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VD方法在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由预报场与因子场的奇异值分解(SVD),可找到影响预报场的主要物理因子,能提取两个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可实现由因子场对预报场的客观预报,以华中汛期降水场为左场,4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组成右场,进行SVD分析和预报试验,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黄仪方  李跃清 《高原气象》2003,22(10):32-39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东亚地区上空5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场的时空联系和冷暖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后期春季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显的时空相关;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春季500hPa高度场,导致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弱),则后期春季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偏高(低),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偏高(低);加热场高度场一气温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联系,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异常,通过影响未来春季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9806号台风非对称结构形成及其高纬西折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9806号台风在弱环境场中的向北移动,至强环境场中折向西行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弱环境场中台风可形成不对称结构,其物理量如高度的变化在台风进入强环境场后与环境场叠加,从而改变台风移向,强弱环境场的更替,可能是9806号台风移向突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利群 《贵州气象》2001,25(4):28-30
通过在MICAPS系统上的二次开发,借助MICAPS的数据接口功能,介绍各种等值线图形(如:环流场,海温场,长波辐射场和各种区域场)的制作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朱玮  刘芸芸  何金海 《气象科学》2007,27(2):155-161
利用NCEP/NCAR1957-2001年45a逐日的再分析资料,从地面开始积分计算整层的水汽输送通量,减去平均场的水汽的输送量,从而得到扰动水汽输送量,初步讨论了我国江淮地区水汽输送场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我国江淮梅雨期旱、涝年平均场水汽输送与扰动场水汽输送的差异。分析发现:扰动场水汽输送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差别较大,源自孟加拉湾的平均水汽输送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大,但该地区的扰动水汽输送却主要是影响印度北部地区。而影响我国江淮地区的扰动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于南海地区。源自西太平洋和我国北方的偏强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江淮梅雨期降水偏多的主要因子,扰动场水汽输送在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异常时期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基本呈反方向输送,其差值散度场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差值散度则为反位相分布,因此说扰动场的水汽输送对平均场的水汽输送起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红年  蒋维楣 《高原气象》1994,13(4):430-440
本文采用二阶矩湍流闭合方案,分别就非静力和准静力两种条件建立PBL数值模糊,并模拟了二维山脊流场的结构,计算二维山体对气流平均场和湍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均场还是湍流场,采用准静力假设都会造成模拟结果的较大偏差,且对平均场的影响比对湍流场的影响更为显著,两种模式计算结果的差别还随地形坡度和背景风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预报因子场与预报对象场物理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SVD诊断分析的气象信号提取技术和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预测,通过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成功提取了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的前期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二阶矩湍流闭合方案,分别就非静力和准静力两种条件建立PBL数值模式,并模拟了二维山脊流场的结构,计算了二维山体对气流平均场和湍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均场还是湍流场,采用准静力假设都会造成模拟结果的较大偏差,且对平均场的影响比对湍流场的影响更为显著。两种模式计算结果的差别还随地形坡度和背景风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T42资料对北京大降水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大刚  谢庄 《气象》1994,20(7):32-34
利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对T42实况资料和24小时预报场资料进行尺度分离,从分离出的扰动物场中显示出原始场中场中没有的次天气尺度特征,为大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的锋面个例逐时资料,采用九点拉格朗日插值的逐步订正法,对地面场的资料进行了个尺度客观分析试验。通过对逐步订正法中观测前5个时次资料平均场、观测前1个时次资料场和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不同的初始估计场得到的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提出在山东半岛进行中尺度客观分析,当观测资料分布不均,海面区域没有资料点及冷锋附近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时,采用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有限区域网格的初始估计场而得到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杨成彬  郑祖光  王雨 《大气科学》1994,18(Z1):810-819
本文采用二维板对称高截断谱模式研究了环境温度场和偶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整层平均的环境温度场的水平梯度和涡度场是影响台风重要因子。较强的环境温度汤梯度的作用类似于水平方向不均匀加热场的作用,能造成暖区上升、冷区下沉的热力直接环流,并且温度场的梯度越大,环流越强。对于整层平均的绝对涡度场而言,只有弱的正的平均绝对涡度才有利于台风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气温长期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的方法,对我国160个测站39年(1951~1989)的年平均气温场和冬,夏季平均气温场分别作了空间分型,得到年和夏季平均气温场均可分为7个区,冬季则分为4个区,同时对有长期观测资料区的主成分进行了多元回归延长,研究表明,冬夏季及年平均气温场各区之间近40年来的差别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增温趋势,但在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气温场)则表现为降温  相似文献   

13.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奇异值分解(SVD)、自然正交分解(EOF)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冬季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与 500 hPa高度场、500 hPa纬向平均场和纬偏场(Z5ua)中稳定波的联系。依据正交分解分析,海平面气压场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向量权重之比远大于 500 hPa,其比值达2倍,而且它的第一特征场更具有纬向对称性。在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讨论上述两场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向量时间序列的差异时,海平面气压场第一特征向量是十分稳定的,不因随机抽样而改变,一再重复出现;因此认为海平面气压场的第一特征向量场比 500 hPa高度场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代表性。在比较海平面气压场第一特征向量时间序列(即北冰洋涛动指数)与 500 hPa场上 35°N-55°N纬向风差值(即 Ut指数)时,两者的相关达 0.85;在它们与 500hPa纬向平均风场的回归廓线图中。无论在振幅和极大极小值的位置上,都十分相似。在比较上述两指数与纬偏场(Z500)的回归场时,所有的正负大值中心,位置全部一一对应,中心值也相近,尤其在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在 500 hPa纬向平均风场和纬偏场(Z500)的奇异值分解分析中,其结果正与上述两回归场相仿;应用正交分解分析Z500场,其第二特征向量场与上述的回归场也完全一致。因此认为这种覆盖整  相似文献   

14.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少高温年环流的差异;利用典型场相关分析理论,分析了7~8月500hPa高度场与前期1~6月500hPa高度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春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到我国东部500hPa高度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500hPa高度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场关系密切,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最主要的耦合特征;四川盆地气温场的冷暖异常与高度场的高低异常呈同位相变化;当500hPa高度升高(降低)时,四川盆地气温升高(降低);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地区500hPa高度呈下降趋势,而四川盆地气温呈变冷趋势。这一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的异常演变也是造成四川盆地春夏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初始场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重要性,用高分辨率卫星TBB资料反演的云内湿度场来改进模式初值,初步研究分析了改进的模式初值对降水预报的影响。以湿绝热过程的变态方程为积分方程,由卫星TBB资料反演出大气中各等压面层湿度场。通过对比分析反演的湿度场与客观分析 (T106) 的水汽场,发现两者有较大区别,前者更加合理地反映出降水区域高空湿度场的分布。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将有限区域的常规探空资料和非常规资料进行同化,并对暴雨个例进行预报对比试验。不同初值的对比试验表明,在模式的初始场中引入卫星资料反演的湿度场后,明显地改善了模式降水预报的强度和落区,比仅使用常规探空资料更接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17.
彭武坚 《广西气象》2005,26(A02):41-43
在桂东南低温阴雨天气的特征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方法,通过多个气候场的主分量因子相关分析筛选,求得低温阴雨场主分量与高度场、海温场、环流指数以及副高面积指数等因子场主分量之间的联系,而后进行逐步回归预报。  相似文献   

18.
程相坤  刘敦训  张洪卫 《气象》1997,23(7):39-41
该文利用T63L16和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典型因子场,再由典型因子场选点求取平均场及极值场,用逐步回归法制作黄河三角洲地区汛期降水预报,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简单的湿度发展方程,尝试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讨论降水预报中的最优初值场的获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非线性最优化分析方法,可以找到一最优初始场,使得模式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场一致,这为将来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改善更复杂模式的初始场,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将变分资料同化方法用于复杂地形边界层流场分析,利用兰州的一次观测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样得到的分析场比简单客观分析场或数值模拟场都要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