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测定接近水面一个薄层中海水的温度,对于研究和应用遥感资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海面的辐射主要取决于海水表面几毫米内的温度。在温度梯度较小的情况下,用通常的表层水温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的表层温度(1米深以内)当作海水表面温度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当表层附近温度梯度较大时,1米深处的温度与海水表面的温度就存在相  相似文献   

2.
英国北海区域卫星遥感与船测海面温度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北海研究计划期间(1988年9月-1989年9月)所采集的海面温度数据与同一期间的NOAA卫星的AVHRR遥感温度数据,检验由卢瑟福实验提出的RAL线性模式反演的海面温度与船测海面温度之间的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误差在0.9℃左右。由此得出结论,RAL模式应用于北海这样的小尺度海域并不十分完善(因为这个模式是根据全球大气模式提出的)。因此,有必要利用小尺度海域当地的资料,建立相应的适合于具体海域  相似文献   

3.
一、要求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精度:±0.5℃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深度:0.5米海区范围:北纬28°~32°,由东海沿岸伸到东经124°的海域定位精度:2海里要求系统有快速进行资料处理的能力,并及时给出所测海区的海水温度分布图,向各有关单位发出海表面温度速报。二、传感器的选择 1.SWH—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见图  相似文献   

4.
西北太平洋大面积海温反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使用日本GMS卫星的红外单通道遥感资料,计算海洋表面温度的算法。对在计算海面温度过程中使用的大气削弱订正和云检测的方法,也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给出了此系统软件的流程图和试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具有观测周期短、频率高的优势,可实现大范围、连续的海洋观测。利用遥感的手段对台湾岛周边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进行反演,研究了台湾岛周边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海水表层温度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由NW向SE以圆弧状向吕宋岛北部沿岸扩散,温度逐步升高,吕宋岛北部沿岸常年温度在26℃以上;台湾岛东部海域海水盐度全年相对稳定,吕宋岛北部有一相对固定高盐度区域,台湾海峡受季风、黑潮分支、沿岸流的影响,盐度分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测量海表面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反演海表面温度时的差异。在全球范围的海表面温度的遥感蛉测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感器本身的噪音、算法反演精度、传感器分辨率、搭载卫星的全球覆盖率等自身因素使辐射计的探测资料产生差别:大气状况、海面风速、测量海洋不同深度海水的表征温度等外界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了解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辐射计在各方面的优劣,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效提高卫星监测海表面温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云检测和大气削弱订正是利用气象卫星红外大气窗区通道辐射测量资料,精确地反演海面温度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地球卫星局(NESS)全球业务洋面温度计算系统(GOSSTCOMP)过去用过和目前正在应用的云检测和大气削弱订正方法。如果我们希望利用气象卫星辐射测量资料计算海面温度,或者建立类似的海面温度计算系统,这些经验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遥感测量海水表面温度(SST)需用海表面以下实测温度资料加以校正,由于长时间大范围进行海洋表层海水垂向温度剖面野外观测非常困难,建立经有限资料验证的数值模型十分重要。文章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湾3组船载光学实验的气象及海温资料,考虑太阳热辐射作用与海表面冷温层效应,建立了一个海表下20m深度范围内水温剖面演变的数值模型。通过冷温层计算合理加密了表层网格,使数值模型更准确地估计海表散热作用。计算结果与野外实测海温资料对比显示,海表剖面测试仪(SkinDeEP)未能准确定位和捕捉海表冷温层,实验方法有待改进。整合模型能准确描述海温剖面的演变趋势,在近海表20cm深度内,特别是与遥感SST相关的近海表1cm深度内,模拟结果优于无本皮肤层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用红外辐射计获得海表面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了一个快速、均匀搅拌的水浴与一支精密的水银温度计,获取海表面温度的反演系数(又称等效比辐射率),避开了海水辐射率、大气温度和红外辐射计的响应函数等问题。在未知辐射率、大气温度、响应函数的情况下,仍可得到高于0.2℃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二维海水表面温度,以此为边界条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建立三维海水温度遥感信息模型.最后,用实测海水温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了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红外和微波辐射计反演海表面温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测量海表面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反演海表面温度时的差异。在全球范围的海表面温度的遥感监测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感器本身的噪音、算法反演精度、传感器分辨率、搭载卫星的全球覆盖率等自身因素使辐射计的探测资料产生差别;大气状况、海面风速、测量海洋不同深度海水的表征温度等外界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了解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辐射计在各方面的优劣,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效提高卫星监测海表面温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δ18 O)是由其生长时海水δ18 O和温度决定的,在海水δ18 O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壳体的δ18 O值估算海水温度。本文以南海北部沿岸地区9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壳体的δ18 O值。分别以相应站点夏季与冬季表层海水的实测δ18 O值代入温度公式,估算了对应的夏季与冬季的海水温度值。然后把计算结果与World Ocean Atlas(WOA)数据库相应站点的海水温度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夏季海水温度与WOA的夏季温度有较大差别,而计算出的冬季海水温度则与WOA的冬季海水温度基本相当。这说明δ18 Oruber记录的是该区域冬季表层海水的温度,此区域内G.ruber这一属种的生产力和沉积通量在东亚冬季风盛行期间出现了最高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我国海洋水色遥感技术和海水环境监测水平,文章根据北海区海水遥感现场监测数据,基于经验算法和荧光基线高度法的回归分析,开展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定量反演,并选取北黄海近岸海域样本数据进行算法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等9个北海区典型海域具有相同或相似海水表层光学特性,适宜建立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典型海域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与遥感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模型均为简单波段比值模型;二类海水研究区域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与荧光基线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北黄海近岸海域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最优模型遥感定量反演值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669μg/L。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用于近海污染监测及赤潮预报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红外遥感方法大面积地测量海表温度,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均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根据舟山海域航空遥感试验的结果,探讨了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海水表面温度的基本方法。使用本方法测量海水表面温度,其绝对精度可达±0.2℃。图6,表3,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年11月在东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测得的TCO2和TA数据,计算了表层海水pCO2,结合现场环境对表层海水CO2体系各参数的分布进行了讨论,探讨了pCO2与海水温度及叶绿素的相关性,利用Wanninkhof(1992)提出的通量模式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估算了整个调查海域的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海水CO2系统各参量的分布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在水团的混合处往往是各参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由相关性分析可知,pCO2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弱。受秋季较大风速的影响,调查海域表现为强的CO2源,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约为556×104tC。  相似文献   

18.
刁学贤 《海洋通报》1996,15(6):15-19
据石臼港-1960-1994年共35a的表层海水温度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旬平均水温的基本特征和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东海及其外缘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场的热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外海远洋渔场的不断开发,对海洋环境预报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开展了大面积表层海水温度预报的研究.大面积表层海水温度预报,实际上是一个温度场的预报.若用热动力学数值模式的计算方法直接求解这个多维的非线性问题,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频繁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山东半岛沿海2000年冬季改变了近20a的暖冬现象,出现了海水温度的异常偏低,海水温度的超常变化对该海域海洋生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给许多养殖品种带来了危害,本文对山东半岛沿海5个海洋站2000年1、2月的表层平均水温资料与历史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沿海冬2000年1、2月表层平均海水温度比1999年同期海水温度降低2.5℃,比常年偏低0.5℃,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