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兼有斑岩-矽卡岩-热液系列的成矿特征,分A、B、C 3个区。其中A区主要为斑岩型成矿,B区为矽卡岩型矿化。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及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斑岩矿化带中。笔者通过成矿岩体的岩石矿物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认为卡尔却卡B区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矽卡岩化成矿作用为早期的加里东俯冲碰撞阶段的产物。卡尔却卡矿区A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斑岩成矿作用和B区的花岗闪长岩矽卡岩成矿作用均是印支期晚期晚三叠世的大规模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叠加在早期的加里东期成矿作用上,形成了较大型的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2.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云南个旧市卡房矿田新山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了前人对花岗岩侵位机制的研究,对花岗岩几种重要的侵位机制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和实践,从围岩蚀变、流体运移、断裂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云南个旧新山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新山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类型属于岩浆底拱作用,新山矿段内形成的矿床主要有接触带铜锡多金属矿床、层脉状铜锡矽卡岩硫化矿床、变...  相似文献   

4.
尹光侯 《地质与勘探》2009,45(4):385-394
产于中甸印支期火山一岩浆弧北东缘的燕山期热林复式岩体,从早至晚边部到中部划分出主期由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边部补充期二长花岗斑岩5个侵入体组成的同源岩浆细粒→中粒→斑状结构演化系列.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总体反映为同熔型花岗岩特征.在复式岩体Ⅱ号侵入体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黑云母Ar-Ar同位素等时年龄81.7±1.1Ma,坪年龄82.01±0.86 Ma,属燕山晚期侵入体.铜钼矿主要产于晚期侵入体中,边部细粒花岗岩和角岩内带具有细脉状黄铜矿、团块状辉钼矿化;中部发生二长花岗(斑)岩热液蚀变充填交代辉钼矿化--辉钼矿石英细脉、中粗晶浸染状;以及沿裂隙发育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交代辉钼矿化,构成燕山期花岗斑岩铜钼成矿亚系列.成因类型:蚀变花岗斑岩、石英脉型和角岩型3种,指示了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类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独石岭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西段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北东部,为一个大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坑道内与矿有关的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与矿有关的花岗岩有两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有两种类型: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在时空上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属于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对两类花岗岩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  相似文献   

6.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9.
关键金属锡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其成矿作用及找矿勘查均是目前国际矿床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位于滇东南有色金属成矿带西端的个旧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锡矿储量,因其具有独特的成矿条件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在个旧老厂矿田西部凹陷带花岗岩体内部发现中型-大型铜-锡多金属矿体,但对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对个旧老厂矿田重点坑道和钻孔开展构造-岩相蚀变特征解析,观察到锡铜矿化主要以石英-电气石-萤石-硫化物-锡石脉的形式产于似斑状蚀变花岗岩中,少量以萤石硫化物形式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文章对与2种成矿作用相关的萤石开展LA-ICP-MS及ICP-MS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蚀变花岗岩型脉状萤石∑REE为(7~749)×10-6(LA-ICP-MS)、(45.5~77.4)×10-6(ICP-MS),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1~0.08)和弱Ce负异常(δCe=0.56~0.92),(87Sr/86Sr)i变化于0.70953~0.71147;矽卡岩型萤石∑REE为(27.2~1277.0)×10-6(LA-ICP-MS)、(29.8~161.0)×10-6(ICP-MS),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01~0.19)和弱的Ce负异常(δCe=0.44~1.05),(87Sr/86Sr)i变化于0.70870~0.71553.通过综合分析这2类萤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蚀变花岗岩型脉状萤石与矽卡岩型萤石均形成于氧化向还原过渡的环境,且均为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2类萤石为近同期形成,其中矽卡岩型萤石中Ca来源于老卡等粒花岗岩和碳酸盐岩地层,蚀变花岗岩型萤石中Ca主要来源于老卡等粒花岗岩.综上,个旧老厂矿田西部凹陷带的似斑状花岗岩为老卡等粒花岗岩体边部的早阶段岩体,其未提供成矿物质,但提供了流体运移通道和就位空间,晚阶段流体上升侵位在老厂西部凹陷带似斑状花岗岩体内部形成岩浆热液脉型铜-锡多金属矿体.该研究可以为个旧锡矿深部及外围增储和滇东南锡矿带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矿体产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与印支期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岩浆岩、围岩碳酸盐岩地层、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属较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杜欣  刘俊涛  王亚平 《矿产与地质》2004,18(5):410-414,449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是以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是该区带典型矿床类型之一。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拉屋铜-锌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对今后该区带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目前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采用ICP-MS对都龙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矿床成矿作用,为甄别已有成因观点提供证据。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In、Co、Sn和贫Cd、Ga、Ge、Ni等元素为特征,成矿温度属于中—高温,其微量元素组成与白牛厂矿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闪锌矿非常相似,和远源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核桃坪和芦子园)中闪锌矿存在一定差异,明显有别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云南澜沧老厂和广东大宝山)中闪锌矿。此外,该矿床闪锌矿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等的向右倾斜曲线,以LREE/HREE值高、Eu负异常明显和Ce异常不明显为特征,与矿区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成矿物质来源以矿区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为主。结合近期矿山开采和地质勘探所揭露的矿化和矽卡岩蚀变的垂向分带等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其中层状矽卡岩的形成应为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结果,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棋盘石铅锌多金属矿属于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后认为,矿体严格受岩体、碳酸盐岩及构造的控制,矿石类型为矽卡岩型硫化铅锌矿石;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特征;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为该矿床的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拓 《矿产与地质》2013,(5):381-387
广西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区位于博白-岑溪铅锌钨锑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产于泥盆系下统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中或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花岗压碎岩、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以往勘查成果及综合研究,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床属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花岗闪长斑岩石英脉型辉钼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钨钼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延边白石砬子钨矿床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石砬子钨矿位于"佳蒙地块"东段,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与晚古生代青龙村群大理岩的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矿区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的LA-MC-ICP-MS定年结果表明:测点年龄值集中于195~20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98.27±0.80)Ma,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侏罗纪初期。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低硅(58.07%~58.98%)、富碱(5.96%~6.41%)、富钠(3.65%~4.84%)、高铝(15.82%~17.89%)的特征,属准铝质富钠钙碱性系列;石英闪长岩REE总量较低((90.06~122.05)×10-6),以LREE相对富集、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异明显和较弱的铕异常为特征;结合高Sr、低Yb以及接近于原始地幔的Rb/Sr和Rb/Ba比值认为,石英闪长岩起源于俯冲板片的深部或加厚下地壳的下部(>40km)。综合本次研究和区域构造格局演化资料,初步认为白石砬子石英闪长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期,与以佳木斯地体为代表的中亚造山带东部地体群的俯冲-拼贴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征和矿化类型及成岩成矿年龄表明,该钼钨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闪长岩。通过对有利的赋矿围岩分析、控矿构造解析和与大宝山矿区的控矿要素对比分析,认为船肚岩体是沿着寒武系(顶板)与泥盆系(底板)之间的推覆构造侵入的,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是石英网脉型辉钼矿的有利找矿部位,而云英岩化则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在深部和外围矽卡岩带是船肚矿区南、北矿带探寻矽卡岩型钼钨矿体最具潜力的部位。船肚北矿带次英安斑岩体内部、与斑岩体相连通的成矿前断裂带中和构造虚脱部位、块状和似层状矿体外围的断层、裂隙、节理连通部位及层间滑动虚脱部位都是下一步铜多金属矿找矿的有利部位。文章认为船肚矿区深部存在隐伏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潜力较大,是大宝山多金属矿田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和重要接替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西藏邦铺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铅锌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洛巴堆组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为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地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为主,含少量锰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单斜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含少量锰钙辉石;似辉石为铁钙蔷薇辉石;角闪石主要为钙质阳起石;绿帘石贫Fe、Mg。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表明,矿床矽卡岩兼具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特征;早期矽卡岩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成矿岩浆流体亦具有较高氧逸度。邦铺首次发现锰质矽卡岩矿物组合,表明矿区具有银矿找矿潜力,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 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 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 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 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 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 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 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 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 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 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 因此, 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 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