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梯度分析技术对12种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进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6,16(4):356-359
利用梯度分析技术对锦鸡儿属12种植物8个生理指标进行分析, 计算出了植物的抗旱梯度值; 建立了抗旱梯度轴; 排出了植物的抗旱性顺序; 并指出了影响植物抗旱能力的主导因子。植物的抗旱梯度值与束/自比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0.9204, 相关方程为y=1.5696+0.0911x。  相似文献   

2.
赵小仙  李毅  苏世平  白潇 《中国沙漠》2014,34(5):1293-1300
按自然降水梯度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选择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同化枝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同化枝直径、细胞角质化外壁厚等15个抗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种群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同化枝都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其中14个指标在各种群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4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皮下纤维簇数/直径以及小维管束个数/直径。对蒙古沙拐枣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个地理种群随着水分条件的降低其抗旱性增强,抗旱性大小顺序为酒泉>张掖>武威。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12,(3):445
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绿色植物对各种内外因子最敏感的生理过程之一。干旱是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的抗旱性机理等方面的内容,一直是植物环境生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沙坡头沙区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0,10(3):40-52
本文对沙坡头沙区的12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等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主分量,综合分析了与抗旱性有关的各个特征,客观地列出该属一些植物种的抗旱性顺序:白皮锦鸡儿>刺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甘蒙锦鸡儿>绢毛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川西锦鸡儿>树锦鸡儿。供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幼苗叶片、蒙古沙冬青(A.monglicus)幼苗及成年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叶片解剖并固定,再用光学显微观察法对其抗旱性结构分析比较,旨在探讨沙冬青属植物叶片在干旱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各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Pearson's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指标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沙冬青与蒙古沙冬青幼苗叶片厚度无显著差异;新疆沙冬青幼苗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及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厚度均显著大于蒙古沙冬青幼苗;新疆沙冬青幼苗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直径均显著小于蒙古沙冬青。蒙古沙冬青成年植株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主脉直径均显著大于幼苗,上、下表皮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均小于幼苗。(2)沙冬青属植物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显著正相关;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不显著。为了更好适应分布区环境,新疆沙冬青叶片比蒙古沙冬青具有更强的抗旱性,蒙古沙冬青成年植株叶片的抗旱性优于幼苗。沙冬青属植物叶片的加厚主要通过栅栏组织的加厚实现。  相似文献   

6.
PEG胁迫对胡枝子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彦军  马瑞  曹致中  李毅 《中国沙漠》2012,32(6):1662-1668
采用PEG处理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胡枝子属5种植物2 a生实生苗的抗旱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处理浓度的增加,5种胡枝子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呈下降趋势;阴山胡枝子和截叶胡枝子的自然水分饱和亏随PEG浓度增加而增大,其余3种胡枝子自然水分饱和亏在PEG浓度为12%时达到最大;SOD、POD和CAT 3种酶活性随PEG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MDA含量不断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降再增;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增大;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5种胡枝子相对电导率总体为持续增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对各胡枝子12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并求平均值,评价其抗旱顺序。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达乌里胡枝子、牛枝子、尖叶胡枝子、截叶胡枝子和阴山胡枝子。  相似文献   

7.
4种藤本月季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4种藤本月季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把藤本月季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较为准确地评价了各藤本月季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藤本月季主要的抗旱途径为生理性抗旱,4种藤本月季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欢腾、夏令营、西方大帝、莫扎特。评价结果为西北干旱地区特殊空间的园林绿化选择应用藤本月季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丁  薛建辉  姚健 《中国沙漠》2009,29(4):711-717
干旱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对林木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林木抗旱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很难定量地证实树木的一些生理参数的一种或任何一种组合可以实质性地改善树木的耐旱行为。水力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仅仅10 a时间。它是指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水分运输供给策略。从树木水力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参数、树木水力结构和木质部空穴与栓塞化的关系,以及关于水力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对树木的水力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树木木质部的空穴与栓塞化在水分亏缺解除以后的恢复能力与树木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并针对我国的树木水力结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娟  张洁  盛洲  周宸宇  张旭萍  拉本 《盐湖研究》2022,30(1):95-100
目前我国盐渍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渍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相对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直接方法,即在实验室模拟一定条件直接测定萌发率。简述了盐生植物的概况、制造胁迫的主要方法以及检测种子活力的指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学者对盐爪爪、白刺等具有代表性的22种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以及抗旱性的相关研究,为改善盐渍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盐渍地的生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盐渍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渍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日渐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直接方法,即在实验室模拟一定条件直接测定萌发率。本文简述了盐生植物的概况、制造胁迫的主要方法以及检测种子活力的指标,综述了近年来各位学者对盐爪爪、白刺等具有代表性的22种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以及抗旱性的相关研究,为改善盐渍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盐渍地的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植物引种筛选实验区内,以3 a生文冠果、花棒和紫叶小檗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植物经历持续干旱到短期复水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干旱复水后花棒和紫叶小檗的chla、chlb、叶绿素总量以及chla/b值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文冠果的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减少。水分变化对chla含量影响较大。(2)三种植物的MDA含量、SS含量在复水后并没有减少,而是显著的增加,文冠果的增加量最大;各物种的脯氨酸的含量降低,紫叶小糪减少的最多。(3)三种植物的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花棒和紫叶小檗的水势变化较小,水分亏缺迹象不显著。文冠果和花棒的抗逆性较强,而紫叶小檗对水分变化比较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引种植物的适应性及防护林建设中的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荒漠植物持水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何明珠  王辉  陈智平 《中国沙漠》2006,26(3):403-408
持水力是表征植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62种荒漠植物,包括10种乔木、39种灌木和13种草本植物失水过程进行了测定,并对累计失水曲线进行逻辑方程的拟合,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8以上。按照枝、叶构件所拟合的逻辑方程拐点不同,将荒漠植物分为弱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强持水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持水能力较乔木植物强。从枝构件的分类结果分析,属于弱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强持水型荒漠植物的植物种类依此为23种、26种及13种,说明多数植物枝条的持水能力不太强。而从叶构件的分类结果分析,依次有2种,19种和41种植物属于上述3种类型,说明大多数荒漠植物的叶片的持水能力较枝条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荒漠植物的水分饱和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我国荒漠植物的水分饱和亏, 结果以典型的荒漠旱生植物珍珠和红砂最大, 分别为43.4%和35.6%, 梭梭34.7%, 籽蒿37.1%。中生植物刺槐和钻天杨水分饱和亏最小, 分别为15.0%和14.3%。这就表明, 荒漠植物在干旱条件下, 免于伤害的能力与水分饱和亏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沙拐枣属抗旱性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国玉 《中国沙漠》1988,8(3):31-40
用主分量分析法对11种沙拐枣的水势, 相对含水率, 蒸腾强度、束缚水/自由水、体积/表面积。茎中维管束数目和表皮气孔密度7个指标综合分析, 得出11种沙拐枣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红皮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白皮沙拐枣→心形沙拐枣→东缰沙拐枣→小果沙拐枣→膜果沙拐枣→蒙古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精河沙拐枣→昆仑沙拐枣。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空分布的拟步甲(Teneberionidae)抗干旱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其抗干旱能力主要采用水分散失速率进行评价。在室内30℃恒温处理下,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季节典型干旱环境下13种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同时采用陷阱捕获法在野外调查了拟步甲种群动态,分析了不同时空拟步甲抗干旱能力。结果表明,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明显小于春季活动高峰种,但夏季活动高峰种致死中时间(LT50)与最大死亡时间(Tmax)比春季活动高峰种大;不同干旱环境下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也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干旱绿洲区干旱荒漠区极度干旱区,而LT50与Tmax的大小顺序与水分散失速率相反,表明了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抗干旱能力大于春季活动高峰种,极度干旱地区的拟步甲更能忍耐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inter and summer drought on plants of the Colorado Plateau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 This winter-cold, summer-hot desert region receives both winter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Droughts were imposed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using rainout shelters. Here, we examine drought effects on the hydrolog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soil. We chose three perennial species for this study, representing different rooting patterns and responsiveness to precipitation pulses: Oryzopsis hymenoides, a perennial bunch grass with shallow roots; Gutierrezia sarothrae, a subshrub with dimorphic roots; and Ceratoides lanata, a predominantly deep-rooted woody shrub. Drought effects on plant water status were qualitatively similar among species, despit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Summer drought affected the water status of all species more negatively than winter drought. Isotopic analysis of stem water revealed that all three species took up deeper soil water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and shallow soil water after a large rainfall event in summer. Thus all three species appeared to use the same water sources most of the time. However, after a particularly dry summer, only the deepest-rooted species continued to take up soil water, while the more shallow-rooted species were either dead or dormant. Our study suggests therefore that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summer drought could favor the most deep-rooted species in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7.
几种沙生灌木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盐池沙地六种灌木进行了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相对含水量, 组织含水量、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结果表明, 毛条和柠条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 霸王和白茨以其低水势, 低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的方式耐旱; 而花棒和山竹子则以其庞大的根系吸取较多的水分, 维持植株高水势, 以保证其在水分亏缺下体内新陈代谢之需。由此可以认为, 耐旱植物不是循同一途径或方式耐旱的。  相似文献   

18.
PDSI及sc_PDSI干旱指数在中国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是中国干旱灾害频发地区,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都有所增加,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帕默尔干旱强度指数(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适应帕默尔干旱强度指数(sc_PDSI,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作为较成熟的干旱监测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土壤可含水量(AWC,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y)地理空间模型中土种与AWC的对应关系,反演出西南地区更高分辨率的AWC分布,并采用中国西南70站温度月均值、月累积降水数据,分别计算了PDSI指数及sc_PDSI指数,进而比较分析两种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统计分布性质,探讨二者在西南地区对干旱监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PDSI与sc_PDSI均反映了西南地区在1965—2010年变干的趋势,但PDSI时间序列振动幅度更大;(2)PDSI的频率分布出现“翘尾”现象,监测到的极端干旱/湿润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严重干旱/湿润事件,而sc_PDSI的频率分布则更接近于正态分布;(3)两种指数对2009/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事件的监测结果表明,sc_PDSI对干旱落区和干旱级别的监测均一定程度上优于PDSI,与土壤湿度结果更为接近,而PDSI更易对旱情估计过重;(4)虽然整体上sc_PDSI对PDSI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及一定的优越性,但在个别区域(如热带季风气候)并没有体现出调整效果,应用时应当考虑区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