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期(旬)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元  祝荣霖 《气象学报》1991,49(4):553-558
目前,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最长可用的预报时效约为6—7天,对中期数值预报输出产品进行统计释用的MOS,PP等方法制作的逐日具体天气预报的最长可用时效约为5—6天。要完全靠以上客观预报方法进行10天天气变化过程预报仍有待时日。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综合考虑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输出产品及历史天气过程的旬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案。本方案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场在预报时刻前后连  相似文献   

2.
中期延伸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未来8—17 d中期预报方法短缺的现状,将数值预报产品与历史资料有效结合和应用,以天气学、统计学为基础,通过关键区相似预报等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通过计算环流相似和气候概率实现中期延伸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中期延伸天气预报方法能够反映未来天气演变和降水、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经过检验,认为可以应用于中期天气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3.
张芳钧 《贵州气象》1995,19(5):20-23,16
本中期天气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是以现代微机技术为依托,针对中期天气预报的特点,结合现行中期预报业务实际工作来进行建设的本MFS采用模块结构,具有气象要求诊断分析,天气过程预报,灾害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情报服务等功能,完全可以代替气象台站的现行中期预报业务中的大量人工劳动。  相似文献   

4.
王淑静 《气象》1978,4(12):5-7
在天气预报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天气的阶段性不但客观存在着,而且也是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背景,但是如何比较客观的划分天气的阶段性,又如何用天气的阶段性来做中期预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对中期天气业务预报的定量化与自动化要求日益迫切。为此,我们研制了一个用于中期天气业务预报的软(硬)件系统MWOFS。该系统应用欧州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数值预报产品与谐波分析技术,用模式输出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中期天  相似文献   

6.
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元  李秀莉  姚嘉玲  朱美娜 《气象》1988,14(4):8-11
本文提出了一个10天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法。该方法应用预报时刻的最新信息及中期数值预报输出产品,按客观的相似判据,应用微电脑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出500hPa天气形势演变的相似过程,据此作出10天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应用表明,该方法对10天中期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钟元  程煜  梁亦荣  李秀莉 《气象》1987,13(5):31-33
中期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使中期天气过程的预报信息也日益增多和更加可靠。目前,中期MOS预报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是提高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增加了客观化与定量化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展灾害性天气早期警报工作以来,其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在稳步提升。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近两年对一些天气尺度灾害性天气事件提前几天的成功预报,包括: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 《气象》1984,10(1):27-27
一、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 1.天气、气候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探测事实,数值试验的理论和方法; 2.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强对流天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法; 3.海气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天气、气候分析上的应用; 4.为建立数值中期天气预报业务的科研成果; 5.其它有关科研成果的介绍和报道。 二、天气分析和预报 1.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改进、检验及其产品的应用; 2.台风、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分析预报方法和经验; 3.1983年我国重大异常天气的分析总结; 4.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5.开展短时预报(0—12小时)的方法和经验; 6.我国大范围旱涝及低温冷害的成因分析和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中期天气预报的概念  中期天气预报通常指3天以上15天以下的天气预报,它对防灾抗灾减灾、对工农业生产、国防、交通和组织大型露天活动等都有重大使用价值,因而世界各国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中期预报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科学问题,它着重于研究行星尺度系统或者研究一群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规律。特别是研究天气尺度系统与行星尺度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它们的中期物理过程。它既不同于长期预报,也不是短期预报的延长。世界各国的气象学家为了发展中期预报,已经作了几十年的努力,历经了4个阶段:(1)以前苏联莫尔坦诺夫斯…  相似文献   

11.
中期天气预报是指5—10天左右的预报。近五十年来,各国对中期预报非常重视。早在本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苏联有自然周期的中期预报方法,德国有大天气型、美国有天气型的中期预报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是以高空天气图上环流形势的分型为基础的。在四十年代,美国曾采用环流指数和环流指数循环的中期预报方法。这些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预报未来5  相似文献   

12.
周学群 《气象》1987,13(5):51-51
冬半年东北季风潮的暴发常使南海海区产生6级以上大风天气。过去主要依靠常规天气图提供的信息,先做出对流层500hPa形势预报,据此估计出地面气压场,然后做出大风过程的预报。3—5天高空形势预报主要依据长波调整理论和外推,再加经验。近年来,数值预报的中期形势预报能力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期天气预报业务,不过预报时效、预报方法和预报工具各有不同。中期预报在理沦上、方法上、工具上与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没有严格的区别。章基嘉付教授从理论上阐明了长波活动构成一次具体的中期天气过程,而超长波活动  相似文献   

14.
数值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作出具体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风、霜、能见度等和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预报.根据一定的数值模式由电子计算机输出计算出来的环流形势图,并不是完全的数值天气预报,而仅仅是预报全过程的一部分或是一个中间环节.如何把目前计算出的环流预报进行解释(Weather Interpretation)转换成各地的具体天气预报,或者是否有可能从电子计算机直接计算出具体天气的预报.这是数值天气预报极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目前世界数值天气预报的状况来看,天气“解释”的问题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L.本特森是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小组主席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197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召开了一次关于“大尺度数值预报成果的解释和使用”问题的专家讨论会,L.本特森为讨论会文集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天气解释的问题》(Introd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weather interpretation)的短文作为序言,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气分析与预报秦岭对西安大降水影响的经验分析 (1。10)秦岭山脉对盛行气流影响的数值模 拟(1 .13)宝鸡地区西北气流型降水预报方法 (1。17)榆林3月下旬连阴雨(雪)天气分 析(1。20)宝鸡地区雷暴初步分析(1.22)省地大降水预报接口初探(1 .25)解释预报的信息评价(2.1)市台分片预报服务决策系统(2.8)登陆台风和陕西暴雨(2.11)西安市大降水分片短期预报(2.15)浅谈延安地区的冰雹天气预报(2‘拍)安康连续性暴雨预报方法(2.21)陕西省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2。23)陕西省长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介(3.4)陕西省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中期天气预报的对象是如连阴雨、寒潮等中期时空尺度的天气过程,这些过程与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或一群天气尺度系统变化密切相关。大气长波的发展与消亡是中期天气演变的最基本过程,而超长波的活动则构成了中期环流形势演变的背景。随着中期数值预报的进展,其输出产品给中期MOS预报提供了预报信息。目前,欧州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15年6月1日长江监利"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件及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以认为目前强对流天气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不足、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机理认识不足、数值预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不足和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不足。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较为可行的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思路是:首先要具有较全面的本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知识,然后按照配料法为主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和天气学分型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等进行强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最后按照雷达、卫星资料等相结合的强对流外推临近预报方法进行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气象学的主要任务之—就是预报天气。人类最後要控制天气,但首先应该并需要了解天气、预报天气。 到现在为止天气预报一般的技术或方法仍是定性的,半经验的。这种预报和其他科学如天体力学、潮汐上的预报比起来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天气预报上现在不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的500hPa 格点资料,采用5d 滑动平均的办法,预报后期天气趋势。此方法在1998 年用于汛期中期天气预报,预报确率达到79 % 。  相似文献   

20.
数值天气预报在大形势预报方面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为预报天气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是天气现象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经验预报水平仍高于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专家系统开始走向实用阶段,并在天气预报业务领域有了较强的生命力,为天气预报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