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虾池赤潮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4、1995年福建连江县大官坂垦区的虾池生态环境调查,对虾池赤潮作了初步探讨,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浮游植物密度达到赤潮水平,但未出现赤潮,并对其原因作初步分析;相应地,其水环境呈以下特点:虾池溶解氧高、溶解氧饱和度高,早晨和傍晚的溶解氧变化幅度大;pH8.0 ̄8.9,另外,按王安利等的虾池赤潮判别和预报方程进行检验,出现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2.
Ⅰ.虾池的生态系 虾池生态系由下列因素组成的: Ⅰ.1 水温 相对稳定的水温条件是水生生物的良好生活环境,生物体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过低和过高的水温都会抑制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直接和间接地造成生长不良、发病和死亡。虾池水温随着虾池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换水能力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春夏季水温比自然海区高5℃以上,秋季后期水温又比自然海区低5℃以上。水温还能直接影响虾池水体的理化因子,如溶解氧、硫化氢氧化等。综上所述,高温能引起对虾耗氧率的增加和水体溶解氧的下  相似文献   

3.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人们所认识。高档海水鱼一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现主要介绍虾池养殖石鲽的有关技术以供参考。 一、虾池的选择与处理 1.虾池选择 虾池以选择在靠近外海、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9℃、水面以15亩~30亩较妥。水深要  相似文献   

5.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95,19(1):70-70
1991~1994年作者在虾池进行扇贝保苗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表1,现阐述虾池保苗技术。1虾池保苗前的准备工作1.1改良虾池底质必须清淤,深耕深翻,并让其充分曝晒和撒上一层砂。1.2消毒处理用(50~80)×10-6漂白粉浸泡7d左右,排干、加水,反复几次后,即可纳水保苗。1.3饵料生物培养虾池消毒后纳水,即可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施肥量为氮肥(2~5)×10-6,而磷肥为氮肥的。也可向虾池接种金藻、塔肥藻、硅藻等,保证饵料密度达2×105个/ml以上。1.4试投在稚贝出池前的7d内。根据测量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 O'sbeck)为我国沿海养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研究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至今此类研究报道较为罕见.本试验于1990年及1991年7-8月测定了杭州湾畔的历年产量高、效益好的金山潜径对虾养殖公司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状况.据试验结果估算了虾池溶解氧收支平衡状,并提出了水质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邓烈志 《海洋科学》1992,16(4):72-72
以净化虾池水质为目的,笔者在对虾池内设置了人工礁,选取海参、牡蛎、蛤仔、梭鱼、多鳞鱚等海洋经济动物,进行了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所选生物摄食虾池中的浮游动物、对虾残饵和有机碎屑,减轻了虾池污染。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流行性虾病暴发,致使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虾池荒废。为了寻找出路,重新利用这些虾池,笔者于1995年在广西防城港市公车虾场进行了鲈鱼养殖试验,结果在五个虾池(共60亩)中,收获成品鲈鱼15 480公斤,平均亩产258公斤。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990~1992年对黄骅沿海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监测及其变化的研究,反映了3a来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及其特征,揭示了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的关系。本文提出了虾池中使用叶绿素a富营养化阈值含量对研究我国沿海虾池赤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芽孢杆菌调控虾池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监测了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后的养虾池水体和底泥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以及水体浮游微藻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应用芽孢杆菌对养殖环境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对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底泥异养菌和弧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促进浮游微藻的平稳繁殖。芽胞杆菌通过这些作用抑制了水体中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促进了虾池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有利于虾池的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控制养殖池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基围隔对微生物制剂、底栖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控制养殖池污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利生健浓度达到6mg/L时即可显著降低池塘底泥的自污染速率,底泥中总氮积累速率仅为对照组的45.4%,对虾存活率提高53.25%,并能有效缓解水体中的氨氮压力。底栖滤食性贝类效果不明显,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底质的氮污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适宜底播密度为100g/m2,100g/m2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积累速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在池塘中受到微藻竞争、浮泥以及透明度变化影响,生长较差。同时,本文通过对养殖池塘污染物基本概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缢蛏对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9月在山东省海阳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结合缢蛏和中国对虾混养实验,探讨了缢蛏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主要滤食2~5μm的无鞭毛藻类,从而使隐藻等鞭毛藻类成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缢蛏滤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幼体,并且通过食物竞争来影响大型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群落以捕食性和繁殖力强的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80.0%;60 d为90.O%;90 d为90.0%;120 d为93.3%,斑节对虾潜伏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73.3%;60d为83.3%;90d为90.O%:120d为96.7%.  相似文献   

14.
探讨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 WSS)与虾池中桡足类之间的关系,于2003年5~10月份,在暴发过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池塘中采集桡足类样品共128个,并从冬季底泥样品分离出桡足类休眠卵样品20个,以及此种休眠卵孵化得来的桡足类幼体样品5个。利用PCR斑点杂交法以及巢式PCR法检测样品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携带情况。结果表明,5~10月份桡足类样品中均能检测到阳性样品,总的阳性率为56.3%;其中,5月份样品阳性率为37.5%,6,8,9,10月份各取样1次,每次样品中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在20例桡足类休眠卵样品中有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并且实验室中孵化此种休眠卵得来的桡足类幼体样品中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40%。本研究初步表明,桡足类是WSSV的携带者或传播媒介之一,且冬季池塘底泥中携带WSSV的桡足类休眠卵可萌发出带病毒的桡足类。  相似文献   

15.
李长玲  黄翔鹄  江东 《海洋科学》2015,39(10):94-100
铜和锌是普遍存于对虾养殖池塘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查明铜和锌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对有效防控养殖环境铜和锌污染以及对虾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不同铜和锌暴露时间下测定了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铜和锌富集富集率,研究了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动力学,并探讨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度对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过程分为快速、慢速和富集平衡3个阶段。快速富集在30 min内完成,富集率可达70%以上;慢速富集大约分别在4 h和6 h完成,富集率均可达90%;以后达到富集平衡。温度、盐度和光照度对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有显著影响。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5~35℃,盐度范围分别为20~35和25~30,光照度均为3000~7500 lx。条纹小环藻铜和锌富集的光饱和点为3000 lx。条纹小环藻在亚热带虾池中对铜和锌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岷  戴继勋 《海洋通报》1999,18(5):76-85
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了全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对虾病毒的种类,对虾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产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对虾养殖和出口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最强.国际需求市场的饱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将使中国对虾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内需仍将是中国对虾产业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8.
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TELLAII建立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模拟虾池生态系中浮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量变化。模型中的生物状态变量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表达为能量单位kJ/m2。光和温度为强制函数。该模型模拟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DIP在6月份到9月份4个月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种池塘陆基实验围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陆基围隔适用于池塘养殖学与生态学研究。围隔面积为25m2(5m×5m),水面以上超高0.3~0.5m,水深1.5~1.8m,容积37.5~45m3。以木桩及青竹构成支架;以涂塑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为隔水材料(围隔幔),将其包围并固定在支架上。因围隔内受风力影响较小,为了模拟池塘水的混合状况,围隔中设1台90W的微型电动搅水机。4年(1994~1997)的使用结果表明围隔效果良好,其中的生态系发育与运行正常,放养的养殖生物生长良好。专门的观测证明空白围隔与设置围隔的空白池塘理化条件的数值和变动都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证明,此种围隔完全可以替代池塘用于养殖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而方便的科学研究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