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根据井田内煤岩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反映其沉积旋回的组合响应标志,确定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煤岩层对比的依据,以此对该井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和煤岩层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含煤地层、煤层、煤组及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法,确认了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的5个成因地层单位及其沉积相。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80年我们于九台县放牛沟乡羊草沟地区发现早白垩世营城组中含有巨厚工业煤层之后,开展了对含煤地层层位的研究和区域对比,以便总结规律,扩大找煤靶区。一、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含煤地层层序我省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含煤地层有侏罗系上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白垩系下统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4):493-495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鱼卡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区内含煤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奥陶系上统滩间山群之上。根据野外实剖地质剖面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侏罗系中统大煤沟组、上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其中大煤沟组分为下含煤段、砂岩段、上含煤段、页岩段;采石岭组分为下部砂岩段、上部砂泥岩段。大煤沟组与以往划分的大煤沟组、石门沟组相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淮北煤田的许疃井田,含煤地层厚度变化大,山西组下部10煤层在南部大面积缺失,下石盒子组7煤层在北部和西部分叉等地质成因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笔者系统分析了井田内的大量资料后发现,含煤地层的沉积始终受基底隐伏断裂的控制,由于水平挤压或垂直升降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分异作用,影响到井田内地层厚度、岩性、岩相、含煤性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依据钻探资料对永陇矿区天堂勘查区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分布与厚度变化进行分析,认为天堂勘查区含煤地层的赋存主要受三叠系基底形态的控制,基底的隆起与凹陷控制了含煤地层的厚度及分布范围,在凹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大,煤层较厚,隆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小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宝立根陶海一带,在新生界之下赋存有含煤地层。前人将其确定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并以不整合关系置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之上。本文利用最新钻探和地震资料,从孢粉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含煤地层岩性和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这套含煤地层位于张家口组之下,层位与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的红旗组、万宝组,二连地区的阿拉坦合力群以及冀北的下花园组相当,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姜松 《安徽地质》2010,20(2):90-94
安徽省南部晚二叠世早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层区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之中。根据岩性、岩相古地理分布及生物面貌等不同特征,在下扬子地层分区中可进一步划分为巢湖—安庆地层小区和宿松—繁昌地层小区;江南地层分区中划分为广德~休宁地层小区。以往煤田地质系统将上述三个地层小区中的晚二叠世早期含煤岩石地层均称为龙潭组,而我省地矿系统则把龙潭组下部的砂页岩段划出,称为堰桥组或银屏组。本文根据多重地层划分原则,把巢湖~安庆地层小区和广德—休宁地层小区中一套含煤碎屑岩石地层含(银屏组/堰桥组)统称为龙潭组;宿松—繁昌地层小区则称为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13.
六盘水煤田是贵州的主要产煤区之一,地处黔南坳陷六盘水断坳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大,含煤性由中部向西北、南东方向逐渐变差。区内含煤地层的发育主要与含煤岩系基底构造和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有关,晚二叠世早期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对含煤岩系基底起到填平补齐作用。盘县—水城古断裂控制着陆相与过渡相的分界,进而控制着两侧含煤地层的含煤性,沉积古地理自西向东由陆相逐渐向海陆交互相过渡,盘县、水城一带聚煤中心为多期次聚煤作用叠加所致。由聚煤中心向西北(陆相)、东南(海相)方向,含煤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4.
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州白鹿乡地区须家河组含煤地层大片分布,本文通过该区洞子沟比较完好的须家河组地层剖面的研究,对该区及近邻地区须家河组的分布、岩石组合特征、横向变化进行讨论,以便对须家河组的形成环境及含煤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更有助于该区地层层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康保县毛不拉、张纪村、土城子及沽源县小石门沟一带,含煤地层的古气候环境、岩性组合、岩相、含煤特征、动植物化石数量、化石组合等分析,认为该含煤地层的时代属中侏罗世早期,其应与下花园组对比。  相似文献   

16.
福顺含煤盆地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境内,含煤地层为首次在吉林省内揭露的霍林河组,本文简要介绍成煤地质条件特征、含煤地层特征,并浅析聚煤盆地的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河北蔚县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正> 河北省蔚县地区侏罗纪地层十分发育,自下而上分为郑家窑组、乔儿涧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其中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是火山岩系或红层,时代属中侏罗世;郑家窑组和乔儿涧组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河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1957年河北省地质局综合普查二队在本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申庆荣将侏罗纪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8.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根据岩性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及其含煤性,将木里组分为上、下两段。木里组上段地层为含煤层段,含2层煤,分别命名为下1煤和下2煤。其中下1煤平均厚度11.55m,下2煤平均厚度11.43 m,全区稳定可采。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岩性组合法、煤岩煤质法、测井曲线法等对煤层进行对比分析,为正确划分含煤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依据钻探资料对黄陇侏罗纪煤田焦坪矿区转角勘查区含煤地层分布特征及可采煤层的分布与厚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转角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主采煤层4-2号煤位于第一段。含煤地层及主采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三叠系顶板构造形态的控制,凹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大,煤层较厚,隆起区煤层较薄或缺失。  相似文献   

20.
张磊  牛军强  张培贤 《新疆地质》2012,30(4):482-486
新疆卡姆斯特调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总结调查区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钻探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特征及成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为主。全区可采煤层为西山窑组B1煤层,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该组地层含煤性较好,煤层厚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