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对α-石英自然晶面六方柱面(100)和(010)、菱面体正形面(101)与菱面体负形面(011)、以及介于上述自然晶面之间的切面进行腐蚀形貌的观察研究发现,石英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但方位可以有变化,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同一单形的正形与负形腐蚀坑形状不同;蚀坑形态能够反映晶体的对称性。α-石英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投影图可用于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这一观察研究对厘清α-石英晶体腐蚀形貌立体全方位的对称关系、指导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晶体的腐蚀像是指晶面(或切面)在酸、碱溶液中被腐蚀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蚀坑。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本文对同属三方晶系,但对称型不同的α-石英晶体(点群32)和刚玉晶体(点群3m)的(0001)切面和晶面进行了腐蚀像的微分干涉显微镜(DIC)观察与研究。经研究发现,α-石英晶体(0001)切面的腐蚀像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三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0110]、[1010]、[1100]方向,即垂直于X、垂直于Y、垂直于U轴方向。该等边三角形腐蚀像与该切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三次轴的方向上无对称面存在,与α-石英晶体的对称型是相符的。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腐蚀像亦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3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刚玉晶体(0001)面的腐蚀像与该晶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3次轴的方向上有3个对称面存在,这3个对称面分别垂直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与刚玉晶体的对称型相符。因此,同属于三方晶系同一单形平行双面{0001}的α-石英晶体与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蚀坑形态是一致的,均为等边三角形,但等边三角形腐蚀坑的方位不同,等边三角形腐蚀坑与边棱的方位关系反映该晶体的对称型特点。这一研究对认清三方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晶体(0001)面腐蚀像的对称关系,丰富同一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各面腐蚀像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晶岩类的热力学研究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结晶岩石中矿物 结晶过程,包括矿物成核密度、成核速度、晶体生长速度、结晶时间与晶体大小分布的关系即CSD理论以及岩浆冷却、喷发、混合,接触变质、区域变质等过程各自具有的CSD特征;并对CSD理 论、方法及其地质应用进行了评价:指出复杂的自然过程对CSD的影响,在定向构造发育较好的 岩石巾由二维晶体测定转向三维计算的改进方法以及GSD所具有的重要的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摩尔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对红柱石晶体各不同结晶学方向的自然晶面和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建立了红柱石晶体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相同腐蚀条件下,红柱石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故根据腐蚀坑形态可进行晶体定向。腐蚀坑形态能体现了晶体的对称性。红柱石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红柱石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摩尔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对红柱石晶体各不同结晶学方向的自然晶面和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建立了红柱石晶体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相同腐蚀条件下,红柱石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故根据腐蚀坑形态可进行晶体定向。腐蚀坑形态能体现了晶体的对称性。红柱石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红柱石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20% 浓度的氢氟酸(HF)对橄榄石晶体不同方向之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以期建立三维立体构型。在晶体上选 取垂直任一结晶轴的单形,如(100),(010),(001)等平行双面,(110),(011),(101)等菱方柱和(111)菱方双锥进 行了腐蚀实验,由原子力显微镜记录各个切面腐蚀像。结果显示,相同切面上的腐蚀像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及角度,且在 晶面上的结晶学方向固定。各腐蚀像形状具有共性,即长轴为[010] 方向,短轴为[100] 方向。由不同切面腐蚀像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橄榄石腐蚀像三维立体模型。相同腐蚀剂对不同晶面腐蚀的容易程度差异巨大,以蚀坑在DIC200× 下能清晰观察到 腐蚀像形态为标准,橄榄石各切面的腐蚀速率为v(010)>v(110)>v(100)>v(111)>v(101)>v(001)>v(011)。由橄榄石晶体腐蚀像的唯一 性及其结晶学定向,在橄榄岩切片中将橄榄石颗粒切面指数化,并获得其结晶学定向及结晶优选方向。由此,在大别山碧 溪岭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中推断橄榄石[100] 主极密垂直面理面,[010] 主极密平行于线理面。腐蚀像所确定的晶体结晶优选 性为当地构造动力提供了一定有价值资料,开拓了腐蚀像的地质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珊茸  徐畅  张国庆  李坤 《地球科学》2013,38(2):211-217
综合分析了石英、石榴子石、橄榄石、锆石、红柱石的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腐蚀像特点,总结了晶面腐蚀像与晶面对称性及晶面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即同一晶体上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尽管对称性相同,也具有不同的腐蚀像;不同晶体之间的具有相同对称性的晶面可能会有相同的腐蚀像;腐蚀像类似于一种宏观晶体形态,主要与晶面的对称性有关,与晶面上原子、离子排列的结构细节关系不大;同一晶体的同一晶面在不同的腐蚀剂中所得的腐蚀像也可能完全不同;有些晶面的腐蚀像可以用晶体生长形态的常见晶面与被腐蚀面的交棱来解释.该研究在揭示晶体溶解形态机理、将溶解形态与晶体生长形态对比、用溶解形态来反映晶体曾经经历的酸-碱环境等方面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芬娜  陈立平 《矿物学报》1997,17(2):225-230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在矿物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矿物晶体形态数据特征并具有一般数据库功能的数据输入与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管理矿物晶体形态数据(存储、查询、索引、编辑、分类等),并且可根据其有关信息计算晶体结晶要素、面角、绘晶体图等。  相似文献   

9.
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在地质环境下能否保持有效封闭,主要取决于其扩散性质,而稀土元素(REE)是探讨地质作用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等重要的示踪剂,查明其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行为对于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矿物晶格结构和离子类型对元素扩散行为的制约规律,探讨了REE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迁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扩散参数与扩散体系不同晶体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建立了计算1atm、无水环境下REE在不同矿物中扩散参数的多变量模型,由此模型预测的REE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参数E和lnD0的值,与实验测定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以往的预测模型相比,多变量模型能更全面地反映扩散体系晶体化学因素对扩散速率的制约。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REE在矿物晶格中扩散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离子,而非当前认为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10.
本岩体中橄榄石矿物特征的研究资料已有较多的记载,尤其是最近几年,又更多地描述了橄榄石晶体的方位定向性,以及该矿物的带状消光和笔者提出的2V值异常等应力作用特征。反映了橄榄石矿物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中受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并且这种应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系指晶体定向、带状消光和2V值异常),在橄榄石矿物中永久地保存下来了。本文对橄榄石矿物晶体所受应力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结合岩体地质概况提出本岩体的最终侵位方式是冷侵位的见解。应当指出,笔者仅仅是着重从岩体侵位过程的应力特点出发,而不过多地涉及其它地质因素。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以及超基性岩体侵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组构是指由岩石塑性变形导致多晶体的结晶学优势取向现象。组构的存在会增加岩石的各向异性,进而可能影响到岩石的后续变形。岩石组构包含了变形类型、运动学、变形环境、流变学特征等信息,因而成为显微构造学的重要内容。组构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得到重视的一种组构研究方法,它以晶体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定量地模拟多晶岩石中组构的形成和演化。在晶体塑性理论中,晶体的塑性变形是由滑移系的剪切滑动导致的,由单晶塑性本构关系表征。多晶均匀化模型包括Sachs模型、Taylor模型、自洽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由单晶变形组成的多晶体变形。极图、反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被用来显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空间取向。目前组构数值模拟在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单相和多相岩石的组构形成、重结晶作用下的组构形成、组构对地幔和地核地震波波速各向异性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实际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芬娜  王文魁 《地球科学》1992,17(2):159-169
  相似文献   

13.
起伏地形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响应具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CSAMT数据处理解释时需要考虑地形。同时,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和地表的地形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地质结构和地形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三维的。在水平地表三维有限差分CSAMT数值模拟算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利用地下交错网格采样点处的总磁场计算起伏地形下空气-地下介质分界面处的总电场和总磁场的表达式,从而实现了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在算法实现过程中,采用伪δ函数代替麦克斯韦方程中的场源项和直接计算总场的策略,避免了原有的将总场分离成背景场和二次场的策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难以选择合适背景电阻率的问题。为了直接模拟总场,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给出了新的三维正演方程的边界条件。将模拟水平地表三维异常体和三维山峰地形两个理论模型得到的响应结果与前人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实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A robust contact theory can be regarded as key to three 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es (3D-DDA). Not only must this theory provid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to judge the type and location of contacts but also it must be able to present comprehensive formulations for every kind of contact (open, sliding and locked contact). There are six types of contact in three 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es (vertex-to-vertex, vertex-to-edge, vertex-to-face, edge-to-edge, edge-to-face and face-to-face) that can be converted to vertex-to-face and edge-to-edge contac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of edge-to-edge contact to three 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es (3D-DDA). This new model considers both kinds of edge-to-edge contact (cross-over and parallel edge-to-edge contact) and presents a criterion for inter-penetration. Sub matrices of normal and shear spring and friction force are derived by geometrical analysis and penalty method. This new model is implemented in a 3D-DDA computer programme, and the exampl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5.
Intergrowth defects (intercalation of different structure types) are common in some rock-forming minerals and can be demonstrated to affect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especially when new crystallographic site types are introduced by the intercalated structure. Atoms that do not readily substitute into the host crystal may be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intercalated structure. Tr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patterns, EPR data and mineral dislocation densities suggest that dislocations do not exercise primary control on the partitioning of compatible trace elements, but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on incompatible elements may be important.Intergrowth defects in geologically important materials include disordered intergrowth structures in Sulfides and the stacking and chain-width disorder that is found in pyroxenes and amphiboles from a range of occurrences. Intergrowth defects may range from a few Ångstroms wide to optically resolvable size.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when interpreting geological trace element data.  相似文献   

16.
在对湖南湘潭锰矿次生氧化带中天然锰钾矿鉴定的基础上.采用HRTEM对该地区结晶程度差、呈隐晶质集合体的天然锰钾矿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K,O为样品的主要元素.还含少量Cu,Si.Al,Mg,Fe等杂质元素;锰钾矿表现出一维针状的纳米晶,大多数纳米晶的宽度〈100nm;对选区电子衍射(SAED)计算d值并指标化.确定是锰钾矿,而电子衍射所表现出的弥散环、衍射斑点圆弧化和拉长,均表明该地区样品结晶度差、具有超结构和一定择优取向的特征,这与锰钾矿呈一维针状纳米晶的特征相一致。在锰钾矿的晶格像中,普遍存在晶格畸变、位错缺陷和超结构现象。因此,结晶度较差、颗粒细小至纳米级、结构的有序度较低等是该地区锰钾矿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盐腔围岩蠕变模拟中计算网格生成多是理想化的,并没有充分利用真实探测数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计算模型生成方法。借助HalfEdge数据结构,基于研究区域边界、DEM(digital element model,数字高程模型)和钻井数据,构建了研究区域地层三维模型;基于声纳测腔数据构建了盐腔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拓扑检查与修正;将地层三维模型与盐腔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布尔运算,获取盐腔围岩三维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三维空间网格离散,得到盐腔围岩四面体网格单元,即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计算模型,可以为后期盐腔围岩蠕变数值模拟过程提供有效的计算网格,进而可以为盐腔的建造,尤其是安全合理地利用盐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of symmetry ele ments and the single forms of crystals is very system atic in classical crystallography. Shechtman et al.( 1984 ) reported the existence of a metallic solidwhich diffracted elect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