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球科学中,元素之间的亲合性是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1923年V.M.戈尔德斯密特首次将"亲"字(Philo-构词成分)用于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中,将元素分为亲石(Sifhophile);亲铁(Siderophile);亲硫(Chalcophile);亲生物(Biophile)和亲气(Afmophile)5个地球化学族(V.M.戈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沈永直,郑康乐,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相似文献   

2.
岑况  陈媛 《地学前缘》2011,18(1):56-62
深入分析了元素相容性、元素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与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间的关系,建立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模型,提出不相容元素在地壳富集与壳幔岩石部分熔融过程相关的观点。收集并整理了原始地幔、地壳各层圈60余种元素的平均化学成分。以壳幔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异理论模型为依据,计算得到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元素分异指数与元素相容性的关系。根据分异指数数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得到大陆地壳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度的序列。最左边元素为正强分异元素,即强不相容元素,富集于大陆上地壳;最右边为负强分异元素,即强相容元素,在大陆上地壳相对贫化。分异指数值靠近1的元素在地壳的富集和贫化不明显,属于过渡型。根据该序列提出元素地球化学一种新的分类法,分布于序列左边的正强分异元素为亲地壳元素类,分布于序列右边的负强分异元素为亲地幔元素,处于两者之间的元素成为亲地壳 亲地幔的过渡元素,并在周期表中列出了各类元素的位置。新划分的三大类元素在周期表中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黔西玄武岩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亲合性是制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而赋存状态则反映元素质的属性.对黔西基性玄武岩原岩与流体包体中Pt、Pd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了利用元素亲合性对指导其赋存状态查定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了研究该地区玄武岩中同生流体包体中铂族元素对重演古流体中元素迁移与富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壳表层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何邵麟  陈智 《贵州地质》2002,19(3):148-155
根据贵州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前人划分的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化探扫面成果,划分出四川盆地边缘SiO2-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北隆起F-CaO-MgO及亲基性元素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西断陷Au-As-Sb-Cu-Pb-Zn-Fe3O3亲硫元素及亲基性元素强聚集地球化学区,黔南台陷Cd-Hg-Sb-Ag-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江南造山带Ba-Ag-Al2O3-K2O-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和右江造山带B-Au-Sb-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等6个地球化学区。结合有关资料还在阐述各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亲合性是制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赋存状态则反映元素质的属性.文章以黔西峨嵋玄武岩和吉林大横路钴矿化区为例,对Pt、Pd和Co、Ni元素的亲和性和赋存状态进行研究,说明了利用元素亲和性对指导其赋存状态的查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各构造单元不同结构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在地表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不同构造单元、基底与上地幔元素含量差异和地壳演化程度差异的制约,结合元素的区域分布规律,将其分为3个构造地球化学分区。郴临深大断裂带东侧地壳成熟度较高,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亲壳的不相容元素富集成矿;西侧地壳发展较稳定,下基底又富含亲幔的相容元素,导致金之类深源元素富集成矿;断裂带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经典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表,对各类元素的基本特征作了概要的说明.作者认为,掌握好在周期律基础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是运用周期表分析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元素地球化学在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谱系单位概念和划分方案,论述了通过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建立岩石谱系单位的可行性和步骤,并进行了野外验证。  相似文献   

9.
湘西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湘西北杆子坪剖面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Ni、Mo、V、U、Cu、Pb、Zn、Cd、Tl、Ba等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高度富集,U/Th大于1,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与正Y异常,是海底热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牛蹄塘组上部碳质页岩与泥质页岩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明显降低,而Nb、Ta、Zr、Hf、Rb等高场强与大离子元素明显增高,表明陆源碎屑来源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地壳全元素配套分析方案及分析质量监控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勤  白金峰  王烨 《地学前缘》2012,19(3):33-42
依据有关的标准和规定要求,在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配套分析方案及分析质量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81个指标(包含76个元素)的配套分析方案和分析质量监控系统。建立了新的岩石样品无污染加工流程,主量元素采用熔融制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主量元素的加和控制,提升了主量元素的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实现了对地壳全部元素的高准确度、高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2.
卡恰金矿床属于与火山热液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多呈规模不大的脉状、透镜状、分支脉状等形态分布于构造蚀变带中。文章通过对矿区进行系统的坑道和地表原生晕地球化学取样,分析研究了主要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对比坑道和地表元素地球化学主要指标变化特征,推测了元素向深部变化的趋势,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稳健统计方法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所采用的稳健位置、尺度估计方法,稳健主分量分析方法,元素间相关关系组合特征及框架滤波方法也作了一定的探索,认为上述方法是处理化探数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夜长坪钼矿床是东秦岭钼成矿带中的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高-中温热液隐伏钼矿床。钼矿床赋存于官道口群龙家园组中,受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体的控制,产于夕卡岩接触带中,矿层呈叠层透镜状,中部上凸,向四周及深部倾斜、延伸。作者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了矿体以及矿石类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矿区地质勘查成果,通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资料的研究,确定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分析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5.
《Applied Geochemistry》2001,16(11-12):1455-1464
In order to examine contamination in the Chungnam Coal Mine area, rock, stream sediment an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race elements. In order to compile the drainage-based geochemical maps, catchment basin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spects of DEM (data elevation model) and stream-line segments. The constructed DEMs with 3 types of resolution were examined, these need to be properly used for well-shaped and accurate catchment basins. The stream-line segments and sampling points were also considered as a target image for watershed segment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eam-line segments as target images were better role at reflecting the catchment area rather than the sampling point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geochemical databases were manipulated to present the various phenomena. Factor analysis in R-mode was used to integrate geochemical data, and the input data for factor analysis we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12 trace elements in stream sediment and 3 anion concentrations and pH values in stream water. Using a maximum likelihood scheme, eigenvalues that explained about 90% of total variance were established and 4 factors were selected. Factors 1 and 2 indicated relative enrichment of trace elements, factor 3 was explained by human activities of residents and factor 4 was related to the pH of stream water. The drainage-based geochemical maps with 4 kinds of factor scores were compiled.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重分形理论能够有效地分析地球化元素局部富集和贫化规律。对取自个旧高松矿田的1 783件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样品的13种元素进行了多重分形统计以及局部奇异性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多重分形维谱函数α-f(α)曲线呈连续上凸的特征,曲线的不对称反映了元素局部富集程度差异,并据此将13种元素划分为包含Sn、Cu、Pb、Ag、As、Mn在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以及包含Zn、Sb、Cd、W、Mo、Bi、Hg的次要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组合。多重分形的特征值τ″(1)以及Dq的变化规律表明:在主要成矿元素中,Sn在断裂空间上局部富集程度最高,其次为Ag,而Cu相对最低,各元素的τ″(1)值与对应的变异系数的大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各元素在空间上的奇异性指数α增强了地球化学富集地段的指示信息,可以作为判别局部富集的重要参数。运用多重分形方法可揭示矿化元素局部富集的奇异性特征以及空间局部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8.
广西贵港银山岭铅锌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广西贵港银山岭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工作和1∶10 000土壤剖面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银山岭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Pb、Zn、A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化系数较大,易次生富集形成实质性的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g元素代表了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其分布范围广,离散度大,可作为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分析,在工作区发现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亮 《地质与勘探》2010,46(3):377-384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地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原20万化探扫面中在该矿床处存在W、Mo等高温元素异常组合,明显异于一般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仅存在中低温元素异常组合。作者在系列成矿找矿思路的指导下,采集了南金山金矿床不同深度的地球化学样品,剖析该矿矿床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指出该矿床是一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高温元素W、Mo,中温元素Cu向深部增高。并通过与典型铜金矿床地化特征、国外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相关铜金矿床空间配位的类比,提出了南金山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