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用多期陆地卫星图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对黄河三角洲近15a来盐碱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区内发现盐碱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变化不同:轻盐碱地不断增多,重盐碱地逐渐减少,光板地先增后减.盐碱地数量方面的增减并没有对盐碱地在不同土地类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潘英华VCG 《地图》2023,(3):32-47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盐碱地多,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资源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近年来,我国搭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探索盐碱地开发利用模式,治理思路由“改地适种”转变为“改种适地”,研发出多种适应盐碱地生长的作物新品种(系),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打开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变粮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他引:85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的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有关盐碱地的性质、范围、面积、地理分布及盐渍程度等方面的实时、可靠的信息,对治理盐碱地防止其进一步退化和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提出运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来获取这些信息。基于地物光谱特征、野外调查建立的地物与影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辅助,将常规监督分类法和改进的图像分类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取了不同盐渍程度的盐碱地,即光板地14477.67hm^2,重度盐碱地52086.33hm^2,中度盐碱地86699.61hm^2,轻度盐碱地215001.7hm^2,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47.4%),除此之外,水体,滩涂,非盐碱地等也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4.
开展沙漠地区的沙漠化监测,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有利于掌握沙漠内部及周边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演变。以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数据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精确划出毛乌素沙地范围并计算其面积,并对2000—2013年沙地沙化程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面积略有下降,内部沙化程度明显好转。通过监测掌握毛乌素沙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运用航片综合判读法原理,进行一级水浇地。二级水浇地,三级水浇地判读的方法,及其彩红外航片影像标志的研究,并依据1980和1987两年拍摄的航片,以具有代表性的定襄县为。例,分析该盆地七年间盐碱地的消长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积极探索加强城市土地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强化土地资产管理,大力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土地资产运营的市场化进程。(一)坚持用途管制,强化统一管理,全面推行土地供应市场化制度。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化土地资产价值。市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全市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坚持以供应引导需求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市场供应关系,合理控制供地总量。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市区房地产供地计划,制定土地“招拍挂”方案,确保房地产供地的均衡性,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大力推进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尤其引起普遍关注。随着遥感平台的多样化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实时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等特点,为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供了可能。通过采用2007年大安市SPOT 5遥感影像,对大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最终得到各类土地的分类数据,以此为基础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尤其引起普遍关注.随着遥感平台的多样化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实时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等特点,为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观状信息提供了可能.通过采用2007年大安市SPOT 5遥感影像,对大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最终得到各类土地的分类数据,以此为基础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9.
GIS与SPSS集成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专题地图及自然与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专题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引起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土地优化利用策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CBERS-1卫星数据进行盐碱地专题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利用CBERS-1卫星图像数据,在深入分析盐碱地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人脑在分析图像时所加入的各方面知识,在GIS支持下自动提取出盐碱地专题信息.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某试验区为例,对比资源一号02C卫星的HR融合数据与SPOT5数据在几何精度、土地现状解译、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检测三方面的能力,来对比分析02C卫星在土地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及二者在土地调查检测中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2.
选取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基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资料,分析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等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情况,非农用地农作物种植分布、污染企业分布等基本情况。结合地形地势、水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人口、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价格变化等因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以辽宁省盘锦市2005和2015年的TM和Landsat-8影像为实验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重点分析了该研究区域的土地数据处理与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单一土地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土地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并分析了研究区域的转移矩阵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处理,能够很好地总结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使研究区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得到准确统计。  相似文献   

14.
以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撑下,以白城市大安市叉干镇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数据,通过监督分类与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提取,并参考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结果,对其从1997—2017年的土地盐碱化进程进行了变化监测与分析,为在大区域范围中进行土地盐碱化变化监测提供了可以复制执行的方法及可靠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以卫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为支撑,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提取方法得到的1996~2005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机制,揭示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并且提出了应对包括自然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策,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国土资源通讯》2011,(2):F0003-F0003
在表彰大会上,江苏省东海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辛华代表先进集体发言.四川省安县高川乡国土资源所所长马银国代表先进工作者发言.吉林省大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丽杰代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家级新区享受各项政策红利,但无有效的定量评价方式对国家级新区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对国家级新区未来土地发展状况无高置信度的预测方式等问题,利用转移矩阵及相关模型定量地对地表覆盖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CA-Markov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通过定量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1)金普新区成立前土地变化情况多为自然地物间的变换,金普新区成立后有大规模的人工地物变化;(2)基于CA-Markov模型对土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可信度较高,可以服务于土地结构演变分析。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开挖区域内土质形态和咬合状态的变化,以及基坑内外的土地主体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基坑的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力不断变化,引起基坑内部的土地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地主体的两侧发生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从而威胁到安全施工和建筑物的运营。为了避免正常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要对监测的基坑等级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监测计划,通过监测值的变化来判断施工的安全性。文中结合建筑物基坑监测项目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