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著名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地震学会荣誉理事、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创始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先生因病医治无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与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召开.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召集的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会址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楼。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家地震局系统、水电部系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构造物理讨论会暨第二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于12月10日—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能源部、工程兵、国家地震局等系统和高等院校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序言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5届构造物理学讨论会暨第3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于1992年12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召开的。来自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26个单位的54名科研人员出席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全会共收到87篇论文或摘要,内容覆盖了震源物理、新构造活动、岩石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11—14日在甘肃省武都县召开了第二届构造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召集了一次大尺度试件岩石力学实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陈大元老师主持,30多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上讨论了大尺度试件岩石力学实验的意义。尺度效应问题一直是岩石力学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不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分会为了促进地震地质、深部探测及实验研究等成果资料的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开展不同专业之间的自由讨论,子84年11月16日召开了“强震构造背景的浅表与深部差异”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地震地质、构造地质、深源岩石、深部探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物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年 1 2月 ,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研究员为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原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等为基础组建的。实验室以构造物理实验和模拟技术、活动构造与年代学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流动地震台阵技术等为依托 ,以地震动力学 (地震机理、动力学过程等 )与强震预测为主题 ,以现今构造变形图像与强震危险性、岩石圈三维精细结构与孕震环境、活动构造习性与强震发生规律、构造变形机制与强震发生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设有构造物理实验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中心、流动台阵地震学研究中心等 4个研究单元。现有工作人员 35人 ,其中研究员 1 4人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2人 ) ,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1 1人。实验室通过依托单位接受地质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招收固体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现有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30余人。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构造物理学方面拥有构造变  相似文献   

14.
于贵华 《地震地质》2008,30(2):573-575
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季节,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1次学术讨论会———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文化积淀厚重、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北京中震创业工程科技研究院、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天津市工程地震研究中心、辽宁省工程地震勘测研究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内蒙古地震工程研究勘察院、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办公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泰安市政府、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山东省地震局的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起东先生,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锡伟研究员等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照1)。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天津、青海、宁夏、山东、湖南、西藏、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地震局的局长、副局长,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总工,以及来自全国40多个单位的230余位老中青地学科研工作者。与会代表中最长者已年过7旬,最年轻的是今年刚通过面试的硕士研究生。本次研讨会是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230多座位的主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首次召开的“构造物理与地壳形变学术会议”于1985年3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石油部、化工部和高等院校等24个单位的代表共97人。提交大会的论文90余篇,其中以中青年作者的文章居多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组织的构造物理国际讨论会,于1988年3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四十多位构造物理学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 ,于 2 0 0 3年被中国科学院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将邓起东院士的情况介绍如下。邓起东 ,地质学家。 1 938年生于湖南双峰。 1 96 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 ,对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 ;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 ;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 ,发展了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Rock Stress)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10个单位协办,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