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富有  常业军  朱玲 《岩土力学》2006,27(Z2):743-747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是由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组合形成的隔震结构,结构中两种型式的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降低隔震结构的造价。由于两种隔震支座竖向刚度的不同,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时,将引起轴力由橡胶隔震支座向摩擦滑移支座转移,这种轴力的重新分配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使系统可以根据水平地震作用的大小来改变系统本身的耗能能力。根据合理的假设,推导了该种结构隔震支座的轴力随水平位移的变化关系,得出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与位移曲线呈蝶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了土−桩基−隔震支座−核岛结构和土−桩基−核岛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采用橡胶铅锌支座作为基础隔震,放置于桩基承台和上部核岛结构之间,地基土采用某工程场地的均匀粉质黏土,试验输入的地震动时程,是由美国核电设计的 RG1.60 反应谱拟合而成。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支座不仅可以改变上部结构频率、减小加速度和反应谱幅值大小,还可以减少下部桩的弯矩,起到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的隔震作用。但隔震支座的使用会改变桩基础的弯矩分布,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对桩基受力和变形进行特殊抗震设计,以保证土−桩−上部结构整体系统的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及住院楼进行了隔震分析与设计计算,主要内容包括隔震层支座的布置与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减震系数的计算、隔震层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位移和拉应力的计算、隔震层支墩及支柱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分析。通过隔震与非隔震两种设计的对比分析,说明隔震设计是合理可行的,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延长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阻尼比,减少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建质[2014]25号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加强宣传指导,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14,(3):32-33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减隔震技术作为结构抗震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相关规定[2]-[3],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以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在民用建筑工程也有较多的应用,特别是超高层等对地震敏感的建筑,对减隔震技术有比较迫切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目前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以云南电网省级计量检定中心业务用房项目中实际应用的减隔震技术为例,介绍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分析过程,为后续电力工程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层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的难点,在上部结构形式和布置、隔震支座的改善、计算方法的改进、多种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在高层结构的联合应用以及构造措施和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供高层结构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支座对桥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影响巨大。橡胶支座因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经济、便于施工养护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最主要的支座形式,并在桥梁减震和抗大变形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橡胶支座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本文分析了橡胶支座的几种常见病害形式,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某高度的侧移刚度小、变形能力大的隔震装置组成隔震层,保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隔离,以减小地震能量向隔震层以上的结构传递,从而降低隔震层以上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1]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2]的颁布实施以及对高抗震性能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结合工程项目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砂筒式临时支座的工作原理、制作工艺及在连续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桥梁施工中都要用到临时支座,砂筒式临时支座具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拆装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类似工程可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楼作为省政府的地震应急指挥场所 ,必须确保地震时大楼内呼项功能和技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工作 ,采用隔震技术将对此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4月 2 9日 ,省建设厅在福州召开防震减灾中心楼隔震技术论证会 ,就防震减灾中心楼地下室柱顶设橡胶隔震垫的隔震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和有关隔震设计的规范要求 ,省建设厅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完善。 5月 1 2日 ,防震减灾中心大楼设计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再次邀请了国内隔震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并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再次修改防震减灾中心楼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变化规律,通过运用SAP2000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三维模型基础上,设置所在不同的隔震层位置,对所建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输入选定的不同地震波,通过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层间隔震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同时讨论不同位置的隔震层对结构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的影响,从而验证层间隔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隔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心大楼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 ,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通讯网络中心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 ,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 ,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 ,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 ,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 ,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 ,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YJK,以某高层框剪结构隔震设计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为出发点,着重研究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中隔震层布置位置问题,通过分析隔震层布置在不同位置时的周期与楼层剪力等隔震效果,为大底盘结构隔震层布置位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隔震建筑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轨道、桥梁、支座、墩台、基础为整体结构的纵向附加力计算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黎(塘)钦(州)线飞龙郁江特大桥纵向附加力;对刚构桥梁纵向附加力规律有了明确认识。通过对比,本模型计算所得附加伸缩力、扰曲力与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值相当;断缝值比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断缝值小,证实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更符合工程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一种新型的在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中的传力装置——双向支座法,详细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腰梁工法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法,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录国内外隔震与消能减震实例,阐述隔震设计的理论,对隔震结构的设计、施工、维护及耐久性等多方面作了简要介绍,推动隔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志远  李建波  林皋 《岩土力学》2018,39(11):4242-4250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的原理,将求解包含局部复杂地形的散射场问题,分解为规则开挖场地的动刚度、包含复杂构造散射体的动刚度和自由场波动输入3个问题的求解,并依据子结构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比例边界有限(SBFEM)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半圆形河谷和半圆形沉积河谷两个算例,验证了SBFEM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较为系统地讨论了矩形峡谷、垂直断层和孤凸山体等常见复杂地形对Rayleigh波场的散射作用。结果表明:峡谷深度、软弱断层破碎带和孤凸山体对Rayleigh波都有一定阻挡作用;峡谷宽度、断层宽度和硬性断层填充物等因素对Rayleigh波散射作用影响不明显。SBFEM分析模型可应用于隔震沟、隔震帷幕设计,对大坝、桥梁等工程的选址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车辆荷载作用下隔震沟隔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动力学基本方程,运用有限单元法(FEM)和Newmark隐式积分方法,对隔震沟对车辆荷载(FWD荷载)引起的地基振动的隔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弹塑性数值分析。考虑到人工边界上波反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别用有限单元和半无限单元离散计算区域内部和边界,分析中主要考虑了隔震沟的位置、深度、宽度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计算结果总结出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上的桥台在施工中和运营以后普遍产生不均匀沉降,继而发展为侧移,其中又以后仰居多。严重者甚至桩基破坏,或需不断扩凿支座螺栓孔直至报废。例如1968年为了配合浙干线某站场扩建而修造的二座1孔12米低高度钢筋混凝土单线桥,桥台采用了轻型空箱结构和扩大基础,基底0.75米以下淤泥质粘土层的允许承载力仅0.8kg/cm~2,地基又未进行处理,桥梁建成后,台身持续后仰,框架裂缝贯通。后来,对地基进行硅化处理,并在框架内增设了加劲肋才减轻了病害程度。又如日本有一桥梁于1975年建成桥台,1976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