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涂世亮 《地下水》2019,(3):11-13
广州市花都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及块状岩类裂隙水。其中供水意义较大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依据应急水源地圈定依据,圈定四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对潜在供水能力、水质及地下水开采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经相应处理后可满足应急供水水质需求,地地下水开采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及开采技术风险。应急状态下,各水源地地下水总允许开采资源为72 119.13 m^3/d,可满足花都区63.86%常住人口的应急供水。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在黄龙工业园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共12项污染因子,用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龙工业园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承压水水质较好,属Ⅲ类水,潜水水质差,部分采样点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鉴于目前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状况,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家庄市为例, 通过城市化水平和地下水污染态势的定量计算、分析, 对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机理及其正负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石家庄城市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改善地下水水质, 但却易于加剧地下水盐污染.本研究为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甚至唯一供水水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武建虎 《地下水》2006,28(3):59-60,90
地下水是运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通过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污染调查结果,对全市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保护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豫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志  苗晋祥  李中明 《地下水》2005,27(3):195-197
在介绍了豫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开采地下水所带来的环境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豫北平原地下水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属于正效应的主要有加快水循环,促进洪水资源化;减弱旱灾影响,保证供水安全;促进水质淡化和土壤改良等;属于负效应的主要有造成泉消失、湿地面积萎缩;地面沉降;加剧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等.  相似文献   

6.
高淑琴  戴长雷  邓国立 《水文》2008,28(2):30-33
地下水水源地论证是新建和扩建地下水水源地的前提,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在关注地下水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水源地含水层开采对水环境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约束条件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对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傍河型浅薄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来源在冬季主要为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可以满足热电厂正常运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并且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水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9,(6)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对淄博部分地区地下水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了检测,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进行由饮水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估算可知:15个地下水样品总α活度浓度范围为0.017~0.215 Bq/L,均值为0.079 Bq/L;总β活度浓度范围为0.043~0.424 Bq/L,均值为0.110 Bq/L,总放射性活度浓度均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总放射性指导值。GW2、GW14和GW15年有效剂量估算值超过个人剂量标准0.1 mSv/a,应进一步确定放射性核素种类及浓度,对地下水开展持续有效的水质监测,掌握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将居民饮水纳入城镇供水管网以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浓度和毒理性双权重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认为湖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遭受总铁、锰、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铍、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水质的好坏,指出了湖区薪农村建设供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安全供水的措施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目前平潭岛的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阐述了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贮存、水质等特征及其富集规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初步计算,对其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可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供水水源基本上是采用地下水。市自来水公司现在供水量为每日57万吨。其中采用地下水是51万吨,地表水仅6万吨,因此地下水水质的好坏极为重要。但是,在人为频繁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已出现了逐年恶化和污染,并威胁了城市的供水。笔者根据收集资料,对西安市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及二○○○年的未来预测,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5)
为应对西峰区应急供水危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本文对巴家咀白垩系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含水层埋藏和分布特征,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项组分和综合指数两种方法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和可开采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巴家咀水源地地下水的感官性状良好,达到了地下水标准Ⅲ类水水质要求,可做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水源。水源地承压水地下径流补给量大于设计开采量,且保证程度较高,开采地下水不会引发诸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生 《地下水》2005,27(2):107-109
太原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其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就太原市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720个水质分析样品资料的深入分析与计算,系统地评价了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指出了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方向,并提出了安全供水措施及建议。计算结果认为,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Fe、Mn、PH、NH4-N及NO2-N,其次为NO3-N、Be、COD,共8个因子,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怀柔应急水源地开采期间开采量、水质等系列动态监测资料,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以及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中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等含量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浅层地下水年际增速较快,深层地下水年际增速较缓。另外,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识别地下水中NO3-污染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NO3-主要来源是人工化肥和中水/污水,经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转为硝酸盐。针对怀柔应急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为保障供水安全,提出了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1)
定西市的城镇供水主要依赖于内官盆地水源地,通过分析内官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特征,分别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内官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线呈波状式递减,水质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常规化学组分后增加导致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升高,水质逐年恶化明显,水质属于较差——极差类,不适用人饮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逐年趋向恶化。本文在阐明区域环境条件、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地下水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集中供水城市地下水常量组份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对该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详细的预测研究。由于在模型中引用了溶液理论,建立了水化学平衡控制模型,使预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3)
单县城区供水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源地,水源结构单一,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产生诸多地下水环境问题,城区供水保证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县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质恶化、供水水源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区域供需水矛盾,提高城乡居民用水保证率,解决单县城乡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生活供水保证程度,改善地下水环境,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滕继硅 《吉林地质》1991,10(3):74-78
本文在获得大量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运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对吉林省具有供水意义的各类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分区,共划分了五个水质区。论述了各类水质区的分布特点及地下水环境质量与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兰秀 《地下水》2011,33(2):30-31
通过对临沂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质及水污染区的评价和分析,提出保护对策措施,为地下水的科学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宏观依据,充分发挥地下水在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