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剑畏  顾金声 《地质论评》1987,33(5):402-407
本文研究了宁镇地区Fe、Cu多金属矿床与地质构造关系后认为,这些矿床与燕山晚期成矿岩体有关外,还严格受构造条件控制。虽然断裂、褶皱、不整合面和层理在本区都能控矿,但以断裂构造为主,一般大部分矿床、矿点沿层间压性断裂呈带状分布,尤以压性断裂的偏张部位成矿最好;宁镇弧形构造、东西向构造和新华夏系反复活动及其复合关系,对岩体、矿体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以宁镇弧形构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1 铅锌银矿床规模确立的依据 该矿床现有的储量加上深部估算的储量和被剥蚀掉的储量之和,超过大型矿床储量之3倍,故为超大型 2 控矿构造的新情况 (1)控矿构造的基本骨架是东西向断裂与南北向构造横跨部位,并与前震旦纪火山穹窿体的复合,非单一的东西向断裂控矿。  相似文献   

3.
双峰太平寺煤矿区上甘冲区段(以下简称本区),位于双峰县城北西约20km。本区构造复杂,已有165队、140队和418队等曾在本区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1997年,笔者亦对本区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下述认识。1 概 况本区位于涟邵煤田北段、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东南缘。弧形构造及东西向构造是湘中构造的基本格局。洪山殿向斜中的太平寺矿区,出现较为复杂的构造格局,它可能是东西向构造、弧形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复合的产物。多年的研究已初步查明,本区的底缘构造主要产生在印支运动早期。由于江南、华南两地体的拼贴,导致…  相似文献   

4.
下庄铀矿田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下庄铀矿田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田不同类型的铀矿床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铀成矿作用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成矿年龄为138 Ma,矿化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为中高温碱性热液成矿;第2阶段成矿年龄为96.4~81 Ma,矿化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为中低温酸性热液成矿;第3阶段成矿年龄为61 Ma,表现为后期改造作用成矿。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建立了下庄铀矿田的构造控矿三维成矿模式,认为铀矿床具有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早期构造在晚期应力作用下派生的张裂部位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希望铀矿床存在东西向基性岩脉充填构造,其深部具有寻找东西向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山东汶西凹陷边界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砂体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鲁西地区汶西凹陷边界主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探讨了盆地边界主干断裂与旁侧低级构造的形变关系和形变规律,划分了构造形变期次,恢复了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分析了弧形边界主干断裂的控盆作用,认为不同地史时期边界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盆内沉积砂体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沉降中心的迁移而发生变化,指出了边界弧形断裂与其横张断裂交汇部位为盆内古、今物源入口处,是砂体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6.
淮北煤田位于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和外缘带。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淮北煤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以宿北断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分区,北区构造线总体走向近SN-NNE,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展布,以逆冲断层为主,发育侏罗山式长轴褶皱;南区构造线走向NNW和NNE,以正断层和开阔短轴褶皱为主。②北区处于徐宿推覆构造主体部位,萧县背斜及其以东地区为上盘推覆体,萧县背斜以西地区属上盘推覆体;南区以西寺坡断层为界,该断层以东地带位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东南末端,属推覆构造上覆系统,西寺坡断层以西地区为推覆体下伏系统。③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后,淮北煤田至少经历了3期较大的构造事件,即印支期近SN方向的挤压,形成近EW向断裂构造为主;燕山早期NWW-SEE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徐宿弧形构造;燕山晚期NNE-SSW方向挤压,在煤田内形成大量NNE-SSW方向正断层。   相似文献   

7.
徐州—淮北地区主要控煤构造与深化找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徐州—淮北煤田找矿工作深入的主导因素是对该区整体上构造控煤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该区所处地质背景及自身构造现象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始终未能解决。笔者最近的研究表明,徐宿弧形构造应为中生代末期伸展变形体制下形成的滑脱构造组合,而非逆冲推覆体;弧形构造西侧的淮北煤田主体部分基本不受弧形构造变形影响。中生代以来伸展变形机制下的掀斜断块及断块间差异升降活动对煤系赋存有着控制作用。据此确定的新的找煤靶区有部分被证实发现了赋存条件较好且储量可观的工业煤资源。  相似文献   

8.
黄敦义 《云南地质》1992,11(3):250-259
本文对筇竹寺附近一组叠瓦状弧形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该组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构造岩的特征受原岩性质的影响并具一定的分带性;弧形为燕山运动早期褶皱时断裂面随之弯曲而形成;褶皱和断裂的发生和发展除受控于构造活动时期构造力的方式和方向外,还可能受控于南北向及东西向的古构造。  相似文献   

9.
赣南地区煤矿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区各含煤岩系及煤矿(田)产布特征,具有东西向成片、北北东向成行,受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推昨合控制的分布规律。因此,深入研究推覆构造系统的特点及其控煤规律,从而确定出煤系“构造窗”、覆于煤系之上的“飞来峰”,甚至辨认出覆于煤系之上的大片外来岩席(包括花岗岩外来岩席),是确定找煤方向和预测隐伏煤矿(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乐光禹 《地质论评》1983,29(5):445-446
一、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机理: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都受共轭剪切网络控制。垂直于共轭断裂边界的两对水平压力联合作用,产生非均匀叠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渐变,形成反凸双弧,中央变形弱的部分即为菱形地块。二、中国西部的构造格局——东西向网眼状弧系:一系列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相间排列,沿东西向延伸,组成复杂的网眼状弧系。弧系的西端在帕米  相似文献   

11.
善堂庵地区处在控制相山铀矿田富大矿床产出的邹家山-石洞断裂的北东向延伸端,区内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断裂是控岩、控矿构造(早期控岩、晚期控矿);北东向断裂产状较陡,深切基底,成矿期活动强烈,常常与之前的东西向构造复合,深部流体和含矿热液沿其上升,形成较好的铀矿化。善堂庵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及北东向巴泉-善堂庵断裂、邹家-布水断裂控制,区内多期、多序次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斑岩体广泛分布,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控矿构造研究是长江铀矿田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成矿规律的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找矿方向.通过对矿田内控矿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控矿构造形式,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型,探讨了控矿构造的演化,指出了找矿方向.铀矿田内的矿体和矿化带受北北西(近南北)向展布的小型断裂构造控制,具有走向延伸长、倾向延深大、产状比较稳定、局部弧形形态、呈带状成群...  相似文献   

13.
广西省恭城县栗木矿区处于湘南南北向构造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衔接部位,恭城复式向斜的北部扬起端西侧。矿区出现的花岗岩主要为栗木复式岩体,为燕山早期产物。矿体主要受栗木岩体及构造控制,地层控矿不明显。野外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栗木复式岩体是一套富Li-F的花岗岩,该岩体演化过程呈现不混溶(液态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个旧东区东西向断裂控岩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向构造控岩控矿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讨论了东西向断裂深部找矿的意义,指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小秦岭金矿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其控矿意义进行探讨。小秦岭金矿带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缘,是一个严格受构造控制而又具有层控意义的变质热液型脉金矿。它严格地受控于大月坪-金罗班复背斜及其衍生的构造之中,因此金矿床的位置及矿体走向与其关系密切。导矿构造为复背斜及其衍生的构造之中,因此金矿床的位置及矿体走向与其关系密切。导矿构造为复背斜两侧较大的韧性剪切断裂和南、北缘走向大断裂(剪切边界断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多期褶皱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期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早期形成的构造样式多被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破坏,仅在大巴山弧形断裂和大洪山弧形带之间的南漳一带较好地保存了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笔者通过对当阳复向斜北段发育的褶皱构造的构造要素测量统计和褶皱叠加关系的解析,在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南漳一带识别出三期走向不同的褶皱叠加构造,按发育早晚顺序分别为NW-SE走向褶皱、NE-SW走向褶皱和近EW走向褶皱,分别对应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以及后期转入陆内变形、江南–雪峰褶皱逆冲带向NW逆冲推覆和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大巴山向SW推进等构造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东西弧形压扭性断裂F_2为主干断裂,是矿床的控矿构造,并严格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在人字型排列的构造相交部位为矿液上涌的良好通道和容矿场所。探讨了控矿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及相互关系、成矿控制因素以及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松喀尔苏铜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文章分析了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制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矿床控矿火山构造演化和机制,构建了控矿模式。研究表明:(1)火山构造系统依次分类为陆相火山岩带→火山构造盆地→破火山口(火山穹窿)。控矿火山构造类型是具有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的破火山口构造。(2)火山构造系统控矿作用表现在NW走向的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火山构造盆地,NW走向的基底断层控制串珠状破火山口构造,赋存于泥盆系基底内的破火山口构造以及派生的EW走向和SN走向的火山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含矿斑岩体侵入和矿化带形成,岩体侵入过程中发生的侵入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和矿化类型,NE走向断裂和剪切裂隙密集带则有利于矿化的叠加。(3)构造系统从主断裂构造带系统向基底断层系统、火山断裂系统和岩体接触带系统依次演化。控矿构造作用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构造作用和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NW向构造作用有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挤压构造作用引发NW走向的断层右行走滑剪切、块体顺时针旋转和火山构造控矿系统;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来自SN方向和EW方向联合挤压作用下产生的NW方向的构造作用,使得火山断裂构造进一步发育,引起NE走向剪切面理的叠加改造、陆相火山岩线状分布和浅成低温金成矿作用。(4)后碰撞早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早期SN向持续缩短和后期NW向构造作用使构造体制转换,诱发深部岩石圈拆沉作用和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是斑岩型铜金成矿作用和控矿火山构造演化的重要机制。(5)控矿模式明确接触带和斑岩型为主要矿化部位和勘查类型,外围北东侧岩体与接触带是重要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