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强大的GTSTRUDL GTSTRUDL是结构工程师广泛采用的、先进的CAE/CAD系统。GTSTRUDL将网格自动划分、数据生成、有限元静力及动力分析、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图形交互、结构数据库管理和结果分析和决策等功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岩体硬性结构面精测及量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场硬性结构面精测方法以及在精测资料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结构间距、条款、迹长等基本要素的量化及可视化显示,分析了结构面基本要素获取过程中有关切割单元长度和切线间距的确定、结构在分布较少及存在大量缓倾结构面时结构面间距的计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以脉状金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场理论—场结构—场分析—场模拟”方法构建了具有时空结构框架,能反映局部异常精细结构特征,可对多元预测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集约 化分析的高精度预测找矿模型。该模型是对致矿异 常结构、矿化结构和信息结构的耦合分析与关键预测信息提取及优化相匹配和深化后的最佳 表达方式。其技术关键是预测对象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场和成矿场的精细结构 分析以及矿体空间定位产状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安砂水电站建成以来,大坝左岸边坡仍有掉块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原有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左岸和厂房后边坡,进行地质构造、岩石结构情况研究,综合考虑其构造地貌、坡度、地下水、岩石中缓倾角断层、节理或地层层面相互作用,引入同时考虑地震力E和重力W共同作用下,岩石结构面组合稳定性图解分析等方法,对大坝左岸近坝岸坡进行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大坝左岸岸坡高陡岸坡的上段、中段剖面中的一些结构面及组合面存在下滑及接近下滑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几种治理和支护复合结构,并对其受力作用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在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的边坡治理(基坑支护)中,复合结构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四川锦屏I级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弱面(带)实地调查,测绘资料,对结构面类型,主要结构面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结构面隙间物质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坝区岩体分类,质量评价,各类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坝区高陡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剑青  王宏图  李晶  张宪  胡国忠 《岩土力学》2010,31(11):3599-3603
以方斗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距离隧道洞口10 m处断面支护结构为例,分析了该断面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水平应力、竖向应力、竖向位移、锚杆轴力及支护结构破坏域等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并对该断面支护结构特征点的稳定性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掌子面与断面间距离小于30 m左右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后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基本收敛,且收敛值均较小,表明支护结构是稳定的。对隧道初次支护应力及锚杆轴力的现场监测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立金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指出新立金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根据矿坑渗水点分布特征、渗水强度及水力联系,将矿区整体划分为七大渗水区域。并基于矿区地质结构特征和岩体透水性的差异,建立了矿区岩体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模型,对岩体结构类型、结构模型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最后提出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锦屏Ⅰ级水电站坝区体结构面野外调资料,对坝区结构面优势方位、间距、张开度、连通率、隙间充填物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坝区岩体分类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奎仁 《地球化学》1987,(3):i001-i002
本文确定了亳县陨石球粒的物相类型及结构类型;对不同结构球粒进行了探针分析,肯定了玻璃质结构球粒成分及球粒中玻璃质基质的成分,并进行解释;对球粒成因,结构多样性、球粒演化及其橄榄石环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岩石和矿石矿物的结构解释可追溯至显微术引入于岩石研究的初期,一个基本概念是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引出的结论之间的对比。比较解剖学的原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在岩石和矿石结构的解释中亦不失为一有力的工具。而且,结构分析尤其是追踪某一特定结构型式的发育,和生物科学中的组织学与比较胚胎学可相比拟,因而在岩石结构的解释中是十分有用的。基于结构分析作出的新解释可以导致岩石学传统观念的更新。对于花岗岩类及其它许多岩石,这点尤为正确。花岗岩类过去曾被认为是岩浆固结而成的岩石,然而基于结构分析,它们可以考虑为超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析的需要,对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复合河道、单一河道、结构要素及结构要素内部结构4个层次的结构格架表征。复合河道和单一河道的识别及边界确定主要依据洪泛沉积的测井响应及地层对比。而河道内部结构解剖基于沉积体的内部特征和地貌特点。据此识别出高地貌的坝核、坝侧缘及低地貌的河床、废弃河道和深潭5种基本结构要素,通过对地貌分析和要素识别查明了基本结构要素的分布及演化。而结构要素内部结构主要是由于非渗透性的沉积单元造成的渗流缓冲带和夹层形成的结构内部的次级分割,在坝体系内主要是前种泥岩,而在河床中则是停滞期的细粒沉积,基于坝边界,可对这些细粒沉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通过研究建立了储层内部结构格架,为开发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南某坝区中缓倾角结构面具有分别倾向上游和下游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结构面接触情况,首先将结构面分为刚性结构面和软弱结构面两大类。其中,刚性结构面属于裂隙型;软弱结构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细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3个亚类。断层类结构面具有垂直于断层走向,由高高程到低高程,由泥夹岩屑型岩屑夹泥型岩屑砾型裂隙型逐渐过渡的发育规律。最后在分析抗剪试验资料和分类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分析岩体和山体稳定性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确定结构面及临空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组合方式。坐标投影作图法是一种以正投影为基础,以分析岩石工程中结构面的几何关系及由其切割出来的块体的稳定性为目的的图解方法。对于弯曲结构面,采用“以直代曲”的原理,将其简化为有限个小平面的集合体进行分析。以蛇蟠岛国际旅游度假村清风洞室群1号洞为例,采用坐标投影作图法对弯曲结构面进行分析,来解决弯曲结构面几何条件的描述和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土体进行微观结构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表征结构单元体和孔隙大小、形态及定向性等结构要素的定量评价指标。通过对加入水泥固化后软土的微观结构图像分析,论证了水泥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方 法,得出了以此来分析评价土体微观结构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与石英含金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晶体结构化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金的电子结构及性质、黄铁矿晶体结构特点、二氧化硅的电子结构特点和石英晶体表面特征;探讨了Au^+和Au^-离子形式分别替代Fe^2 离子和S^2-离子的形成机理以及以可见金方式在黄铁矿中的赋存机制;认为金在黄铁矿中的富集主要与其晶体结构有关,特别是与黄铁矿中Fe-S,S-S,Au-S和Fe-Au键的电子结构特点有关;应用稳定配合物的18电子规则和晶体生长的界面相模型探讨了石英含金机理;研究表明,石英含金不仅与石英表面的结构、内部缺陷和表面特征有关,还与石英生长的环境有关,尤其是与石英表面键的电子结构特点有关,并主要受石英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相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实例介绍了砖混结构楼房的控制爆破拆除技术,对楼房拆除爆破的坍塌方式、爆破参数及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岩土力学》2006,27(7):1091-1091
该书根据最新加固规范编写而成,其内容分为建筑结构裂缝和加层、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裂缝的普遍性和特征,砖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产生原因,控制裂缝的措施及补强处理方法。生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结构胶和防裂防钢筋锈蚀的材料,超长结构控制裂缝措施,加层抗震鉴定及加固的有关基本规定,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加层加固及抗震加固的设计方法,外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新颖方法,并附有许多工程实例。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此比较生疏的特点,本书论述详尽、简明实用,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柴波  史绪山  杜娟  王伟  钱未 《地球科学》2022,47(12):4629-4646
地球演化、地下水系统、岩体工程和地质灾害涉及不同尺度的岩体结构,由于地下岩体结构数据匮乏,实现区域岩体结构精细化分析是科学难题.本文基于岩体结构跨尺度调查研究进展,归纳岩体结构精细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技术方案.岩体结构与演化历程、温压环境(PTt)密切相关,需要从系统科学角度探究不同尺度结构面的协同演化机理和跨尺度岩体结构精细分析理论;将地球系统科学与岩体结构现代探测、测试和模拟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区域岩体结构跨尺度研究的技术方案、分析理论和实现算法,以期突破区域岩体结构精细化分析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