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勒森奖包括一枚奖章和5万美元的奖金。此奖是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对地球、地球演化史及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方面有精辟见解,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的。该奖由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并由维特勒森(G.Unger Vetlesen)基金会颁发奖金。该基金会的资金是挪威-美国航空公司的已故董事长维特勒森捐赠的遗产。为了表彰哈伯特(M.K.Hubbert)运用物理原理解决有重大意义的地质问题,从而在地球科学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哥伦比亚大学于1981年12月授予他维特勒森奖。曾经获得该奖的人还有:1960年-尤因(M.Ewing);1962年-杰弗里斯(H.Jeffreys)和迈因斯(Felix A.V.Meinsz);1964年-埃斯克勒(Pentti Eelis Eskola)和霍姆斯(A.Holmes);1966年-奥尔特(Jan HendrikOort);1968年-布拉德(E.Bullard)和伯奇(F.Biich);1970年-朗科恩(S.K.Runcorn)、考克斯(A.V.Cox)和多伊尔(R.D.Doell);1973年-福勒(W.A.Fowler);1974年-佩克里斯(C.L.Pekeris)以及1978年-威尔逊(J.T.Wilson)。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12日,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的著名专家马格尼茨基年满70周岁。他从事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工作已经45年,发展了苏联地球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固体地球物理学。他的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地球学科中采用精确的数理方法,从而能把他所建立的地球物理方向摆在严格而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由于马格尼茨基的努力,在列入世界科学先进行列的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其中每项成果均揭示出地球物理学的新的科学方向,其中可以提及的有:分带熔化分析理论;现代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因的研究;根据各基准点计算地球内部温度的方法;下地幔物质熔解成氧化物的学说;地球内部各种极值条件下的物质状态的平衡。马格尼茨基创立了一个学派,他多年的教学活动无疑促进了这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他撰写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等专著驰名于国内外。马格尼茨基主持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物理系地球内部物理学教研室和地球物理学部,领导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室。他是学术刊物《地球物理》(苏联科学院汇报)的主编。 1971年他当选为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主席,他为在一系列科学规划中发展国际合作倾注了许多精力。他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的一个处。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前主席安德森(Don L.Anderson)(http://srl.geoscienceworld.org/content/85/1/91.full),于2014年12月2日逝世,享年81岁。唐堪称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复兴的真正领军人物。在他于1958年到2014年间发表的350多篇论文中,他试图解决在矿物物理学、地震学、热流、地球化学、构造物理  相似文献   

4.
古尔维奇教授于1983年4月3日离开了人世,他是苏联地震勘探法领域里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有才干的教育家、技术科学博士。古尔维奇于1916年9月19日生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职员家庭,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在地球物理学界工作,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勘探地球物理教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7日是付承义先生八十寿辰之日。广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和地震工作者向他表示热诚的祝贺。付承义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是国际上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位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格佐夫斯基是苏联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地质矿物学博士、教授。1943年他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毕业,1944—1950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讲授一般地质学、制图学和大地构造学。他在小高加索、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是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早在本世纪40年代初,他就献身于西北戈壁滩的石油勘测事业,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电测之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重力、地震勘探、石油测井、地球化学勘探诸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他创导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邢台地震后,他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潜心钻研预测理论,提出“三元可公度性”等方法,得出独创的预测公式,对天灾  相似文献   

8.
Adam M.Dziewonski(1936~2016)生前是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与地震学家.鉴于Dziewonski教授在固体地球物理领域的重要基础贡献,199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Crafoord奖(被誉为地学界的"诺贝尔奖"),1999年美国地震学会授予他Harry Fielding Reid奖章,2002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他William Bowie奖章.Dziewonski教授的研究注重于利用地震观测资料来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震源机制,他最杰出的工作包括:(1)发展了地震矩中心位置和震源机制(CMT)反演方法,建立了实时自动反演全球中大型地震震源参数的系统,以及具有搜索功能的震源参数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网站;(2)发展了被地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维地球参考结构模型PREM;(3)将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中,反演获得三维非均匀地幔的速度结构模型,以及地球内部结构间断面的深度起伏特征;(4)证实地球内核的固态性,发现地球内核的各向异性和内核最深部的结构特征.Dziewonski教授是很多地震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在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地震学家以及其他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本文简要介绍了Dziewonski教授主要的科研工作、核心的学术成就及重要的学术服务贡献,并探讨了他学术研究成功的因素,希望能够对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学者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汉斯·贝克海默(Hans Berckhemer)教授于2014年7月21日逝世。贝克海默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他在那里长大并在斯图加特大学接受大学教育——1951年获得物理学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的科学生涯以斯图加特地球物理状态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开始(1951—1963),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于2006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实际与会人员524人.10月15日上午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主持会议,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数学地球物理实验室主任、数学物理博士阿·韦·齐鲁利斯基于1990年12月1日猝然逝世。他30年间的创造成果确定了苏联解释重力和磁异常理论学派的水平。他未等到自己撰写的在地球物理学中采用复变函数理论方法的专著问世,就在才华正茂之时,满怀具有独创见解的新颖构想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少大事件。他1935年6月30日生于中国的上海市,当时他  相似文献   

12.
地热学源于18世纪末期Buffon发起的地球起源问题的讨论,他基于天文观察和赤热铁球冷却实验的结果,计算了地球的第一个热演化历史.傅里叶对热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现代热学研究的基础,也开拓了认识地球内部热状况的新途径.19世纪前半期,地热学基本上被认为是一般热学研究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自然观察的日益深入和实验研究的不断发展,区别地球表面热状况的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1892年Kupffer利用大量数据编制出地球表面温度图和大气温度图,在这些温度图中,他将连结地球表面温度近似相等的线表示为等温线,这样,地热学一词就诞生了.后来,Numann在他于1894年写的<地球成因学>教科书中引入了"地热学"这个专业名词.  相似文献   

13.
曾融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近半个世纪,他在开拓我国地球物理事业方面成绩卓著,尤其是为开辟我国地球深部构造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科学贡献评价很高。他担任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4届年会于2008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太阳城召开.注册与会人员466人,实际参加人数510人.10月17日上午在北京太阳城度假村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主持会议,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7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名誉理事长傅承义教授80寿辰。为了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学风,根据傅承义教授的学生及同事们的要求,我会于10月6日上午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热烈朴素的祝寿活动。 傅承义教授是我国现代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先驱者之一。数十年来,他站在地球物理科学前沿,高瞻远瞩,推动了我国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皇家科学院不颁发地球科学、天文学、数学和生物科学诺贝尔奖,但对这些领域每年颁发一次克拉福特(Crafoord)奖。本年度的克拉福特奖轮到地球科学,将于9月颁发给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皇家学会教授麦肯齐(Dan P.McKenzie),奖金50万美元。该学院将克拉福特奖授予麦肯齐,是“为了表彰他在探索岩石层的动力学,特别  相似文献   

17.
斯特罗纳生于1891年,卒于1944年。他是大克里沃伊罗格地区卓越的磁异常研究人员,是克列缅楚格地区磁异常的创始人。他的名字为乌克兰的地质学家或地球物理学家所熟知。他的磁测成果被广泛应用。斯特罗纳出身于农民家庭。进过彼得堡矿  相似文献   

18.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19.
别洛乌索夫是当代卓越的大地构造学家之一,是世界知名学者。1907年生于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接受了地质学专业教育。1941年以前,他在列宁格勒工作,1942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作。别洛乌索夫的科学活动是从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问题开始的,他于1937年发表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概论》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此著作中通过广泛综合分析自然现象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资料,对以前很少研究的这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20.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是我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开创者。早在30年代他就在云贵山区开展野外物理探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田和油气田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他在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探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学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