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充分发挥耕地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日前,安吉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暂行办法》,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律实行表土剥离,不实施表土剥离的不予颁发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暂行办法》规定,占用耕  相似文献   

2.
正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耕地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前,宝丰县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宝丰县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全县范围内各类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包括临时用地项目)以及其他导致耕地耕作层损毁的用地行为,符合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条件,涉及耕地面积超过3亩的,应当按照"应  相似文献   

3.
阅读提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调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耕作层土壤,是耕地资源最宝贵的组成部分。由于耕作层土壤具有一定的不可再生性,对其进行剥离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规模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时间较短,配套建设尚不健全。为此,本期特选取部分国家的表土剥离经验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广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的质量,2016年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财政厅、广西农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实施范围、工作步骤、鼓励政策以及保障措施等五大部分,分别对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责任主体、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的实施范围和实施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着力于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9年9月11日,广西发布《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程》(DB45/T 1992—2019)(以下简称《规程》),9月30日正式实施。《规程》对规范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方案编制、指导耕作层剥离、开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剥离土壤利用工作等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请关注本期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6.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增加,实现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的难度愈来愈大,耕地保护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继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推广吉林省开展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有关做法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也在2007年8月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开展表土剥离利用工作。但在实际推行中。却面临政策、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德佩 《国土资源》2003,(12):26-27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当前,耕地转为非耕地的主要方式有:城市建设,村镇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其他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农村结构调整中发展林果业、渔业等占用耕地,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从政策、机制上作一思考。一是制定完善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强制性法律条文。地方政府为了能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尽快取得实际效益,在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自然不愿在土地进行招、拍、挂以外提高用地的门槛,要求用地单位对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对好不  相似文献   

9.
省厅要闻     
正青海省耕地占补平衡方式新规明年起施行根据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结合青海省耕地占补平衡实际,8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将青海省补充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方式,由2007年以来实行的省级统筹调整为依法由申请用地者自行落实。——明确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主体。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由市(自治州)、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等方式自行落实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通知》出台的背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是指通过工程手段,对非农建设占用的优良耕地耕作层进行剥离,并将剥离的土壤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表层覆土或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推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占补"数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国土经略》2006,(3):25-2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规划,严格管理,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开始,威海市将以文登市为试点,推行占用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将按照“谁占用、谁剥离、谁覆土、谁受益”的原则,将表层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层进行剥离,剥离深度至少达到30em,土壤剥离后必须进行妥善存放,用于其他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据统计,近年来文登市每年建设占用耕地都超过600hm^2,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广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以下简称"表土剥离利用工作")备受瞩目,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批示,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广西结合试点开展了表土剥离利用课题研究,形成了广西表土剥离利用指导意见和部分技术规范。同时,广西从大中型交通和水利建设项目开始,逐步推进表土剥离利用工作,在八桂大地掀起一场土地利用"新革命",目前已取得一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明确了建设占用耕地跨省域补充的国家统筹措施。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办法》规定,日前下发了《关于实施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实施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有何意义?如何实施?应把握好哪些关键点?记者专门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土地资源保护监督工作小组负责同志。记者:为什么实行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  相似文献   

15.
做好公路项目占用耕地后表土剥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层土壤是自然界风化并凝结人类劳动,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后,剥离后的耕作层可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表层覆土、基本农田的土壤改良、消耗土壤的种植业的土壤补充、毁损地的复耕和中低产田改良等。因此,在耕地保护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认真研究并做好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既是能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事,也是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好事。  相似文献   

16.
“自实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以来,沁阳市有35万多立方米的土壤用在了7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上,新增耕地3139.78亩,既解决了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缺少土壤的难题,又确保了补充耕地的质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近日,说起全市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沁阳市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詹建武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才: 加强舆论监督 依法治理整顿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实行禁止占用耕地生产实心粘土砖,加快推广使用新犁墙体材料的举措,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减少粘十砖瓦窑厂占用大量耕地。  相似文献   

18.
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富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前,杭州市富阳区下达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三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2016至2018年全区通过实施垦造水田专项行动计划,力保完成垦造耕地6000亩,其中垦造水田1500亩;完成“旱改水”35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400亩。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总书记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明确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政策。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51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条例》的施行,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条例》提高了税额标准,统一了内、外资企业耕地占用税税收负担,取消了对铁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停机坪、炸药库占地免税的规定,加强了征收管理。《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  相似文献   

20.
近日,湖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切实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通知》指出,要着力做好耕地保护的重点工作,特别是要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对占用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现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收费标准的两倍收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