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贡嘎山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贡嘎山地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虽然发展旅游业带动了贡嘎山地区经济的增长,但是粗放的旅游开发方式已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如何处理好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雪 《中国沙漠》1994,14(4):86-91
坝上具有发展草地旅游业的景观资源、气候、区位等优势。开发草地旅游可对地方农村经济起到多方面的带动作用,但如布局不当和管理不严,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影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因而应对坝上草地旅游开发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脆弱性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反向。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5级分类,从外部旅游环境脆弱和内部旅游结构脆弱两个方面,对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显示:①中国旅游产业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但分布极不均衡。②当前,旅游结构性脆弱是影响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的根源性原因。③中国旅游产业高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其旅游环境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生态经济因子和旅游风险因子;旅游产业中度脆弱省区,呈分布散、分布广、差异大特征,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服务效率因子、旅游市场化率因子和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旅游产业轻微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其旅游结构性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  相似文献   

4.
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国忠 《中国沙漠》2006,26(1):126-130
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为例,研究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着重分析旅游开发会带来的不良的环境影响,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简王华 《干旱区地理》2003,26(3):286-290
生态化旅游开发是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开发的一种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理念,它追求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成为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特定的区域生态特征。其生态化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旅游环境的保护、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及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及其依托性之间的关系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旅游共生环境承载力是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子。从生态共生理念出发,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来宏观评价某一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西藏拉萨市2005~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拉萨市旅游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一种不协调状态。对此提出2项对策措施: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增大旅游生态承载力等,以推动拉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山地是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之区域,但也是生态环境较脆弱之地带,必然带来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而持续发展是首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关山草原风景区的开发规划研究、提出关山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与方法,以促使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西藏旅游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藏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西藏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促使人们对原有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和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西藏旅游发展的新战略应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建立基于区域旅游合作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要努力提升产品的内涵,塑造精品旅游;要不断地延伸产业价值链,打造旅游产业的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并且通过实例的分析,探讨了这种方法在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应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从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态—经济环境诸因子分析入手,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TBCI)及运算模式。作者认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和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当地居民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它包括三个基本分项指数——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指数等。而表征旅游承载力强度的无量纲指标称为旅游承载力指数,它是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和表示方法,以试图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章锦河  张捷 《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结果表明:(1)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6 hm2;(2) 黄山市人均生态赤字达0.219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48.40%;(3)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年度转化值为12.36 hm2,是当地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9倍;(4) 黄山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684美元/hm2,是黄山市单位本底生态足迹产值的1.17倍,但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1.84%;(5) 黄山市单位旅游游览、购物、住宿生态足迹产值高,而旅游交通、餐饮的单位生态足迹产值较低;(6) 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的区际转移与生态影响的区际扩散,旅游业发展具有全球性生态影响的特征。最后指出了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论西藏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西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构成压力和挑战,如何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西藏面I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对西藏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市场特点的分析,指出西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西藏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战略:优化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和地域组合,构建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积极开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种、专项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阿万仓湿地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林生  李萍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44-1451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景区建设初期对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甘肃省阿万仓湿地生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的分析,构建了阿万仓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其旅游开发已经或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阿万仓湿地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对当地文化的冲击、植被覆盖率降低、水体污染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简要地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现代旅游业开发实践中带来的旅游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旅游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改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振兴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16.
江西庐山风景区旅游气候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与气候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旅游气候学角度透视气候对传统避暑胜地庐山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发现当地气候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庐山气候的美学属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气候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气候的旅游适宜性为吸引海内外游客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庐山的气候对旅游业发展也有一定制约作用,如气候诱发的明显旅游季节性和某些极端天气事件。为了促进庐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大力开发反季节旅游产品,改变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季节性差异定价力度,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灾害性天气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历时性旅游废弃物演化规律及生态影响研究是制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利用1979—2018年相关统计资料与团队实地调研数据,对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进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共分为1979—1987年持续上升、1988—1996年小范围浮动式下降、1997—2005年剧烈振荡以及2006—2018年趋于稳定四个阶段。(2)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来源及构成占比随着当地垃圾处理方式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固体垃圾的足迹占比最多且达到52.18%~97.99%,并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3)随着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增长,区域资源利用效益持续升高,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4)黄山风景区的实践表明成熟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不断改进的卫生治理措施可将旅游废弃物造成的生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为其他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制,即通过建立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脆弱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发展、构建闽西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建立旅游发展预警系统等措施来实现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耦合。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应用层面上实现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促进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提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区域旅游系统是一个由有机复合体(包括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环境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在分析一些区域旅游出现的干扰基本生态过程、超越环境承载力、透支生态价值等不可持续发展现象的基础上,以系统共生、循环再生和自我调节等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提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施生态开发,维护旅游生态系统平衡;遵循生态位原理,促进旅游地协调共生;合理调控旅游开发强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生态道德,尊重生态价值;采用集成研究,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四川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的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四川旅游发展现状,灾后旅游业重建的困境,从四川的社会环境以及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提出振兴四川旅游业在积极重建旅游环境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精神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