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现有的高州市近10年的荔枝蒂蛀虫为灾面积和平均为害率与相应气象要素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影响高州市荔枝蒂蛀虫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字预测模型,历史拟合平均误差为0.080 7,用2008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试报,预报误差为0.438 5%。预警等级为3级,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分析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可为杨树烂皮病预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2-2008年黑龙江省14个代表站点杨树烂皮病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法,研究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发病率与上年10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5-9月温湿系数、降水量、降水日数、上年10月和当年3月空气相对湿度、极端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天气条件持续时间及平均风速呈正比,与上年10月至当年4月温湿系数、5-9月平均气温、上年12月至当年1月空气相对湿度、极端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呈反比。湿润、温凉和冬季冷热骤变的气候环境可加剧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发展,日照充足和夏季高温对杨树烂皮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惠州城区2015年11月—2018年10月逐日供电量、日最高负荷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区供电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象要素的供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惠州城区夏季平均供电量和日最高负荷最多、冬季最少,4个季节供电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最高负荷出现主要在10:00—12:00,但冬季仍有21.2%的概率出现在18:00—19:00。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与供电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不同月份相关性不同。12月—次年3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与供电量呈显著的负相关,4—9月气温与供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3—4月相对湿度和供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5—8月呈显著的负相关。日照时数与供电量的关系和相对湿度与供电量呈相反的相关。最后建立了3—9月和12月—次年2月气象电量和总供电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帕米尔高原东北缘的昆仑圆柏树轮资料建立了850 a的树轮宽度年表(1165—2014年),是目前新疆最长的树轮年表。树轮宽度指数与乌恰站的气象资料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宽度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与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水汽压呈一致的正相关,其中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乌恰上年10月—当年7月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宽度年表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反相关:当年生长季及其前期的最高气温与轮宽指数负相关,而最低气温(当年5月以外)与树木的生长正相关,表明生长季的较高的最高气温和冬季的较低的最低气温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树轮宽度指数与CRU格点降水资料的空间相关分析表明其能较好地反映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降水变化,其次与新疆天山山区中部和南疆平原区的降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渭北地区苹果花期推迟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渭北优势苹果种植区8县(区)2008—2010年的苹果始花期观测资料和月平均气温、积温资料与2011年相应资料对比分析,建立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11年苹果始花期明显推迟,花期低温冻害风险降低。花期推迟主要受前期气温、积温影响,3月气温偏低起决定性作用。前一年12月到当年2月负积温绝对值与始花期呈正相关,前一年12月到当年4月上旬≥0o C积温、3月上旬到4月上旬≥10 o C积温与始花期均呈反相关。当3月平均气温小于7 o C,始花期在4月12日以后;3月平均气温大于7 o C,则始花期在4月12日或之前;3月平均气温每偏低1 o C,始花期推迟1~2d。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天山新源林场卡勒克玛林区5个采样点(按海拔从高到低依次将采样点编号为KL1、KL2、KL3、KL4、KL5)的雪岭云杉树木样芯,建立宽度年表,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样本对总体均有较高代表性,KL3的各项指标在5个标准化年表中最高,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受到气候的影响最明显;(2)高海拔的KL1和KL2与新源上年4—8月以及当年4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中、低海拔的KL3~KL5则与上年4月—当年4月降水量正相关,除KL5与当年4月的降水量正相关不显著外,其余标准化年表均与新源上年及当年4月降水量相关显著;(3)各标准化年表与新源站上年4—10月以及当年9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年12月的温度要素呈正相关;(4)各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受气候的"滞后性"影响明显,森林上线采样点(KL1、KL2)的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制于温度,中、下线(KL3~KL5)主要受制于降水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树轮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采点的标准化年表的平均敏感度都较低,最高的喀拉依里克站南(KLN)为0.194,这与该区海拔较高、降水丰富、土层较厚、坡度较小有关.8个年表显著性水平达到0.01的自相关大多在4阶以内,反映该区树轮宽度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主要表现在当年及其后的3a,"滞后效应"比较明显.8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布尔津气象站的生长季及其前期的降水多呈正相关.其中,阿勒泰地区中部义河山南(YHN)标准化年表所含的降水信息最为丰富,与布尔津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4月的降水量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61;东部的也克卓勒(YKZ)采点树轮宽度生长与布尔津气象站当年1-12月月平均温度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57.这两个年表与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时段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1-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1980-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的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6 a,东北地区13个站点榆树的展叶期和枯黄期变化趋势较大,13个物候时间系列,展叶初期显著提前趋势占54%,枯黄初期显著推后趋势占38%;榆树物候与气温呈显著相关关系:展叶期与3-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平均展叶期的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站点枯黄期与8-9月平均气温关系不显著,整个东北地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榆树物候与降水、日照关系不显著。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日为界,枯黄期积温值可分为呈线性关系的两段,从日平均气温最高日开始,连续10 d积温值低于固定值时,植物开始枯黄。  相似文献   

9.
临川区近10年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03—2012年气象资料和柑橘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川区近10 a柑橘平均面积、单产呈显著增加趋势。筛选出近10 a来与产量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其中10月气温与柑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6月和12月气温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2月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3月和7月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日照时数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区分南海热带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反相关,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当年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是夏季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较好前期预测信号;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对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伊犁南部山区10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的相关普查,研究发现,伊犁南部山区树木径向生长整体与气温响应不显著,生长季之前的降水对雪岭云杉径向生长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冬季积雪.树木径向生长与主要积雪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伊犁地区西段QST、ZMC树轮年表与当年1、2月的最大积雪深度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达...  相似文献   

12.
陇南山区小麦红蜘蛛发生气象条件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山区1992~2005年小麦红蜘蛛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危害陇南山区麦类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红蜘蛛和麦长腿红蜘蛛,其危害期由南向北主要发生在2~4月,每年发生面积约66 666.7 hm2,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与上年9月至当年3月的逐月气温呈正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显著的反相关;而与4~8月的逐月气温呈负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南宁站1951~2005年的云量、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长期变化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且趋势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季节变化都是在初春或冬春交接季节达到最高值,秋季降到最低值,平均云量白天多于晚上。总云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相关不显著;低云量与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总云量与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低云量与降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天山伊犁河谷新源林场卡勒克玛林区5个采样点(KL1~KL5)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建立宽度年表,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都很好,KL3的各项指标在5个标准化年表中最高,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受到气候的影响最明显;(2)除KL5与新源站当年4月的降水正相关不显著外,其余标准化年表均与新源上年及当年4月降水显著正相关,且较高海拔的KL1~KL3与当年4月降水的相关性较上年4月更密切,较低海拔的KL4~KL5则相反;(3)各标准化年表与新源站上年4月~上年10月以及当年9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为负相关,而与上年12月的温度要素均为正相关;(4)各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受气候的“滞后性”影响明显,林缘上部的采样点(KL1、KL2)树木径向生长受到温度的制约作用较降水更明显,林缘中下部(KL3~KL5)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乌鲁木齐市国家基准气象站463站的逐日平均、逐日最低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76-2017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对四季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市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50℃/10a,1997年出现了最暖年,1976年以来最暖的10 a均出现在20世纪末至今;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0.77℃/10a,上升速率约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5倍;气温上升导致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期提前明显、秋季和冬季开始日期有推后的趋势,使得夏季明显延长,延长率为5.9d/10a,近42a来共增加25d,其他季节则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冬季缩短最为明显,缩短率为-3.6d/10a,近42a来共缩短了15d;各季节开始日期不仅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很好,且开春期、入夏期分别与3月和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入秋期与入冬期分别与9月和11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的长度也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当年平均气温每上升1℃时,夏季将延长6d,而冬季则会缩短7 d。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南宁站1951~2005年的云量、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长期变化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且趋势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季节变化都是在初春或冬春交接季节达到最高值,秋季降到最低值,平均云量白天多于晚上。总云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相关不显著;低云量与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总云量与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低云量与降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栾川1983-2009年降水量、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筛选出当年1月中旬平均气温、1月降水量、3月最大绝对湿度、4月平均风速、12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和上年11月极端最高气温等6个与汛期降水量相关性强的预报因子,并合理组合,根据各组预报因子距平对应的各级降水量出现的频率,作出汛期降水量趋势预报.经对1983-2007年汛期降水量回报,完全正确的历史拟合率为64%(16/25),基本正确的拟合率为92%(23/25);对2008和2009年试报,结果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地温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青海大通县日光温室内外地温、气温资料和大通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冷凉地区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地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日光温室内日地温呈正弦曲线变化,晴天变化幅度最明显,阴天最小,地温变幅为地表〉5 cm〉10 cm〉15cm〉20 cm;室内地表、10 cm和20 cm平均地温月变化呈波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随着深度增加,平均地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深度地温平均日较差分别为9.6、8.3、6.1℃;地温日垂直变化仅在14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除晴天室内最高温度外,其余温度要素与地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日光温室内10 cm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和地表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赣南脐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2009年赣州市7个脐橙主产县品质检验资料,结合同期相应县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脐橙果实发育成熟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子筛选,得到相关显著且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气象因子作为影响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进行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脐橙单果重主要与果实生长期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大风速有关,其中当平均最低气温在21.7℃以下时单果重随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而增大,反之减小;与平均最大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风速愈大,单果重愈小。果形指数与果实生长期的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关系,气温日较差愈大,果形指数愈大,长椭圆形果愈多。果皮厚度随果实生长后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而增厚。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与果实生长后期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果实生长后期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果实生长期的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关系,且气温日较差是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总酸含量与果实生长后期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果实生长后期的降水量、平均最大风速和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关系,降水多、风速大,脐橙总酸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61-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云南地区124个观测站月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云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夏季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较显著负相关;6月滇西北和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正相关,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滇中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正相关;7月滇西南、滇西北的西南部和滇西的北部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呈较显著正相关,滇西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较显著负相关,滇中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8月滇西南、滇中、滇南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