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义平  任友谅 《沉积学报》1994,12(2):123-132
对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中同沉积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正常沉积粘土岩和煤层共采46件样品,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微量元素30余种?研究表明,煤系各层段中赋存的夹矸是由性质不同的火山灰沉积蚀变形成的,各层夹矸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组合关系各有特点并在较大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判定层位;正常沉积粘土岩与夹矸的原始物质性质不同,其微量元素含量和组合面貌各有自己特定的分布范围,两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6,(3):103-112
含煤地层中广泛分布的火山灰蚀变成因的高岭石黏土岩被称为Tonstein。少数情况下,煤系蚀变火山灰层的黏土矿物以蒙脱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则分别称为斑脱岩和钾质斑脱岩。尽管中外学者对煤系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已有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这几个术语在定义和使用上在国内外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煤中火山灰的淋滤作用会对煤的地球化学组成产生重要影响。含煤地层中这类岩石因为分布广泛可以被用作等时标志层,提供地层对比的依据,其中的原生矿物还可以提供绝对年龄信息。有的碱性火山灰层具有找矿指示意义。煤中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矸中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元素可以用来推断原始火山灰的组成,提供原始岩浆的成分以及区域地质历史演化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庇山矿区二1煤层中高岭石矸岩矿及化学特征的分析,提出庇山石区二1煤层高岭石夹矸系沉积成因,并解决了庇山矿区二1煤层分叉与合并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滇东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同沉积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和正常沉积粘土岩的锆石进行了统计学和形态学研究.该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粘土岩中锆石含量及形态面貌有显著区别.tonsteins中锆石形态参数统计规律因层位而异;同层位tonstein的锆石含量和形态参数在平面上呈有规律地变化.系统研究含煤建造剖面上各类岩石(包括tonsteins)中的锆石特征,能够用以确定物质来源、性质、成因以及以此为基本建立正常地层层序并精确对比层位,因而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滇东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同沉积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和正常沉积粘土岩的锆石进行了统计学和形态学研究.该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粘土岩中锆石含量及形态面貌有显著区别.tonsteins中锆石形态参数统计规律因层位而异;同层位tonstein的锆石含量和形态参数在平面上呈有规律地变化.系统研究含煤建造剖面上各类岩石(包括tonsteins)中的锆石特征,能够用以确定物质来源、性质、成因以及以此为基本建立正常地层层序并精确对比层位,因而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系地层中高岭石的形态-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煤系地层中的主要粘士矿物——高岭石有独特的形貌特征。这些特征反映物源、沉积环境以及成岩后生作用的特点。本文将矿物形态与成煤各阶段的地质环境相联系,把煤系地层中高岭石划分为碎屑状高岭石、胶凝状高岭石、玻屑状高岭石、鳞片状高岭石四种形态-成因类型。它们相应的成因类型为沉积成因、胶体成因、火山灰蚀变成因、成岩变质成因。认识和研究高岭石矿物的形态与成因,在煤田地质学领域中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化学成分特征这一角度,对山东新汶、肥城煤田太原组高岭石粘土岩夹矸进行了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区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确由火山灰降落于泥炭沼泽或泥炭坪环境后经蚀变而成,而且通过对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研究,提出该层夹矸的形成可能受到不同期次及不同性质的火山物质影响的新见解,为含煤岩系中火山事件沉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晋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成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西北部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高岭岩的主要富集层位:(1)本溪组底部铝土质高岭岩;(2)太原组煤夹矸高岭岩;(3)山西组煤夹矸高岭岩。从而得到研究区高岭岩源岩一为风化壳化学风化作用产物,一为火山碎屑沉积物的结论。进而分析了不同层位、不同源岩高岭岩的成因模式:正常沉积高岭岩成因模式和火山碎屑成岩转化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煤是一种具有还原障和吸附障性能的有机岩,在成岩与成煤作用中能够富集Ga、Ge和稀土等有益元素和Hg、As等有害元素,因此,煤和含煤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直是煤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代世峰等[1]研究发现重庆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广泛分布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矸,其原始物质绝大部分是同沉积的酸性、中酸性火山灰,有个别基性火山灰的报道。前人研究认为受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矸的影响,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强烈富集Ga、Nb、Ta、Zr、Hf和稀土元素等。郁江煤矿位于重庆东南地区彭水县,  相似文献   

10.
煤层中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的成因及其在煤层对比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队在滇东地区对晚二迭世含煤沉积的矿区进行勘探已有15年的历史。在进入该区的头几年,由于煤层多、煤层间距小,煤系地层纵向上岩性、岩相标志性不明显,运用一般煤层对比方法很难准确对比煤层。1965年,由于对广泛发育于不同煤层中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的宏观特征进行仔细的比较,取得了较多的资料,初步建立了以高岭石粘士岩宏观标志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周安朝 《沉积学报》2000,18(4):515-520
借助于X光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较详细地揭示了内蒙大青山晚古生代(C2-P1)煤系中降落火山灰的蚀变特征,以此来论述沉积环境对火山灰蚀变作用的影响。泥炭沼泽环境中,降落火山灰以原地直接高岭石化为主,残留较多的火山玻屑和晶屑形态,并具斑状结构;非泥炭沼泽环境中,降落火山灰以异地凝胶化-多种粘土矿物化为主,微层理、微层面等沉积岩特征明显。火山灰降落的环境不同,其蚀变作用和蚀变产物亦不同。本文对加深煤系火山事件沉积的认识和研究煤系高岭岩的成因机理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Tonstein(高岭石夹矸)的沉积特征是划分煤层中Tonstein沉积相的依据,并在分析火山喷发活动、古气候、微地貌以及在沉积学和煤岩层对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粘土岩夹矸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岩夹矸的变种伊利石粘土岩夹矸(Illite-tonstein)在沉积盆地空间上成片分布,且与晚期成岩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粘土岩夹矸中粘土矿物构成与煤阶大体对应的关系,揭示了同沉积火山凝灰蚀变产物的后期变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巨厚煤层夹矸中高岭石的显微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种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巨厚煤层平矸-隐晶质高岭石泥岩。透射电镜下,晶体程序不一、形态复杂多变的玻屑状高岭石和盘旋状埃洛石;扫描电镜下,泥粒状高岭石和蠕虫状高岭石及及二者所构成的斑状结构等许多具成因意义的微有(0.1~10-μm)显微特征,充分证明该夹矸层为火山灰蚀变成因(tonstein)。  相似文献   

15.
阿刀亥矿区CP2煤段粘土岩夹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绍暹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25(1):20-24,T001
内蒙大青山煤田CP2煤段含粘土岩夹矸多达40余层。与上覆CP3砾岩段冲刷接触的煤段顶板和顶部粘土岩夹矸,为伊利石或伊利石-高岭石粘土岩。其下煤段中夹矸及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铵云母化和一水硬铝石化。鳞片状、纤维状、条片状及晶粒假象铵云母沿粘土岩夹矸的节理裂隙呈脉状产出;微、细晶一水硬铝石沿碳质碎屑条带及富有机质的高岭石基质条带分布。这些特征表明,在有K^+离子带入的开放条件下,粘土  相似文献   

16.
梁绍暹  任大伟 《地质科学》1997,32(4):478-486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太原组和山西组不同煤层粘土岩夹矸中,广泛含有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和三水铝石。大多数一水铝石矿物呈薄纹层状、似层状及层状聚集于富岩质及富有有机质粘土岩夹矸条带中,有的呈细脉状沿炭质条带及粘土岩夹矸层理的节理裂隙分布,并与玉髓、方解石、高岭石或迪开石和铵云母细脉共生。铝的氢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成岩古温度和成岩阶段划分的标志矿物。最后还讨论了该矿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铜川矿区位于渭北煤田西端,5#煤层发育于石炭系太原组上部,是本区主采煤层之一。其中的高岭石泥岩夹矸,岩性特殊,分布稳定,不仅是良好的煤岩层对比标志,也是有经济价值的陶瓷原料与耐火材料。本文在研究高岭石泥岩夹矸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因及其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太原组和山西组不同煤层粘土岩夹矸中,广泛含有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和三水铝石。大多数一水铝石矿物呈薄纹层状、似层状及层状聚集于富岩质及富有有机质粘土岩夹矸条带中,有的呈细脉状沿炭质条带及粘土岩夹矸层理的节理裂隙分布,并与玉髓、方解石、高岭石或迪开石和铵云母细脉共生。铝的氢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成岩古温度和成岩阶段划分的标志矿物。最后还讨论了该矿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调查了中国西南部晚二叠世煤田中的夹矸的分布范围和地层分布,其面积超过几十万平方公里。我们研究了夹矸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矿物和岩石学数据基础上,我们确定这些夹矸来源于空中散落下来的火山灰,随着聚集在泥炭沼泽中,在酸性条件下,原先为玻璃质和石质的组分发生交替作用,导致高岭石的形成。 在岩石的、矿物的和化学的分析数据基础上,我们判定对夹矸矿物和地球化学指标的应用,可能对有关煤层方面和预测煤质及恢复有关的古沉积环境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61年首次在云南东部宜威组煤层中发现高岭石粘土岩夹矸(tonsteins)以来(戴恒贵),近20年间,对粘土岩夹矸相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1981年,自滇东粘土岩夹矸中成功地分离、鉴定了组合比较单一的若干高温矿物(主要有β石英、锆英石、独居石、磷灰石等),并用SEM研究了这些矿物的形态学特征。通过与国外同类岩石比较,确认其为中、酸性火山灰同期沉积蚀变的产物。粘土岩夹矸独特的成因及其在大范围内的稳定性、可比性,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促进了其他地区对tonsteins的发现和应用.本文拟就近5年来所获得的新资料作一初步概括和介绍。一、区域地质概况及采样点分布本区包括四川少东南部、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地区,总面积10万平方千米以上。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