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华南沿海现代海平面变动和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光  丁丽青 《热带地理》1995,15(3):252-257
近30年验潮资料的年变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平均以1 ̄1.2mm/a速率抬升。新构造运动使各个不同岸段相对的海平面变动有如下差异:珠江三角洲和雷琼地区东海岸的海平面抬升速率明显超过1mm/a,闽东、粤东沿海则小于1mm/a,甚至呈下降趋势,局部岸段(如台湾海峡西岸)因海洋水文影响其上升速率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3.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镇国  陈特固 《热带地理》1997,17(2):157-163
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Q3^2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松。Q4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3^1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0.25mm  相似文献   

4.
任美锷 《地理学报》1993,48(5):385-39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由于地面沉降等原因,过去30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率远大于全球或全国海平面上升率(约1.5mm/a)。下一世纪,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至203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cm。我国三大三角洲,根据目前地面沉降情况、发展趋势及政府的控制措施,估计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老黄河三角洲(天津地区)为60cm,现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地区)为30—35cm,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为30—40cm,珠江三角洲20—25cm,以上估计数可供沿海有关决策部门制订今后长远发展规划及拟订政策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8,(4):46-46
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粑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6.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三岛影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世伦  王兴放 《地理科学》1998,18(6):518-523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PCC 1990年对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值和本区地壳沉降速率以及地面沉降趋势,确定下一世纪长江口相对海平面上升1.0m左右。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相对海面上升对海岸工程,交通水利设施湿地损失,洪涝灾害及盐水入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澳门地名谈     
自1616年葡萄牙在澳门任命第一任澳门总督算起 ,葡萄牙对澳门的统治已约400年的历史。在这约400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地名都记录了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1 以澳门总督名字命名的澳门地名亚马喇马路(EstradadcFerrciradoAmaral)位于澳门半岛北部花地玛堂区 ,以澳门第79任总督亚马喇的名字命名。亚马喇(Jo仭oMariaFcrrciradoAma ral)又译为阿马留。他在1846年4月从里斯本抵澳门任澳督。亚马喇是海军军人 ,其右臂在年轻时参加葡萄牙开拓巴西殖民地战争中被大炮炸去 ,葡…  相似文献   

8.
澳门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南海的珍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明代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53年以来,葡萄牙人登陆澳门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沧桑巨变,星转斗移,世事的更迭客观上铸就了澳门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随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日期的临近,祖国母亲正敞开她那宽广的胸怀迎接久别游子的归来。澳门地区由澳门半岛、路环岛、由仔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1994年统计),人口415850人(截止1996年12月31日)。其中面积9.1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是它最繁华的地区。整…  相似文献   

9.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洋与水文行业标准和规范、IPCC-AR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对21世纪海平面上升量预估值,文章收集珠江口历史潮位数据和特大风暴潮灾害实际损失资料,对若干涉及珠江口风暴潮灾害的文章或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有些论著高估了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风暴潮潮灾的影响;并着重分析风暴潮灾害被高估的原因:1)采用了不适合珠江三角洲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和计算参数,如对AAL/GDP采用线性关系,以GDP及AAL/GDP的比值反推AAL(年均洪灾经济损失),使得造成的灾害损失被高估;2)将海平面上升数值直接与重现期潮位简单叠加的评估方法不科学;3)对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量的预估值取值缺乏依据;4)对历史最高潮位的取值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11.
吕宪国  黄锡畴 《地理科学》1998,18(4):293-293
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尤其是近10年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湿地基本概念的开发,湿地功能研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对我国湿地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Urban geography》2013,34(8):698-7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uctural effects of colonization on city-size distribution in Bangladesh. It also explores how development policies of independent Bangladesh impacted subsequent patterns and trend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ountry. The urban structure is analyzed using rank-size plots, a rank-size regression model, and a rank-mobility index.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city rank-size relationships reveals the structural effect of the policies of the British to concentrate urban functions in few urban centers, the Pakistani period of primate-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deconcentration policies of the Bangladeshi period. The top few cities continue to dominate, irrespective of Bangladesh's government plan to reverse development polarization caused by urban primacy.  相似文献   

14.
15.
甘肃省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差异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分析清楚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本文采用2004年最新统计数据对甘肃省经济不均衡性与人口分布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比较了甘肃省主要经济部门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然后通过计算地区综合经济指数、文化水平综合均值,分析甘肃省综合经济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关系,从经济部门的内部组成与外部综合经济实力两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经济与人口分布以及综合经济水平与综合人口素质的空间关系,为甘肃省经济合理布局和适度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为地区经济、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is is the last in a series of reports on various aspects of geographic research in Japan. The series has been sponso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Union in anticipation of the 1980 IGC in Tokyo. Like its predecessors, this report has been modified by H. Jesse Walker, member of the Committe, for the benefit of English-speaking readers of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南极陨石的收集、分类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阶段性的总结。4次格罗夫山考察共发现陨石样品9834块,其中已完成和计划2008年完成分类的陨石共2431块。在正式公布的684块已分类陨石中,鉴定出2块火星陨石、2块灶神星陨石、6块橄辉无球粒陨石、5块中铁陨石、1块橄榄陨铁、1块铁陨石以及10块碳质球粒陨石等特殊样品,并对其中的部分样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建议拓展南极陨石的收集,持续开展陨石的分类工作,并提出我国南极陨石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Different types of farming in metropolitan areas show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sponses to urban and nonurban forces of change. The variety of impacts has been neglected by most spatial intensity models and land use studies. This study examines census data from 1949 to 1982 in seven major U.S. metropolitan areas for six commodity types to detect regular patterns of changes in sales value, area harvested, number of animals, and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Results show large declines in dairy farming, followed by poultry and fruit and nuts; some recent recovery in vegetable crops; and steady increases in both low value field crops and high value horticultural specialties. A trend toward polarization of metropolitan agriculture is indicated. Results also show differences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urban fringe areas and a decline in the differential in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between metropolitan and non-metropolita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