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积矿物学在陆缘海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沉积矿物学是进行环境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矿物在表生环境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的研究是正确理解和获取一些重要的替代性环境指标的基础,它可为认识近代地质过程、地表气候过程和海洋环境过程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矿物学注重于以沉积矿物为指示,研究气候、物质来源、扩散路径和运移方向以及沉积环境等相关内容,并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解释区域性环境变化,乃至全球性环境演变等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提出了5项环境示踪的沉积矿物学指标,即:用矿物组合、重矿物含量、磁铁矿、角闪石、长石等矿物示踪物源和物流;用矿物组合、高岭石、伊利石、方解石等指示古气候;用重矿物含量、石英特征等反映水动力条件;用海绿石、自生黄铁矿、铁锰氧化物等揭示氧化-还原环境;用火山玻璃、玄武闪石、蒙脱石等示踪火山和热液活动。但应用沉积矿物学示踪环境,必须运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矿物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支撑学科之一。作为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元,矿物既是岩石和矿石分类命名的基础,又是研究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的钥匙。但是,矿物学博大浩繁,其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广博的知识基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测试手段,一般视为畏途。沉积矿物的研究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一般说来,岩浆岩中的矿物都是岩浆物质在封闭系统中逐渐冷却依序结晶的产物。美国岩石学家鲍文(N L Bowe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鲍文反应系列",揭示了岩浆  相似文献   

3.
朱而勤 《海洋科学》1985,9(5):51-53
通过近百年来对海洋矿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海底石油勘探和开发事业所取得的新进展,使矿物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分支学科——海洋矿物学。 一、海洋矿物学的主要内容 (一)海洋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学 主要研究海水悬浮体、海洋上空气溶胶及海底沉积物中的轻重碎屑矿物(包括粘土矿物)的标型特征、组合及分布规律,为解释海底沉  相似文献   

4.
俞旭 《海洋科学》1979,3(3):63-64
海洋锰矿床是当前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项目,又是海洋地质学、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的广阔领域。根据统计:到1976年为止,有关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已达1500余篇,其中价值较大的早期文献有200余篇,近期300余篇。就1965年以来的几次有关洋底锰结核的国际会议而言,也已积累了卷帙繁浩的资料。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一本系统的专著问世。1977年由世界各国二十四位知名学者共同撰写、新西兰地球  相似文献   

5.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7,28(1):111-112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年学者来金明同志独立完成的35万字的《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将于1997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作为学科交叉新的生长点,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的研究在国际也不过刀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10多年。由于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过程参与了海洋中许多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以已成为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是著者及其研究组10年来把当今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珠江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沉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深入研究三角洲沉积,又可为油气勘探、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稳定性评价调查等,提供十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和类比信息.我国近年来,对若干三角洲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或综合调查,初步查明了某些大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对珠江三角洲也发表了不少专著,但从现代沉积研究入手,通过地质、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角洲的水上、水下两部分,进行综合性、类比性、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则显得不够.从1982年起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查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区表层硅藻属种组成及表层硅藻组合面貌;利用硅藻组合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将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到硅藻分析中,使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研究逐渐由定性或半定量向定量研究发展.但在利用硅藻进行古环境定量重建等方面,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建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表层沉积生物硅的溶解、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和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套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设计方法体系,作者根据中国海洋沉积物趋势性监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海洋沉积物监测方案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建立了依据沉积速率确定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方法和标准;基于~(210)Pb测年法和IDW空间插值法,绘制了中国监测海域的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图,并设计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中国近岸区域沉积速率高于远海,河口区域沉积速率高,海湾沉积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沉积速率高于1 cm/a的海域,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如黄河口、长江口等河口区域;沉积速率低于1 cm/a的海域,监测周期为5 a,如渤海中部,黄海、东海远海区域等;个别沉积速率极低的海域,监测周期为10 a,如南沙海域(≤2 cm/1 000 a)。监测频率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近岸沉积速率高的海域,而近海和远海沉积速率低的区域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9.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是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元素及化合物的搬运形式、影响元素及化合物搬运和沉积的因素,以及沉积岩中元素的富集规律等等。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重金属污染、沉积岩中元素的富集规律等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本文着重从沉积地球化学与海水、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沉积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沉积地球化学在海洋开发利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养殖业的空前发展,从事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1.
山东石臼所近岸带沉积物中极细砂粒级的矿物学研究,揭示了沉积物的不同来源和扩散趋势。河流沉积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取决于流域区的岩石学特点。沿岸流域区的不同地质条件是北区两城——白马河、沿岸基岩和南区傅疃河泥沙,在矿物学上有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近岸带沉积物的不同矿物组合区,即为不同来源的物质及其在近岸水动力因素作用下沉积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海洋出版社合作陆续出版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编总论,讨论了沉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使读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内这一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作者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第二编按照沉积体系介绍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边界条件和沉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沉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各章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是渤海的三大湾之一,进入该区的主要河流有辽河、大凌河、滦河和六股河等,水深一般在10.2-35m之间,沉积环境很复杂。测定、研究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对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都有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利用210Pb法测定江河、湖泊和海洋陆架的沉积速率等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到目前为止,除在渤海锦州湾测得两个岩芯的沉积速率外(夏明等,1983),关于辽东湾大面积海域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还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利用210Pb的垂直剖面,探讨该区近百年来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划分了沉积强度区。  相似文献   

14.
孙晓燕  李希彬 《海洋科学》2016,40(2):110-117
为了解近10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题, 作者运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研究手段, 对主要海洋核心刊物在2004~2008和2009~2013年两个阶段共10年间发表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 海洋生物、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沉积环境和海洋环境污染这4个研究主题始终是10 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 新阶段也出现了海洋灾害、海洋权益等新研究主题。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紧跟形势发展, 研究主题逐渐明确, 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 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5.
高亚峰 《海洋信息》2007,(3):13-14,30
本文综述了中国与加拿大海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指出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洋科学进展》是由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4):F003-F003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石学法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蕴珊院士。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修订)《海洋学研究》是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前身为《东海海洋》),于2005年第2期起正式更名为现刊名,季刊,大16开本(A4),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海洋科学领域具有前沿性、原创性、科学性、学术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合评述以及学术争鸣,以海洋观测、调查数据的科学表达为基础,注重介绍大洋、中国海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9):F0002-F0002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石学法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蕴珊院士。  相似文献   

20.
黄庆福 《海洋与湖沼》1982,13(6):578-578
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召开的全国海洋沉积作用与浅层地层学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7月3日—8日在青岛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地质矿产部和高等院校等有关部门五十个单位的130名代表。美籍华人、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吴景祯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从事海洋沉积与浅层地层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是检阅和交流有关中国海洋沉积作用与浅层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大会。它标志着中国海洋沉积作用与浅层地层学的研究水平将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