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乔 《地理教学》2019,(3):33-36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地理教学情境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直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合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实践共同体,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实效性、和谐性、启发性和多元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徐波  兰原 《地理教学》2008,(11):12-13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而设置和创建的与其相关的认知环境。无疑,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和教学效果。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境化的。其实,地理教学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习得也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化获得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所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发挥较好的作用,笔者以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邰英角 《地理教学》2014,(8):54-57,19
创设问题情境是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挖掘学生潜能。论文围绕着"问题情境化"与"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创设思路,具体从"引趣"、"着味"、"斟度"和"把脉"等方面来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郑红琴 《地理教学》2020,(6):45-47,64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培育要有意识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高一的系统地理原理教学应多创设区域情境,使地理原理落地生根;高二、高三的区域复习教学则应抓好不同尺度的区域情境,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方法,并追求无图化的空间情境创设,让"区域认知"素养培育贯穿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首先提出7种较常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然后提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的3个原则,以期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良武 《福建地理》2005,20(3):62-64
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首先提出7种较常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然后提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的3个原则,以期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理问题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情境类型学的视角出发,从辨别参数、内容参数和装扮参数三个维度对湖北省五节地理展示课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目前地理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佘勇强 《地理教学》2021,(14):21-24
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四级水平,情境是其划分的维度之一.为达成素养目标,如何创设与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相应水平的教学情境,如何在不同教学内容统筹下选择合适的情境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具体课例介绍如何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萍 《福建地理》2006,21(1):58-6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地理学习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课改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应符合“新颖性、开放性、启发性”等要求,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求取得最佳成效。  相似文献   

10.
张蕾  陈晓 《地理教学》2012,(2):28-30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加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比利时学者罗日叶用来分析问题情境的理论和工具系统被称为情境类型学。从高考真题与模拟题试题情境是否等价的角度出发,从辨别参数、内容参数、装扮参数三个维度对2017-2020年12套全国卷真题与12套各地模拟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真题与模拟题的问题情境有较强等价性,但在一些维度也存在差异。命制模拟题时,可通过精研中小尺度区域,适当提升选择题的"广度"与综合题的"深度";深度融合情境背景与知识原理,保证试题效度;适当提升知识原理辨识难度与认识加工难度等路径,进一步提升命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半红树植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红树植物是既能生长于潮间带,但也能在陆地非盐渍土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生境适应性。国内外对半红树植物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国内外已有的对半红树植物的定义、分类、分布、分子生物学、育苗造林及其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半红树植物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差异较大。在低地平原河网较密集,并从北向南逐步递减,东部山区降水丰富,河流分布也较多。常年大型河流多分布在边远地区,中部则多为季节性河流。在开发利用方面,该国引水量主要来自河流等地表水,农业用水占据了总用水量中的绝大部分,是影响全国用水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气候变化和地表水过度开发、耕地面积增加、浪费等自然与人为因素,哈萨克斯坦存在着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局部水体面积缩小、污染状况严重以及与跨境水资源分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保障目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指满足国家人口发展正常需 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第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本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能源资源基础、生产与消费、运输、生产与 消费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能源保障重点集中 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 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基础及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的特点建立起了庞 大的能源保障体系, 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认 识上的不足实质性的措施还很少。未来我国应该立足能源保障基本形势, 从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 全性出发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何小芊  刘宇  熊国保 《热带地理》2015,35(1):130-138
从地质旅游的概念、主体、客体、媒介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地质旅游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外研究都注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侧重研究地质旅游活动的客体——地质旅游资源以及主要空间载体——地质公园,国内对地质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在研究视角上,多运用地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未来地质旅游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见解,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应加强对地质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倡导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重视技术的应用,强化对地质旅游空间实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能源保障基本形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能源保障主要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两个部分组成。论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资源基础、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贸易与运输、能源消费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世界能源保障还主要停留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层面上,对使用安全性尽管在思想已经认识到,但是在行动上还远不尽人意,世界能源保障应该从目前主要追求供应稳定性向追求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双重目标转变。由能源生产、消费、贸易与运输等组成的世界能源保障基本格局,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不断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7.
中非旅游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从非洲概况和非洲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及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着手,针对非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非旅游合作的思路和对策.对当代非洲旅游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就是为开展全方位中非旅游合作作准备;为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  刘新平  李振波 《中国沙漠》2010,30(3):620-624
在过去50 a里,在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系统论视角与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宏观流域尺度运用耦合态势定量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进行了评判。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5年间,在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生态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综合指数基本呈同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演化速度呈上升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呈下降趋势的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演化速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由2001—2003年的强烈开发不协调状态逐步调整为2004—2005年的协调发展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23,自引:51,他引:72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2000年和2001年更是急剧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集旅游上市公司样本资料,研究旅游上市公司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的行业差异,样本公司分属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空间分布特征:① 集聚分布,具有“溯源”性。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分布指向高级别中心城市,北京、深圳2市最集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指向高级别旅游吸引物分布地,省区分布非常分散。② 比较中国旅游企事业单位省市排名,旅游上市公司集聚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集中区错位分布。③ 主营业务投资地区分布受行业特征影响,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投资异地化,分散化;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本地化,集聚化。分析样本公司年份区间数量及行业归属变化,得出结论:① 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行业变化活跃,时间序列间歇式缓慢发展;② 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相对稳定,“井喷”后缓慢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