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系统记述了许杰教授在笔石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大量工作:论述了他的名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的科学及实践意义;阐述了他在笔石地层、笔石演化分类、笔石体的复杂化、笔石的发源中心问题诸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书报述评     
《地质论评》1950,15(Z1):69-118
本文系英国笔石学家布尔曼氏用新法研究笔石之报告,为布氏十余年来之精心杰作。对笔石之构造,演化,分类及其亲属关系等,均有新见地,从此笔石之研究,已从描写阶段进入解剖阶段,堪称划时代之作品。全文共89页,43插图,10图版。  相似文献   

3.
栅笔石的两种生长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2):185-188
英国笔石学家爱丽斯(Elles)於1922年论笔石的演化时曾指出四条演化路线,即(一)笔石枝(Stipe)之减少,(二)生长方向之改变,(三)胞管(Theca)之变形,及(四)体壁(P?riderm)之变厚。后来  相似文献   

4.
论宁国组和胡乐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一亭  王海峰 《地层学杂志》1991,15(3):226-229,196
<正> 宁国组和胡乐组系许杰(1934)研究皖南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系时建立的二个地层单位宁国页岩和胡乐页岩沿革而来。宁国页岩下部为“各种颜色之泥质页岩(下部作绿色,中部暗兰色,顶部棕黄色),厚约一百一十米”,产 Didymograptus hirundo,D. abnormis等对笔石、四笔石、叶笔石、雕笔石化石。上部“为淡黄色、柔软之泥质页岩,计厚三十一米”,笔石丰富,有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Didymograptus acutidus,D. ellesae,  相似文献   

5.
<正> 江西崇义新厂期茅坪组剖面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剖面之一。笔石较为丰富,分带清晰,特别在剖面上部有大量正笔石式树形笔石与少量正笔石共生。 剖面位于崇义县境内之茅坪—桶种一带,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广泛沉积了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代表的笔石页岩。基于对重庆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段中近400件页岩样品中笔石丰度的统计及100件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TOC,%)的分析测试结果,选择其中23件不同笔石丰度与TOC的页岩样品开展页岩中笔石体与围岩(非笔石体部分)TOC的对比实验,并结合能谱分析测试结果,探讨笔石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初步研究认为: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的C、O等元素含量较高,其TOC明显高于围岩,是页岩有机质的贡献者之一;②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TOC与笔石丰度及笔石体TOC相关性均较差,而与围岩TOC相关性较好,这指示着页岩中笔石丰度对有机质富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郊福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组合和笔石体形态等的研究,再次论证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性工在G.persculptus带之底为宜,并对界线附近的部分重要和特征笔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先后发现了异常丰富的早奥陶世无轴正笔石标本,其中有相当完整的一套笔石,其胞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但分枝方式及枝数的递减则与具有简单直管状胞管的无轴正笔石相同。这些笔石胞管的变形,主要表现为产生背褶、腹褶及口脊;这些变形结构的顶端有时附有刺针。笔者认为,这些笔石都以纳人中国笔石科(穆恩之,1957)为宜。根据胞管变形和笔石枝递减的情况,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演化系列,包括五个亚科、十个属和四十五个种;其中有四个新亚科、四个新属、十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笔石动物群在早一中奥陶世之交全球分布的控制因素,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①分析了穿越扬子地台笔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②在对笔石体形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体深度对笔石动物群分布的影响;③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并参考现今的洋流分布,建立了早一中奥陶世之交的洋流分布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以水体深度作...  相似文献   

11.
山东大汶口上寒武统长山组笔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罗照 《地质论评》1984,30(6):511-515
我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化石极为丰富,但以三叶虫为主,而笔石则相对较少报道。过去我国寒武纪笔石的研究不多,材料也少。解放前,仅孙云铸(1924)描述过山东泰安蒿里山上寒武统的一种笔石Clonograptus? vambria Sun,我国寒武纪的第一个笔石带最早为穆恩之(1955)所建,即辽宁本溪太子河地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Dictyonema tautingshanense带。  相似文献   

12.
赣西南下奥陶统樟木曲组笔石带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笔石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樟木曲组的笔石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原来的9个笔石带划分为11个笔石带,厘定了各笔石带的范围和笔石群的总体面貌,并逐带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文内还涉及到宁国阶的顶界、上下两层下垂时笔石以及关于肿笔石与心笔石混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陕西陇县龙门洞的奥陶系最早由田在艺(1948)采得笔石两层,穆恩之(1959)认为系中奥陶统产物,和平凉页岩相当。1962年车福鑫在这一带发现上奥陶统背锅山组,次年笔者等随郭勇岭、车福鑫和成汉均,在这一带对奥陶系作了进一步工作,测制了龙门洞平凉组剖面,系统采集了笔石标本,发现这里平凉组出露比原命名地点平凉官庄剖面的层位全,剖面中笔石动物群也非常丰富,以后又作过几次补充工作,仅根据一些外形特征明显的属种将其分为五个笔石带,并与欧美标准笔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4.
陇县龙门洞的平凉组最早由田在艺(1948)采得笔石两层,穆恩之(1959)认为系中奥陶纪产物,和平凉页岩相当。西北有关的石油、地质、区测单位,亦先后在这一带工作。1962年车福鑫在这一带发现上奥陶统背锅山组,次年罗守文、景伯勤与笔者在郭勇岭、车福鑫和陈汉均的带领下,在这一带对奥陶系作了进一步工作,测制了龙门洞平凉组剖面,系统采集了笔石标本,发现这里平凉组剖面中笔石动物群非常丰富,虽然大部分尚未研究,仅根据一些外形特征明显容易鉴定的属种大致可分为五个笔石带,并可与英国标准笔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5.
宋礼生 《甘肃地质》1999,8(2):28-46,T002
西秦岭南带志留系已发现14个笔石层位,划分为10 个笔石带,4 个笔石层,它们分别是:下志留统8 个笔石带,2 个笔石层;中志留统2 个笔石带;上志留统2 个笔石层。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胡乐组笔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剖面的胡乐组中发现的较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包括Pterograptus elegans,Expansograptus sp.1,Tylograptus sp.,Cryptograptus?sp.,Archicli macograptus angulatus,A.caelatus,Procli-macograptus angustatus等主要属种,应属达瑞威尔阶Pterograptus elegans笔石带。这一发现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胡乐组时代跨度非常局限,底界比浙赣交界"三山地区"的胡乐组之底高2个笔石带,顶界对比则低2个笔石带。其下伏牯牛潭组的顶界与宜昌三峡地区相比,也低了2个笔石带,具明显的穿时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宜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笔石的丰度由下至上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硅质炭质页岩中的笔石丰度最高,以杂乱堆积为主,部分可见弱定向排列特征;灰绿色泥岩与黑色硅质页岩中笔石丰度低,以碎片为主,且硅质页岩中的笔石碎片细小。笔石的分异度在纵向上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赫南特阶笔石分异度最低,埃隆阶与凯迪阶对应的笔石分异度高。综合研究表明,不同笔石赋存状态所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围岩性质、氧化还原条件、古海洋环境与水动力条件均有所差异:高笔石丰度的页岩往往对应着较高的w(TOC);石英质量分数在40%~60%的黑色页岩中笔石最为发育;笔石在弱氧化和还原环境中均能保存,但还原环境更有利于笔石的大规模富集;纵向上笔石丰度与分异度变化均受到了古环境的显著影响,赫南特冰期造成了笔石的大量死亡和分异度的显著降低;笔石的大量混杂堆积显示悬浮沉积是主要的沉积作用方式,而定向排列的笔石应是深水底流作用的结果。基于上述页岩中笔石赋存状态差异及其沉积地质指示,深入分析了不同笔石赋存状态的沉积环境并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的笔石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笔石的演化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50,15(Z2):171-183
笔石的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於各国笔石学家的努力,现在已由描写阶段进入解剖阶段了。中国笔石的研究,刚刚四十年。1933至1935年间孙云铸、许杰二氏的笔石论著问世,为笔石研究的鼎盛时期。后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无形中陷入停顿状态。关於笔石的演化和分类,各家意见虽未完全一致,但已相差不远。笔  相似文献   

19.
尹赞勋  王尚文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4
民国三十六年春王尚文等在玉门县西哈拉子沟黄灰色砂质页岩中发现笔石多种。秋间尹赞勋等再往该地逐层搜索,共得八层。又在积阴功台附近之灰绿色页岩中采得笔石碎片若干。经尹赞勋将二处化石之一小部分携京,与穆恩之鉴定,知前一处者为中志留纪初期之物,  相似文献   

20.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生物的绝灭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三类代表性生物(笔石、腕足和牙形石)的绝灭与复苏事件,认为persculptus笔石带的底界是一条显著的生物演替界面,从而以宜昌王家湾剖面和persculptus带的底界作为厘定后的全球O/S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是符合生物演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