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珠海淇澳岛为研究区,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对连续3年(2016年“妮妲”、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台风干扰前后红树林的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红树林的受损及恢复格局,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台风干扰下,淇澳岛红树林的NDVI均整体下降,其受损以轻度和轻、中度为主,而重度及以上占比较少;2)多个台风后,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在年际尺度上存在遗产效应,其总体遵循“受损较重→缓慢恢复→受损较轻→快速恢复→受损较重”的循环演替模式;3)淇澳岛红树林的受损程度随台风风速增大而加重,但台风前若无瓣海桑恢复缓慢则会降低其受损程度。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格局与无瓣海桑在台风灾后的受损程度有关,而受区域水热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引进并利用地表高程-水平标志层(rod surface elevation table-marker horizon,RSET-MH)测量体系,以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和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的红树林区为研究区,对比了不同林分下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和沉积层厚度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2018年6月相比,2020年6月,东寨港原始红树林区和恢复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分别降低了(3.41±2.11) mm和(3.12±0.97) mm,淇澳岛泥滩区的地表高程降低了(82.12±5.12) mm,淇澳岛林缘区和林内区的地表高程分别升高了(59.38±8.17) mm和(69.24±4.41) mm;东寨港原始红树林区和恢复红树林区的沉积层厚度分别增大了(20.43±2.15) mm和(42.12±3.14) mm,淇澳岛林缘区和林内区的沉积层厚度分别增大了(30.01±4.19) mm和(60.31±3.41) mm;不同林分红树林区的地表沉积层厚度变化和浅部下沉量差异显著,提示沉积层厚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浅部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表高程的变化量;红树具有抵抗地表浅部下沉的能力,这与其根系的生长量大于分解量有关。本研究在红树林区地表高程观测中引进、利用了RSET-MH体系,建立了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与地面高程变化速率的检测网络,可以为研究红树林区地表高程的变化规律和加强红树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淇澳岛和担杆列岛组成,总面积7373.7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珍稀植物及海岛生态环境。淇澳红树林是珠海生态名片,是全国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2011年被评为"珠三角十大特色景观"。这一片美丽的红树林,是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彩浓墨,萃集生态保护、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科研博览、科普教育、科技推广于一体,在南中国的海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收集部分历史资料、三个时相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监测和实地样方调查。根据 2 0 0 4年最新遥感测算 ,大约有 2 0 0hm2 红树林生长在该岛 ,这些红树林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态系统 ,但已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在过去近 2 0年里 ,约 77hm2 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 ,用于水产养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研究区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 ,尤其是自 1999年实行红树林人工恢复工程以来 ,新引种的红树林 (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得以重建。但是淇澳岛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 ,提出了以构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序列和红树林湿地植被多样性为目标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红树林环境的舒适度,在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林缘和林内选择两块样地,并以岛上珠海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保护处办公室旁边的海边、影视城山脚和岛上居民生活区为对照样地;在各样地,分别测量30个被试者的血压、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的生理参数,对被试者进行环境舒适度问卷调查,对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环境舒适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红树林保护区边缘还是红树林内,被试者血压的高压与低压差都是最小的,与其在对照样地的血压的高压与低压差明显不同。在红树林边缘和红树林内,被试者心率平缓,说明被试者此时心脏活动比较平稳,内心比较平静,人体处于较舒适的状态。在5块样地中,被试者1 min的呼吸次数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平静情况下,呼吸频率作为情绪变化的指标效果不明显;2通过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被试者的心跳频率分别与环境参数中的光照强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关,其非标准化回归方程:X(心跳频率)=34.725+0.004GZ(光照强度)-0.009KF(空气负离子浓度),R2=0.917,p=0.0410.05,说明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3在5块样地中,淇澳岛红树林内环境舒适度总得分为14分,舒适度达93.3%,明显高于其他环境,说明红树林在提高环境舒适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1,辅助FRAGSTATS3.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呈上升趋势,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为20.16hm^2、28.08hm^2、57.96hm^2;斑块数目从1988年的1个增加到2002年的18个,总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扩大,需对湿地多功能景观进行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7.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中国红树林恢复种植最早引进的优质红树树种,其生产力在红树林群落中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显著的高生物量和能量积累。然而,由于红树林群落冠层密集、结构复杂,精确描绘无瓣海桑的单木树冠存在极大挑战性。传统的卫星遥感侧重于区域或更大尺度监测需求,而新兴的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更精细尺度的红树林生态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消费级无人机影像生成的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 CHM)和种子区域生长(Seed Region Growing, SRG)算法进行无瓣海桑单木树冠提取,并建立基于地面调查数据获取的树高和胸径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以优化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进而实现研究区单木尺度的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估算。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可以有效提取无瓣海桑单木树冠,其提取精度达到67%;验证了树高和胸径之间较高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树高的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研究区无瓣海桑平均地上生物量的范围为2.99~247.24 t/hm2,平均值为92.14 t...  相似文献   

8.
《湿地科学》2005,3(4):321-324
第1期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陈中义付萃长王海毅等(1)泉州湾红树林湿地人工生态恢复的研究…………………………………………………叶功富范少辉刘荣成等(8)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近20年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地区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得到3个时相的红树林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2年珠江口地区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变化是一种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但红树林类型由分散分布的天然林转变为集中分布的人工林,除淇澳岛、深圳河口地区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外,其它地区的红树林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造林遇到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的红树林在过去50年里面积锐减了近70%,恢复和发展红树林迫在眉睫,红树林人工造林是必由之路。福建九龙江口湿地资源丰富,然而在红树林造林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九龙江口红树林的恢复和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