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X线钡餐与CT扫描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及两者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两者的联合使用对食道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食道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钡餐及CT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①分布部位:56例中,食管颈段8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23例,胸下段15例.②X线钡餐征象:早期表现为粘膜增粗、紊乱,蠕动减弱,以及小的允盈缺损和小龛影(13例);中晚期为粘膜破坏、管腔狭窄,管壁僵硬,以及较大的充盈缺损和恶性龛影(43例).③CT征象:直接征象为管壁不规则增厚(56例),腔内肿块(36例),管腔狭窄(51例)或闭塞(3例),狭窄以上扩张(43例);间接征象为肿瘤对临近结构的侵犯和转移,以及并发症征象.表现为食管周围脂肪线侵犯(43例),气管支气管侵犯(16例),主动脉侵犯(22例,其中3例可疑),心包侵犯(7例),淋巴结转移(8例),并发肺脓肿(1例).④与手术病理确诊对照:X线钡餐正确诊断率为83.8%,CT正确诊断率为95.3%,两者联合诊断正确率达100%.⑤CT分期:Ⅱ期13例,Ⅲ期36例,Ⅳ期7例.结论:X线钡餐与CT扫描各具其优劣.X线钡餐能观察食管的功能性改变,对病变部位长度及粘膜病变显示精准,CT扫描对肿块位置、大小、范围及周围组织器官受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优势,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全面观察食道癌的病变范围和程度,提高了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对指导临床分期、制定治疗及手术方案、判定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术前CT检查与手术切除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段自营癌术前CT检查的价值及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5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均作CT检查并将其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CT均显示出食管癌的解剖部位,长度,外侵程度及邻近结构的关系.53例中手术切除47例手术探查6例。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前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判断其能否手术切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腕骨脱位及骨折并脱位的影像,探讨外力在腕关节传播的过程。方法:对129例腕骨脱位患者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类型。结果:月骨脱位32例,腕中关节脱位2例,月骨周围型脱位95例。95例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50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23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7例,经尺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11例。在合并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经桡骨茎突及经舟骨骨折病例X线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余56例中,X线漏诊6例则是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才做出正确诊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较少见(仅3例),有5例X线检查为单纯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在CT扫描发现合并腕骨撕脱性小骨折。结论:X线检查对腕关节节损伤的程度有可能低估,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可作出准确、直观诊断。分析外力损伤腕关节的过程对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表面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2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包括脾血管瘤2例,脾淋巴这瘤1例,脾错构瘤1例,恶性淋巴脾侵润4例,脾转移瘤14例,均行平扫加强化,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大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结论 CT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620例同时有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影像资料,比较检出率,分析漏诊因素。结果:620例共有骨盆骨折1036处及关节脱位/分离38处,其中髂骨骨折255处,髋臼骨折226处,骶尾骨骨折99处,耻骨上下支骨折341处,坐骨骨折115处,髋关节及骶髂关节脱位20处,耻骨联合分离18例。X线片共漏诊169处小骨折,1处髋关节后脱位,5处骶髂关节脱位、3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X线的骨折诊断检出率为83.7%,脱位诊断检出率为76.3%;其中226处髋臼骨折X线、SSD分别漏诊61处、20处,X线、SSD骨折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3.0%、91.2%。99处骶尾骨骨折X线平片与SSD分别漏诊48、11处;检出率分别为56.0%、89.9%。经χ2检验,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检查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与常规螺旋CT和/或MPR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骨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螺旋CT结合MPR、SSD可更好地显示骨折及其周围情况,术前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及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6.
纵隔肿瘤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CT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65例纵隔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及CT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65例纵隔肿瘤全部行X线及CT检查,共中56例行CT增强扫描,对照分析了肿瘤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总结了X线及CT表现的规律。结果:位于前纵隔肿瘤者49例,位于中纵隔者9例,位于后纵隔者7例,形态呈椭圆形者35例,呈圆形者21例,呈不规则者9例。边缘部分呈“弧形”并钙化者5例,气管受压者13例,肿瘤全部显示者62例,部分显示者3例,边界清晰者61例,密度均匀者29例,CT值29-36Hu,呈低密度者27例,CT值8-20Hu,呈混杂密度者10例,CT值20-127Hu,结论:目前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应以X线与CT检查相结合,有互补性,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并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 X 线平片与三维 CT 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探讨 X线平片与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的病例,分别使用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检查对骨折损伤程度及部位做出判断,对骨折特征进行分析,对结果的效度进行判断(金标准为手术记录所描述),并用 McNemar 检验比较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判断结果。结果:胫骨平台骨折三维 CT 重建在外柱诊断优于 X 线平片(P =0.031),对骨折分型具有更高临床价值。结论:使用三维 CT 检查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更好指导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86例鼻骨骨折的鼻骨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确定HRCT检查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 86例鼻外伤或/和He、面外伤的患者均进行了鼻骨X线侧位摄影、HRCT扫描检查,经集体讨论,由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RCT显示所有的86例鼻骨骨折,但在此86例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35例阳性,包括15例鼻骨汇合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例复合骨折(鼻骨汇合部及双侧鼻骨骨折),l0例鼻区骨折。X线平片显示5l例为阴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HRCT明显优于鼻骨X线侧位片,HRCT扫描检查可提高X线隐性鼻骨骨折的诊断,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腿痛的病因,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腰腿痛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对198例腰腿痛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腰腿痛病因阳性率为89.4%;CT诊断阳性率为96.7%,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4例;在X线及CT诊断阴性结果25例中,MRI诊断椎管内肿瘤2例,转移瘤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8例。结论:腰腿痛病因复杂,腰椎间盘突出为最常见的病因,X线平片可以作为必不可少的筛选方法,MRI应作为首选的方法,特别是对椎管肿瘤的病例,在条件不许可情况下,CT可以替代MRI进行检查,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证实为输尿管结石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CT对输尿管结石确诊55例(96.5%);②输尿管下段结石39例(68.4%),中上段结石18例(31.6%);③结石在CT图像上均为高密度;④CT对结石引起的继发性改变,显示效果较好.结论:CT对输尿管结石的检查优于X线平片及B超,尤其是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显示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56例食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CT强化峰值参数间进行对照,研究其相关性,为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时期病灶的CT平扫值、增强峰值;VEGF在正常食管粘膜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恶性度增高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标志,CT扫描增强幅度与食管癌中VEGF表达强弱无关。结论: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标志,CT扫描中病灶增强幅度不能反应肿瘤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研究额、筛窦粘液囊肿X线和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鼻窦粘液囊肿方面的价值。方法粘液囊肿患者12例,共15个粘液囊肿,所有患者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额、筛窦粘液囊肿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9个粘液囊肿发生于筛窦, 6个粘液囊肿发生于额窦。 X线表现: 15 个粘液囊肿都表现为窦腔透亮度的减低,不同程度的窦腔扩大,骨质变薄及窦壁骨质的吸收、破坏。CT表现:11个粘液囊肿表现为低密度,3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高密度(同面部肌肉密度相比)。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行强化而中央无强化。15个粘液囊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质变薄,囊肿轮廓光滑完整,其中9个粘液囊肿可清晰显示骨质的吸收、破坏,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结论是CT检查能准确、全面显示鼻窦粘液囊肿的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瘤(SPT)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 SPT患者的 CT 资料,所有患者均做了胸部 CT 平扫,其中15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26个病灶中,左右肺各13个病灶,位于上肺尖后段及下肺背段共18个,其余部位 8个,病灶长径约3~54 mm,其中正确诊断为肺结核瘤7例,占27%,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5例,占58%,误诊为炎性假瘤3例,误诊为其他病变1例。结论:SPT 容易误诊为肺癌等病变,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型别的能谱CT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为腺癌,52例为鳞癌。高分化27例,中分化45例,低分化44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比较腺癌和鳞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肿块内统一ROI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Eff-Z)、水浓度(WC)、能谱曲线斜率(λHU),并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肿块内IC、Eff-Z、WC、λHU。分析能谱CT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型别和分化程度的鉴别诊断效能。对腺癌和鳞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CT的IC、Eff-Z、WC、λHU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Eff-Z、λHU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Eff-Z、λHU均高于鳞癌患者。静脉期IC、Eff-Z、λHU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静脉期Eff-Z诊断效能最佳,AUC为0.97,以8.72为阈值时,鉴别敏感度为88.90%,特异度为94.70%。结论: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肝段的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间经临床确诊并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患者143例,参照胃镜下EV严重程度分成重度组(61例)及非重度组(82例),所有病例于胃镜检查前2周内行肝脏CT增强检查,选择门静脉期图像,应用Shukun Radiomics v94软件,于轴位图像门静脉主干分叉层面按照Couinaud分段提取肝脏尾叶、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后上段+前上段)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预测EV程度的模型,对比不同肝段影像组学特征预测EV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基于不同肝段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的预测EV程度的模型均能识别重度与非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右叶上段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5(0.78~0.92)、0.79(0.64~0.93),尾叶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78(0.69~0.87)、0.62(0.44~0.79);左外叶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80(0.71~0.88)、0.64(0.46~0.82);左内叶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71(0.61~0.81)、0.73(0.58~0.88);以肝右叶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最大。结论:肝硬化患者不同肝段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均能够鉴别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肝右叶模型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表现.2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0S-25S和60S-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流率3ml/s.结果胆囊癌的主要CT表现有:①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7例;②胆囊区或胆囊腔内肿块16例;③合并胆囊结石6例;④直接侵犯肝脏11例.肝内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9例;⑤肝门及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11例.结论中晚期胆囊癌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80%以上的病人术前可以确诊.CT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分型及扩散范围,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稀疏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脑白质稀疏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脑白质稀疏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00例脑白质稀疏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脑白质稀疏好发于50岁以上者,常见于痴呆及脑血管患者。CT特征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灶,或并发脑梗塞、脑出血及脑萎缩。结论 熟悉本病的临床和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