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针对目前地震会商现场缺乏交互性与数据分析的动态性,提出地震会商会议发起人-参与者的应用模式。会商期间,通过在广播端实时广播操作消息、运用网络实时推送技术,使各地参与的信息节点会商资料内容一致,同时接收端实时接收并执行操作消息,从而同步显示广播计算机的操作画面,最终达到模拟广播视频的效果。该系统增强了地震会商在线动态数据分析的真实性与实时交互性。  相似文献   

2.
COGIS概念及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分析GIS应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得出COGIS的概念。本文给出了COGIS的分层体系结构,从基本组成元素、群体协作模式、协作控制机制、同步机制、安全控制及GIS组通讯规范等方面详尽分析了COGIS的第二层协同工作支撑平台。从分布的多源异构地理信息知识共享平台、多源异构地理数据的融合及可视化、虚拟现实场景协同建模、虚拟场景过程动态模拟、基于地理知识的专家会商、虚拟辅助决策等六方面分析了COGIS应用中的问题。最后,文章简单分析了COGIS的应用模式,指出COGIS巨大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地震会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结合安徽省现有分析预报手段和数学模型,以Visual Studio2005.net作为开发语言,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和基础地理等数据进行管理、分析,通过快速访问前兆数据库,对前兆数据进行查询和曲线调用出图,最终研制实现了一套满足日常及紧急会商需要,集"基础数据查询""前兆数据管理""前兆数据注释""应急会商报告...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发生后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解决救灾现场、后方指挥中心与各应急参与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便的问题。该文在对会商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省级测绘应急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思路。研究了音频、视频、标绘、文字等多种会商方式集成的模式,基于数据推送的协同标绘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灾害影响范围分析方法等。山东省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可为多级多方异地会商提供平台,适用于多种应用模式,可以服务于应急响应不同阶段。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阶段指挥调度、应急响应中综合评估以及应急现场综合服务等方面,为预案制定、规划设计、灾损评估及各种决策等提供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现场—指挥中心"一体化协同应急,提高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一是建立用地项目预审会商机制。按照鄂政发〔2014〕24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发《关于建立仙桃市项目预审会商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项目用地"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环保程度、链条长度、时间限度"六度标准,严格部门审查、集体会商、市长审定的程序,切实保障用地项目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建立用地计划精细化管理机制。严格计划管理,对计划实行限期3个月内使用,逾期收回的管理办法。严格土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世界》2010,8(3):93-93
日前,"2010年北京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市38个委局的相关领导、专家及全国各省的国土、测绘、信息等单位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作为国产GIS企业的代表,超图软件出席会议并就地理信息共享应用与创新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7.
GIS在黄河防汛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信息中心先后开发了基于GIS的山东防汛指挥系统、河南黄河工情险情会商系统和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系统采用Sybase数据库,运行方式为客户机/服务器(C/S)方式。随着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开展以及计算机广域网络的扩大、开发技术运行方式的变化和用户的迅速增长,原有系统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2002年开始,黄委基于WebGIS(MapXtreme)和地图服务中间件搭建了黄委地图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完成了Internet/Intranet版本的“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此系统可以在不同比例尺电子地图上实现无缝自动漫游(1∶1000000→1∶250000→1∶50000→1∶10000),实现了水文信息查询,防洪工程基础信息查询,防汛部署基本信息查询,实时工情、险情信息上报、查询统计,实时险情信息报警、处理、滚动显示,险情批复以及系统管理维护等功能。平台是按“数字黄河”三层架构搭建的,在平台的基础上对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进行整合,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3月初,抚顺西露天矿坑底出现鼓胀,后缘两条地裂缝变形进一步加剧。这一险情引起国土资源部的密切关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建立了定期会商通报制度。今年2月13日-14日,针对今年春节前南部边帮滑坡变形再次加剧的险情,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第9次赶赴西露天矿,与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开展技术会商。记者在现场看到,部署在滑坡对面的雷达监测系统正在不停转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来,河南省开封市国土资源局以集体会商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土地利用管理新机制,凝心聚力打赢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翻身仗".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 日前,受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召开了《贯彻落实全市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暨2011年度项目建设用地会商大会》。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仅存的为数极少的湖泊型湿地之一,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通过遥感手段进行白洋淀地区湿地变化研究,可为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环境分析及湿地保护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遥感大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对遥感应用中的大数据信息提取这一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并以遥感信息计算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总结了遥感大数据计算过程中的多种协同计算问题。结合白洋淀地区长时相遥感湿地水体提取与变化分析的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协同计算方式下的白洋淀水体提取技术路线,并详细分析了水体信息计算过程中的几种重要的协同计算问题,提高了水体信息提取的精度。最后,根据白洋淀地区43期(1973-2015年)精确的水体提取信息,统计了白洋淀历史时期水体面积的变化,并指出该区域自1973年以来水体面积经历了“减少-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是连接地表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关键参量,精确获取该参量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地表水文过程、地气间能量交换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微波遥感由于其较为合适的探测深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观测地表浅层土壤水分上具有很大优势,结合反演方法可以获取空间连续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助于更加客观认知土壤水分的时空演变机理。随着微波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多种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相继涌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发展和趋势,本文总结了当前土壤水分微波反演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后从主动微波反演、被动微波反演和多源协同反演3个方面梳理了各类土壤水分微波反演方法的原理、发展和优缺点,最终总结出目前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的发展趋势:即土壤水分微波反演方法的时空普适性逐渐增强、面向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水分微波协同反演方法快速发展以及土壤水分微波反演方法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远程智能电话控制器的设计及实现.该控制器以单片机、双音多频解码和语音芯片为核心,通过个人通信终端和PSTN实现远程多路电器遥控.系统还具有密码设置、在线修改、掉电保护、状态查询等多种功能,所有操作均有语音提示,使之具有商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遥感影像中云及云影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物信息的有效获取。随着多源遥感数据的日益丰富,交叉应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复原云及云影区的影像,以有效地获取地类演变过程是遥感大数据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高精度的云及云影检测是遥感影像云及云影区修复的前提和保障。复杂多变的光谱特征以及难以有效表达的空间形态特征,使云及云影一直存在检测过程复杂、适用性差和精度不高的问题,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检测方法。在对厚云、薄云、冰雪及其他地类多光谱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云及云影的多特征协同检测方法。首先,对冰雪、云及其他地物类型可分性较好的红、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利用SAM方法匹配云光谱特征曲线,并进一步结合短波红外波段像元绝对值区分云与冰雪,以及热红外波段像元绝对值区分云及其他地物类型;其次,通过组合云影定向移动模型与近红外波段亮度阈值检测出云影像元。对具备这些光谱波段的Landsat-8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多光谱曲线、“诊断性”波段及空间关系多特征耦合能有效地检测出影像中的薄云、厚云及云影,整体精度优于9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铀矿床(含矿化集中区)进行了遥感研究,发现其成矿环境与断块隆起(断隆构造)密切相关。鉴此,与重力、航磁、航放、地震探矿等物化探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G 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注入铀矿地质专业知识,使信息转化为新的认识,提出了中国克拉通盆地铀矿"断块成矿的理论"和"断隆成矿的观点",并强调围绕断隆构造及其边缘是这类盆地区域找矿的主要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探索了陈述彭院士倡导的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理念。这一理念指明了遥感技术深度开发与深化应用的方向。实践表明,首先,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信息综合和技术集成,对遥感的发现进行延伸研究,并注入专业知识,使数字和信息转化为创新知识,来指导实践和决策。这是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地理时空数据的迅猛增长给应用理念、技术框架和服务形式带来挑战。本文在阐述地理时空大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地理时空大数据计算面临的挑战,从数据协同、技术协同、服务协同和生产协同4个层次阐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平台化服务的需求设计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框架,从遥感数据综合预处理、地理时空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地理时空大数据高效计算、地理时空大数据可视化4个方面论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遥感大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作为案例说明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与服务的实现方法,并对地理时空大数据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船体、平衡翼、轻型发电机以及双动力系统等技术的改进,研发了一种遥控测量船,实现了测量船便携、安全、稳定、自动化测量等目的。通过对岸基控制系统的开发,不仅实现了遥控测量船的减速、加速和转向等功能,而且具有在遥控器可视屏上实时显示导航信息、显示遥控船上多路视频的功能,为远程操控测量船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8.
以1990、2000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为主体数据源,选取有"煤田之乡"称誉的山西省乡宁县作为实验区,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手段,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1990-2007年,实验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上显著增大;草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减少趋势;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减少趋势。(2)1990-2007年,高植被覆盖地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大,低植被覆盖地区面积持续减少,中度植被覆盖地区面积有所增加。(3)1990-2007年,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总体面积变化不大;中度侵蚀面积先减小,后显著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重度侵蚀面积先增大,后显著减小,总体呈减小趋势。(4)1990-2000年,实验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差;2000-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变好;1990年到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略微变好,总体上先明显变差,后显著变好。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遥感技术的研究发展和产业化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机遇,完善遥感技术体系的建设,实践科技发展三大战略,规范和提高遥感产品生产能力,将遥感技术发展成为一项工业,是遥感技术顺应新时代的战略选择。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和遥感技术本身特点,对遥感产业化提出了技术发展、产业化和市场竞争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气象业务专用网络的特点以及自动气象探测设备的通信方式,提出在网络基础上解决中心业务系统与远程各种气象探测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在解决方案中采用软件代理的方法,实现远程业务系统与设备的双向直接信息交换,从而使观测数据能够实时传送到远程业务中心,也能在远程对设备进行维护测试。详细地介绍了相关代理软件的工作原理,以及软件编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