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複雜的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下進行打鑽時,常常發現冲洗液漏失的現象。把各種不同成份和性質的速固混合物從鑽管或孔口灌入鑽孔內是封閉吸收帶,防止冲洗液漏失的基本方法之一。作者考慮到,膠結液所以能很快的硬化和凝固,是由於在膠結液內加入了特製的附加劑之故。因此建議把呈液體狀或呈懸浮體的膠結液直接注入井內吸收帶(漏水岩层)的上面。事實上這種方法叫做“雙管法”。這個方法的實質就是用一個鑽桿套管往鑽孔內灌入膠結液,同時用另一個鑽管灌入附加劑的液體 (編者註:據我們了解“双管法”的實質可能是:往孔內下入兩重管,先下一套管,再於套管內下入一套鑽桿,從  相似文献   

2.
加强岩心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帮助机场判断孔內情況,予防事故,提高鑽探質量。現将有关經驗介紹如下: 一、岩心傾角变比的反映。在鑽进过程中,岩心傾角是不断变化的。但造成岩心傾角变化的因素,不外两方面,一为鑽进方向的改变(方向和方位的变化),一为地下构造的变化。但一般鑽进方向的改变是漸变的,不会造成岩心傾角在短距离內发生突变,因此当岩心傾角在短距离內有突变現象时,一定为地下构造有变化所引起,或为已遇断层(如图1)或为通过背向斜軸部(如图2,鑽孔由翼部忽然穿过軸  相似文献   

3.
我們在白云鄂博地区进行鑽探时,由于岩层裂縫較多,发生了大量漏失冲洗液的現象,使鑽进无法正常进行。經我們研究后采用在冲洗液中摻入鋸末的方法来处理,結果証明这一方法,不但可以防止漏水现象,而且节省时間,操作簡单(每次处理漏水只需30分鐘到一小时),成本也較低,同时沒有象过去使用粘土,馬粪处理漏水时,增加泥漿粘度的缺点。这种方法除对大溶洞和大裂縫的处理效果不好外,一般的滲水、漏水地层均可使用此法。在鑽井渗水时可用細鋸末、漏水时可用粗鋸末。根据漏水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有空洞和裂縫的岩层中鑽进,常常发生冲洗液大量漏失的現象。对此,通常是使用粘土或水泥来堵塞漏水层位。在特殊复杂的条件下采用下入套管的办法,来消除冲洗液漏失现象,以保持正常鑽进。苏联别尔戈罗德铁矿勘探队在喀斯特化和有裂縫的石炭紀石灰岩中鑽进时,发生了冲洗液大量漏失現象,当时曾采用粘土和水泥的普通止水方法来制止,但未見收效。于是就配制了一种快乾混合剂,投入到漏失层位,使其很快凝固,继续鑽进。最初这种快乾  相似文献   

5.
保証鑽孔倾斜方位滿足地質設計要求,这是鑽探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务。尤其在斜孔鑽进时,弯曲情况更不易控制。往往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鑽孔弯曲过大或过小的現象。此时,即需根据鑽孔弯曲情况进行人工导斜的工作,以加以补救纠正。現將401队519机使用偏心楔子进行鑽孔人工弯曲的經驗。  相似文献   

6.
鑽探工作发生孔內鑽具事故后,如經过提打、震动、起拔等方法還处理不好,就必須根據情況进一步用扩壁,掏心、切断、消灭等方法解决。但无論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須把孔內鑽桿卸取出来。在卸取孔內鑽桿的时候,往往会卸得多节多头(即孔內鑽桿多节卸脫),使事故套事故,造成处理上更大的困难(見图1)。事实說明,凡是經过用強力起拔、提打、震动等方法处理过的孔內鑽桿,都由于受到过大的震动和張力影响,而使接头螺絲松动,以致下入矢錐进行卸取时,不待矢錐與鑽桿上头扭牢,就有很多节鑽桿被扭松卸脫(見图2)。这时,將矢錐稍一提动,已卸脫的鑽桿就极易掉落插入孔內,造成多节卸脫。如果在扭卸前,在孔口按一定高度划一記  相似文献   

7.
我队鑽探大部在山区施工,由于水源缺乏,孔內漏水严重,加之送水設备不足,因之严重限制了鑽探生产。为此,在党政領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下,我们学习了他单位以风代水鑽探的经验,于7号孔试用,通过二十天的曲折摸索,終于胜利完成第一个試驗鑽孔。该孔竣工孔深为69米,所鑽1至20米为浮土和风化岩层,20至30米为矽嘎岩,30至50米为石灰岩,50至69米为磁鉄矿、大理岩和角岩及矽質大理岩。该孔漏水严重,孔内稳定地下水面在45米左右。岩石可鑽  相似文献   

8.
在勘探工作中,常有很多鑽孔發生湧水、及漏水現象,因此就給鑽孔封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在封孔時,還要注意封孔的質量,否則,将會给以後鑛山的開發工作帶來許多困难。現根據我们的實際經驗,介紹几種封閉鑽孔的方法。封孔的方法,一股說來,可分為三類: 1.良好孔(指不湧水也不漏水的鑽孔)的封閉(圖1)。在鑽層以下用泥球或黄泥漿灌注。至鑛層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对鑽孔內岩层傾角的测量,一直是採用傾斜仪直接靠紧岩心,量得层面与岩心中軸线交角,而后加以換算,再上图。这种方法,不仅繁杂費工,而且不能解決岩层的傾向及走向,所以对于岩层或矿层倒轉的情況,往往錯誤的解釋为傾角变陡,或层次增多。这种現象,尤其在构造复杂,傾角变化无常的情況下,非常容易产生。在本溪歪头山地区的鑽孔中,我們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問題,交角虽然量得,但是在上剖面图时,不知是向左傾还是向右傾,如图1所示。如果测得傾角及倾向,填图之后,是正确的实綫情況,如仅測倾角測不出傾向,就有很大可能錯誤的理解为虚线的情況了。  相似文献   

10.
在坑內开孔时,由于开孔即接触到岩石因而一經加压,在粗徑上头就产生了摆动,并直接波及到鑽头,致使鑽孔开成楕圆形。同时,由于鑽窩中的岩石都身受放炮的震动,往往形成局部破碎、局部完整。当鑽至这来地段时,很容易使鑽孔歪斜。为此,我們应用了1~1.5公尺基台木一根(如图),用螺絲杆固定在孔位上,开孔时先鑽过基台  相似文献   

11.
水位与流量间缺乏穩定及單一的关系,往往会造成为計算水量而整編水文資料时的相当大的困难。破坏水位与流量关系的原因,可能是河道变形、变动回水,河道水草叢生、冰的現象等等。所列举的現象,不僅当它們在測站断面上發生时影响水位与流量間的关系,而且当它們發生于測站断面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河段,有时距离十分大的范圍內也还影响水位~流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鑽孔竣工后,往往由于井內情況不佳,致使套管难以拔出;或者在鑽进中发生夾鑽事故,殘留于井內的粗徑鑽具,既不能扩井套取,反回上头以后,又不允許以小徑从中穿过鑽进,或亦无其他办法处理,势必採用水压切管器下入适当处,以分段切断而后分段取出。实际經驗証明,由于分段切断,故使井壁对套管(或故障岩心管)的阻力大大减少,因而取出是比較容易的。我队过去使用水压切管器,无论在分段起拔套管或处理故障当中,都是較为成功的。現仅就我队使用之經驗与个人体会,初步介紹如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質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测定觀測孔中的水位。現在所通用的測水器在使用時頗不方便,而且測得的結果也不太準確。最適於測定鑽孔水  相似文献   

14.
在第四紀冲积层中,进行水文地质鑽探时,我們是用套管护井,冲击方法鑽进的,由于开孔直徑小,下的套管直徑大,势必在套管上加以一定的压力,讓它顺利的下入鑽孔中,此时套管底部若遇到坚硬岩石夾层、漂礫、大块礫石等,就使得套管无法下入。另外孔內发生掉落鑽具,孔斜等事故时,用打撈或灌注  相似文献   

15.
在鑽探工作中,为了保証正常鑽进,必須根据地質設計要求及孔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地操作方法。但随着鑽孔的加深,岩层的不同,孔內情况复杂多变,单凭操作者的經驗,是难以掌握判断准确的。因此,在条件允許时,应該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掌握。本文系根据401队“电流表使用的初步总結”一文整理的。由于該队初次試用,可能欠圆滿,但对于使用电动机的机場,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西煤田勘探大队勘探复杂地区,互层多,忽硬忽軟,几年來,多是硬岩层用鋼、铁砂鑽进,软岩层用合金鑽进,有时一天钢砂合金反复互换几次。这样不单效率低,純鑽时間少,且孔內不清洁,孔径不一致,断鑽杆、卡鑽事故经常出现,特别是断头恰在厚煤层处,因孔径大而捞取不到,耽誤时間甚多。单今年一至八月份我們一分队孔內事故就平均占了45%,对生产任务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我机在党和上級的正确領导下,通过伟大的整风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大大的提高了同志們的思想認識和阶級觉悟,加强了工作責任感,发揮工作积极性,于紅五月掀起以技术革新为內容的生产高潮,在保証安全和質量的原則下取得了月鑽1381米的成績。我們地質条件鑽进的是在山区比高100米的山脊部施工,沒有风化复盖层,矿体倾斜15°左右,鑽孔为200米以上之直孔,用直径110毫米开孔,91毫米、75毫米直径鑽进,58.5毫米孔径竣孔。孔內百分之百的漏水,所鑽岩层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鑽探的开孔或鑽进中,遇到泥层、松散岩层和流砂层时,採用一般冲洗液的鑽进方法(清水或一般泥浆),不仅井内经常坍塌,同时不能保証岩、矿心的質量,影响施工进度。我队鑽探工人經过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使用了一种干鑽方法,使井壁不受冲洗液的破坏而保持完整,从而保証了井內安全和岩、矿心質量,相应提高了鑽探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鑽进复杂的地层当中,除了采用适当的鑽进方法,如冲击鑽进、管下扩孔鑽进、特殊的冲洗液、止水混合液及凝固液以外,在很多情況下都须要依賴于下套管护孔,才能顺利地通过。当然在下套管时,操作最方便的乃是从孔口一直下到预期深度,但对—些深度大(或角度大),施工久的鑽孔成套的下入套管,也有一定的困难,如套管消耗大、难起拔等,而当遇到复杂地层时,又往往不可能一次成套下入套管,这时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埋套管或分段下入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鑽井粘泥补壁这一經驗,經我队几年来实践证明,是鑽进破碎或較破碎岩层行之有效的方法(註)。当粘泥球投入井內后,在鑽具廻轉或昇降时,由于离心力及上下挤压的作用,將一部份粘泥充填并粘結在裂縫和井壁上,形成一层泥皮,加固了井壁,起着造壁作用;另一部份則与水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