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991—2000年四川省2~4月雾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掌握其变化特点、规律以及成因的基础之上。进行预报因子的筛选,结合实况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通过最优子集回归计算建立了四川雾站数预报的方程。  相似文献   

2.
低能见度雾的分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京石(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沿线气象站的人工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交通气象自动站资料,对低能见度雾天气进行分级统计,找出各级雾的生消特征。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低能见度雾的生消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找出了与低能见度雾的生消有密切关系的气象因子,建立能见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低能见度雾的成因分析和预报经验,加入降水因子和大气稳定度因子,建立低能见度雾的分级预报方程,找出各级雾的生消判别指标,为低能见度雾的分级客观化预报奠定基础。各预报因子采用MM5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并通过自动站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报员的综合预报结果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合理订正,得到预报时刻各气象因子的值,从而实现低能见度雾的分级客观化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9~1998年焦作市历史气象资料和1985~1998年历史天气图,统计分析了雾的气候分布特征及产生雾的天气形势,寻找了预报指标,提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雾对河源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分析雾的形成、雾对交通的影响、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雾对河源高速公路的影响,并对未来开展高速公路雾的监测和预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新余市1990~2001年出现雾的实况资料进行了气候分析,对各雾日的要素进行指标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并运用天气学方法,在雾的多发季节进行重点预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2008~2011年南宁冬春季雾天气进行分类,根据雾的成因分为辐射雾、平流雾和辐射+平流雾三类,分析并归纳出这三类雾形成的环流特征,雾出现时气压、气温范围和探空图特点,雾的出现时段和维持时间的活动规律,为更好地做好南宁雾预报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选取萍乡和莲花2个站点1980—2003年722个雾日样本,按年、季、月对雾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辐射雾、平流雾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天气形势。通过普查气象因子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雾日相关性比较好的6个气象因子,分别建立春、秋、冬三个季节雾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验证和实际应用。预报方程春季预报准确率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州8个气象站点近40年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温州雾、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971—2008年期间,温州市区(平原)地区雾日数显著减少,洞头(海岛)地区雾日数缓慢减少,泰顺(高山)地区雾日数呈波动式缓慢增长,21世纪初有明显增多;温州地区霾日数,除泰顺(高山)地区缓慢增长外,总体呈快速增多趋势,增多开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21世纪初霾日数显著增加,其中永嘉和瑞安增加最快。温州雾日数冬春多,夏秋少;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同时,利用近年来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的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如空气污染指数(API),建立雾、霾预报方法。统计2004—2009年间的雾、霾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并兼及晴雨天气条件,总结出包含晴雨、空气污染指数及雾、霾3要素的线性公式,作为预报雾、霾工具。经检验,效果较好,预报未来24 h雾、霾准确率达57%~66%。并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自动预报。  相似文献   

9.
基于3种能见度方案山东地区雾天气预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WRF)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RUC)模式系统,选取SW(Stoelinga and Warner)方案、RUC方案与FSL(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方案3种能见度方案,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山东地区的25次雾天气个例进行预报试验,包括能见度的定量化预报和雾天气的有、无诊断预报,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并分析不同能见度方案对雾天气预报效果不佳的原因,对RUC方案进行订正。结果表明:SW方案模拟的能见度平均绝对误差为9—12 km,RUC方案和FSL方案模拟的能见度平均绝对误差均为2—4 km。对于山东地区大部分雾天气预报试验,SW方案和FSL方案雾天气预报的确报率高于误报率,均对雾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RUC方案雾天气预报的确报率和误报率均为0,对雾天气没有预报能力。综合山东地区能见度与雾天气的预报效果可知,FSL方案更适合作为WRF-RUC模式业务中雾天气的预报产品。模拟能见度对相对湿度的预报误差过于敏感、未考虑空气中的污染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及计算公式未进行本地化订正是能见度方案对雾天气预报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订正后的RUC方案模拟的能见度平均绝对误差较原始方案减小,且提高了雾天气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客观分析的重庆雾的BP神经元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TTAA报文观测资料及重庆雾(能见度)的实况资料,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将相关资料处理成二维网格资料,再运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实现二维网格图形的数学定量描述,最后建立重庆雾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模型,并对重庆雾进行预报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报效果较好,基于客观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雾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