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正> 在估计混凝土坝变形观测周划,以荻取其同一时刻水平变形信息方面,还没有现成的公式和算法。目前的作法是:每月测定点的相对位移一次,每年测绝对位移1~2次。但这样的周期并不能保证对水平位移的特性做出可靠估计,其剧变瞬间可能漏测。此外,高坝和超高坝的建造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怎样保证水利枢纽的完全运转。为此,必需利用自动化信息测量系统(AИИC),使现场的主要观测手段全自动化。众所周知,对水坝进行现场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用大地测量方法测量其位移。关于大地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可利用置信区间和置信概率来保证其置信度。对象高水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监测网的特点,用变形参数的精度来测度同的质量,讨论了精度标准的不变性,重点根据位移向量与应变参数的关系,构造了三维应变参数的准则矩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保清  马如坤 《四川测绘》1999,22(3):136-137
本文采用送代位移权平差方法求取大坝坝顶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向量。讨论了坝顶位移向县和变形参数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小波分解重构提取高频GPS数据静态永久性变形的方法。通过对El Mayor-Cucapah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两次地震高频GPS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表明,PPP模式处理的高频GPS数据能够获取和强震仪相近的短周期强运动位移信息,并且保留了静态永久性变形信息;利用小波分解重构可以高精度地估计高频GPS动态位移中的静态永久性变形,有效区分主震和余震造成的静态永久性变形以及震后蠕滑位移。  相似文献   

5.
嫦娥一号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相机同轨前后视影像组成的立体像对的基高比较大,立体像对在撞击坑边缘、山脉等地形起伏区域存在较大的遮挡和变形,影响了DEM的精度。为弥补这一不足,根据嫦娥一号CCD相机邻轨下视短基线立体像对成像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口归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相位相关(phase-only correlation,POC)视差估计的DEM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影像纹理特征计算各像素点对应的自适应窗口大小,通过NCC方法估计立体像对左右片对应窗口的整数像素位移;然后,用POC方法估计亚像素位移;最后,将窗口的总位移作为窗口中心像素点的视差,依次计算所有像素点的视差,得到立体像对稠密亚像素视差图。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视差估计精度可达±0.075像素,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20m的嫦娥一号CCD邻轨下视影像生成的月面DEM与LOLA 30m平面分辨率的DE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稳健估计法确定位移基准,以此为基础,识别影响均匀应变场的特殊位移信息,并在估计均匀应变参数的同时,也对特殊位移信息作出估计。用所提的分析方法对覆盖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一塔公寺三角锁网三期成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GPS变形监测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普遍采用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是人为地将客观上的空间位移问题转化为地方(局部)坐标系中的1维或2维位移问题来进行检验,既使位移检验在理论上的严密性受到损害,又使GPS能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ITRF或WGS-84)中同时精确测定空间3维位移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在位移转换过程中会引入误差,可能导致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不可靠,尤其是当位移量小而坐标转换误差大时可靠性更低。为了避免由于位移转换存在误差而影响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用GPS进行变形监测时,直接在ITRF或WGS-84空间坐标参考框架下进行位移显著性检验的新方法—"变形误差椭球检验法",严密地推导了有关理论公式,给出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的联合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峰  蒋辉 《测绘通报》2003,(9):48-49,55
分析基坑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和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的特性,将两种监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提出利用二次曲面函数构建基坑监测面变形模型的方法,并将抗差估计应用于监测数据的粗差分析与处理中,通过选权迭代,能很好地求得监测面的变形模型,从而准确地求解监测面各点的水平位移和分析监测面的总体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全站仪对钢(网架)结构水平位移变形监测的原理,采用免棱镜的方法对其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并就其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非连续变表分析(DDA)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了DDA方法较常用的有限元法的优越性,进一步提出把现有平面DDA推广到球面DDA方程的基本思路,希望为在大范围内研究地壳运动找到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地学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三类最具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应用DDA方法可以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监测是我国在西南极地区进行地壳动态科学考察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该监测网的布设和监测方法,分析了监测网的强度、可靠性、可监测性,对两期观测成果进行了初步形变分析,得出了该海峡地壳断裂有继续扩展的动态趋势和菲尔德斯半岛与企鹅岛之间可能有新的断裂存在的趋向性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球面坐标系的弹性力学基础方程出发,推导出球面上块体的位移与6个位移不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联立方程式的球面坐标形式,为大范围现代地壳运动的非连续形变形下了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GPS观测结果变形分析的参考框架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立人 《测绘学报》2001,30(1):16-20
参考框架问题是利用GPS观测资料得到位移场,进而分析地壳运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框架问题的两种主要处理方法作了归纳。指出这些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否合理应予以定量判别。否则,将不能得出适当的位移解。对这两种方法所采用的参考框架的合理性给出了判别准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分析局部区域(例如中国大陆)的相对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较为容易实现的局部相对稳定参考框架。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并通过对攀登计划下的两期复测资料,用这3种做法做了试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区域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建立、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平面直角坐标下位移—应变关系计算模型,得到监测区的位移场、应变场及断层活动方式,进一步得到主应变及方向、最大剪应变、面膨胀等应变参量及应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新丰江开展精密大地测量30年及其精度情况,利用30年来取得的地壳形变资料,进行“真值”与地震关系研究;从定量分析、精度评价、绝对位移探讨等角度,建立一套以“真值”研究为基础,用统一、连续、定量可比尺度表示的稳定状态分析系统。结果表明,总结位称与地震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反映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典型特征,获得一组具有预报意义瓣定量辨识指标,得到多起地震的实践检验,确立该网具有监测5级地震的能力。该网长跨  相似文献   

17.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Bo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or continua and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for block systems are special cases of NMM. NMM has separate mathematical covers and physical meshes: the mathematical covers define only fine or rough approximations; as the real material boundary, the physical mesh defines the integration fields. The mathematical covers are triangle units; the physical mesh includes the fault boundaries, joints, blocks and interfaces of different crust zones on the basis of a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Aiming at the complex problem of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cross the Chinese continent,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is brought in to study crustal movement of the Stchuan-Yunnan area. Based on the GPS velocity field in the Sichuan-Yunnan area, a crustal strain and stress field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Moreov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MM is a more suitable method than DDA in simula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Sichuan-Yunnan area. Finally, a kind of mechanism of crustal motion in the Sichuan-Yunnan area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8.
徐克科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16,45(8):992-1000
利用GNSS数据,基于球面小波构建了GNSS多尺度应变场的估计模型,给出了球面小波位置和尺度的选取、模型正则化因子和参数的估计方法。为检验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根据负位错理论正演了震间闭锁断层区域地表速度场作为模拟数据源,估计并分析了闭锁状态下走滑断层区域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与实际吻合。模拟不同空间影响范围的闭锁逆冲断层形变,开展了多尺度应变场检测不同空间尺度形变信息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0km影响范围的小断层形变信号,在大尺度(第4—7尺度)应变场中并没有体现。而在小尺度(第8尺度)应变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对于150km影响范围的大断层形变,在小尺度(第8尺度)应变场中仅出现了一小部分信息,而在大尺度(第4—7尺度)应变场中表现得更加完整和明显。由此得出,不同空间影响范围的地壳形变信息会在相应尺度的应变场中得以体现;小尺度应变场具有检测局部地壳形变信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分析并研究特定区域的地壳垂直形变趋势,本文以含高程变化量的离散地形数据点为基础,利用三角网法提取了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