各市县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套操作简便、可视化、交互式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价平台,实现了全省作业效果评价的统一,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的科技水平和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琳  余俊 《气象科技》1999,(4):59-61
介绍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工程及其数据库子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讨论了运用Delphi技术实现基于Web 应用服务器的气象卫星云图浏览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国外航空气象工作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我国气象事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航空气象服务能力,提出我国航空气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航空气象工作的新局面,中国气象局和民航总局联合组成由中国气象局许小峰副局长任团长的考察团,于2006年7月24~31日对日本和韩国航空气象工作进行了比较深人的专项考察。考察团成员有:巾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祥瑞、民航空管局党委书记周毅州、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史博利、民航空管局气象处处长周建华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调研员陈松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