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只能应用遥感技术,而我省遥感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人工目视解译阶段,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土地调查的需要。为此,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光谱库,为计算机自动解译提供判别依据,把计算机自动解译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调查中。  相似文献   

2.
引言 基础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使用历史较久,早期主要使用航空照片目视解译地层、岩石和构造问题;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和微机技术的普及,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处理和地质信息提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构造、矿产信息、特殊地物提取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等方面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信息的多元分析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处理、分析空间信息,已成为研究资源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中,我们先后应用了传统目视解译方法、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多源信息复合分析等方法。本文在分析现有各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自动分类方法”,并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提取。分析表明:综合自动分类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R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我国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为国务院出台11号文提供了技术支持。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采用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展了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利用变更手段比较落后,精度难以保证,基础资料已经无法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实践证明,利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应用大同市新荣区的遥感影像,建立起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解译标志,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作好准备。并利用SPOT-5的2.5m全色数据和l0m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数据,集合外业、内业土地更新现状调查的数据,采用了监督分类及目视解译的方法,完成了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图件,充分显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详查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快速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遥感监测依赖性越来越大,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研究越发重要。在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提取中,明确要求采用先自动解译,后人工修正的作业方式。本文以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例,通过研究工程化自动解译工作特点,提出针对性的作业模式,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自动解译平台。实践证明,在国普工作中,采用此平台可提高自动解译工作效率。此平台也是浙江省地理国情监测一体化生产作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动态更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我国从1996年起开展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在1984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将地学知识与影像标定相结合,一直是目视解译或计算机自动分类制图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目视解译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地学知识,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较低;计算机分类中尚未出现比较成熟的高效运用地学知识的分类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分类样本可以作为地学知识的载体,将地学知识融入分类过程中;此外,无监督聚类可以显著提高样本选取的效率,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样本,为将地学知识高效地融入计算机分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提出一种以前期土地利用数据辅助与影像聚类相结合的样本自动选取方法。利用自动选取的样本,通过最大似然分类器对TM影像进行分类,并与手动选取样本分类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类效果上,本文提出的前期土地覆被辅助下的分类样本自动选取方法,优于手动选取样本的方法,提高了分类效率。在水体、林地、园地、城镇建设用地等7种类型上的分类整体精度达到84.18%,kappa系数为0.8066;手动选取样本进行分类的整体精度为77.04%,kappa系数为0.7196。  相似文献   

9.
对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图像增强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以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准确提取的前提下,遥感监测技术不失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鉴于新疆地区对中国乃至中亚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不同数据源及分类系统在土地覆被数据的空间分布上缺乏互通性问题,结合2010年目视解译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GlobeLand30和GlobCover2009共3种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类型相似分析、类型混淆分析、混淆矩阵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4种方法开展精度评价及一致性分析,以期对土地覆被数据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提供有效建议。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数据对新疆地区土地覆被类型构成基本一致,且对裸地类型的辨识度最高;新疆地区中高度一致区域占新疆总面积的95%;3种数据两两对比时,总体精度在64.11%~72.57%之间,其中目视解译数据/GlobeLand 30组合表现出最高水平,且仍有提高空间,反映出目前相同卫星传感器是提升精度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分类系统、分类方法、空间分辨率及卫星过境时间等因素对精度评价结果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多源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的融合技术提高数据精度,或是利用深度学习对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精确地解译和判读,将是今后全球土地覆被制图及应用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More arable land is needed to meet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rable land were occupi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settlement. Increasing arable land by reclaiming and cultivating unused land and forestland or filling up lakes give rise to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ecological disturbance and wa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various kind…  相似文献   

12.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but as for the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at county level,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method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puter classification can not meet its demand for accuracy. The result of 1: 10 000 land use investigation map has high accuracy, but this method can not be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land use because of its big expenses, long period and difficulty in updating data.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gnomy, climate and the status of land use in Dehui County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 set of method, which takes use of 3S techniques and applies to Northeast China Plain, is come up with. When the land use type of a land parcel changed as a whole, the date updating can be make by changing its land type ID in the attribute table in a GIS. When the land use type of an irregular area changed, GPS receivers are used to position its border. This set of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accuracy and low expenses. It gets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timely and can be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land use. Foundation item: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key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inth Five-year Plan (96-B02-01-07). Biography: LI Lin-yi (1968 —), female, a native of Jilin, Ph. D. candidate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r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land use change monitoring 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 using “3S”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本质特征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建立有效的土地价值观念约束机制、外部性补偿机制、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土地动态平衡机制和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图像数据融合的地貌类型识别分类与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遥感地貌制图是利用航空像片或者卫星影像进行识别制图;另是利用DEM数据融合计算提取。对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区域基本地貌形态类型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它通过识别标志在影像上对地貌分布区进行数字化,把TM影像中的地貌信息和从DEM中提取出来的地貌信息结合,以划分出详细的地貌类型:如河北省沽源县的台地、河谷平原、开阔平原、丘陵、低山和中山6大类。最后,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分类成图。  相似文献   

15.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遥感反演的关键参数。盐碱地植被覆盖度的准确测量对研究地表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土壤退化、盐碱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对绿色植被比较敏感,能突显植被信息,去除土壤、阴影的干扰。通过对吉林西部盐碱地玉米、高粱、绿豆、杂草、土壤数字图像特征分析,利用改进过绿指数(Modified Excess Green index,MExG)算法计算植被和土壤的MExG值;并确定区分植被和土壤的MExG阈值为40,进而计算植被覆盖度。本文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对比验证MExG自动提取结果,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玉米、高粱、绿豆和杂草的覆盖度,分别进行目视判读和t检验。研究表明,MExG自动提取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处理时间短,分类精度高等优点,是计算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苗池和锅炉温度检测与控制单元、模拟信号处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等硬件监控系统的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单元的接口、苗池与锅炉温度动态显示和采集数据处理等软件模块进行开发,实现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测量技术在养殖场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数据录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原来采用的人工手动录入的方法效率低且易出错。该文通过VBA编程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录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抽样技术的地面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在大范围作物种植面积提取中得到广泛使用。无人机影像具有低成本、高时效、高分辨率的一系列优点,可以快速实现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情采样任务。本文以水稻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无人机Mavic Pro进行航拍。对所获取无人机影像进行预处理生成分辨率为3.95cm/pix的正射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目视评价和ESP工具相结合快速选择了最优分割尺度为300,应用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最邻近监督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了地物分类和水稻面积快速提取。采用目视解译分类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和面积精度评价,总体精度最高的方法为最邻近分类法,此时水稻分类用户精度为95%,面积一致性精度为99%。研究结果说明了无人机遥感和自动分类能够在平原水稻种植区快速获取样方内高分辨率影像并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弥补了农田被遮挡时地面调查数据的缺失,为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的计算提供样本和验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自动气象站网的组成、功能及其特点,论述了自动气象站网、无线传输网及计算机通信网的设计方法和联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