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抗震规范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我国抗震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将建筑场地分为4类的事实,确定了对应4类建筑场地的过滤Gauss白噪声过程功率谱密度函数(Kanai-Tajimi谱)的参数值,并导出了Kanai-Tajimi谱的谱强度与最大地面运动加速度均值,地震烈度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关系,这与我国新抗震规范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相协调,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SMART—1台阵记录的自功率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计算了SMART-1台阵三次地震各测点加速度水平分量的功率谱,用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拟合,求得了模型的三个谱参数。然后用线性回归模型统计了各参数在场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ζs和ωs在场地上的变化不明显,而增强度S0则随测点坐标和测点所在位置土层厚度的变化较明显。土层越厚,S0越大;测点的坐标值越大(离震中越远),则S0越小。分析结果可供长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 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有关长周期反应谱部分的规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些探讨,指出所提供的一条人造地震动时程和两条国外加速度记录用于上海市IV类场地长周期建筑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震动平稳自功率谱模型的注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SMART-1台网三次地震的功率谱密度统计值,讨论了Kanai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场地分类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的场地分类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根据对大量的实际场地的理论计算,发现场地传递函数的幅值谱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场地分类方法,为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规范谱的超越概率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文  刘峥  石树中 《中国地震》2007,23(3):245-250
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给出的加速度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一般均低于相应的规范谱。本文用Ⅰ类和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讨论加速度反应谱与不同周期规范谱值对应的重现期。结果表明,对加速度而言,基本情况是规范反应谱周期越长越保守。当峰值加速度对应的重现期为475年时,对于本文的工程算例,Ⅰ类和Ⅲ类场地的加速度反应谱分别于3.7s和5.2s以后超过重现期5000年。本文认为,对目前使用的衰减规律的可靠性,对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谱的关系,对按保守谱设计的工程在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的表现以及对速度、位移等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等问题应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亚勇  刘小弟 《地震研究》1992,15(1):104-118
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程法所需的输入地震波提出一种基于规范反应谱的、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设计近震或远震、结构自振特性有关的选择原则和方法。按远、近震和四类场地标定了反应谱、延性谱和积累损伤谱。通过对六幢不同高度的剪切和弯曲型结构模型的弹塑性分析,表明离差很小。建议在进行结构时程法分析时,按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定的分布规律选择4条加速度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两个实际的例子表明按上述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SMART-1台阵记录的长周期反应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台湾SMART-1台阵的数字强震仪加速度记录分析了同类场地上的地震动长周期分量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基本相同的同类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短周期部分有较明显的差别,长周期部分则基本相同;震级和震中距对短周期反应谱影响明显,对长周期反应谱也有一定影响。最后将SMART-1台阳场地的平均谱与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中提出的设计反应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规范弹性反应谱建立需求谱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阐述了通过力的折减系数R和延性系数μ建立弹塑性反应谱的原理,并由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加速度反应谱建立了弹塑性需求谱,为结合新抗震规范应用能力谱方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文比较了不同的R-μ关系对需求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评定方法的比较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场地评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采用的场地分类的方法,一是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场地指数法。前者是把场地影响按照场地分类指标划分成若干场地类别,因此,确定的地震荷载是不连续的,跳跃变化的。后者是一种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导出的场地指数为指标进行连续评定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里,场地性质的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108-9-92)》中反应谱的研究区作了介绍,就该反应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特征周期,大于6秒周期反应谱的取值以及时程的合理性问题谈了个人看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反应谱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现阶段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我国规范也主要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联系和区别。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与ISO 3010:2001(E)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做了对比,发现我国规范有些地方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出在抗震设计中运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烈度来进行计算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场地类别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现场实测波速和钻孔资料,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规范(GBJ89-11,1989)和美国FEMA编制的NEHRP(1994)以及欧洲抗震规范(EURCODE8,1998)关于场地分类划分的标准,对香港典型场地进行了场地类别划分,了划分结果的适用性。文章认为,对香港滨海地区带有海泥软夹层的回填场地,简单的划分方法可能对长周期地震动估计不足,应当考虑用其他方法估计地震动。文中同时根据实测数据给出了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14.
江辉  朱晞 《地震学报》2008,30(5):508-517
近场地震通常有显著的脉冲型高能输入,有必要从能量角度对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有效性检验,以探讨规范加速度设计谱能否体现近断层区域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耗散需求. 基于本文作者所建议的5%阻尼比下谱速度与输入能量等效速度之间关系,推导了与当前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UBC97)加速度谱相容的输入能量谱,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将其与基于实际近断层记录分组所得的输入能量设计谱进行对比表明, 我国GB50011-2001规范除软土场地的9度罕遇烈度外均难以体现近场地震的能量要求,有必要对设计谱平台高度进行调整;而美国UBC97规范则在除SA类场地之外的其它条件下均能较好地与15 km范围内的近场能量需求相吻合,从而也证明了本文推导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比方法介绍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设计标准在抗震设计思路、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及地震反应谱等方面的异同,由此阐述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各自特点以及对建筑物设计的影响,从而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沿袭和发展,并以一典型桥梁为例,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目标、水平向反应谱等方面对两岸现行的抗震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抗震规范在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设防目标方面总体高于大陆地区的抗震规范;两岸抗震规范水平向反应谱形状相似,但台湾地区抗震规范在场地条件、结构周期、地震动强度、近断层效应等因素对水平向反应谱特征的影响考虑得更为全面和细致。因而可为大陆地区桥梁抗震规范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征周期是抗震设计反应谱的重要参数,开展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对美国、日本等世界范围内的1448 条Ⅲ类场地水平向强震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震级、震中距对特征周期有较大影响;强震记录特征周期的80%分位数结果约为0.9s。对全国近年来已通过评审的312 个Ⅲ类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70%分位数的特征周期为0.9s。结合相关规范的对比分析,建议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取0.9s,可有效保证特高压电气设备的地震安全。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取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征周期是抗震设计反应谱的重要参数,开展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对美国、日本等世界范围内的1448条Ⅲ类场地水平向强震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震级、震中距对特征周期有较大影响;强震记录特征周期的80%分位数结果约为0.9s。对全国近年来已通过评审的312个Ⅲ类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70%分位数的特征周期为0.9s。结合相关规范的对比分析,建议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取0.9s,可有效保证特高压电气设备的地震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谱h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建文  石树中 《地震学报》2004,26(1):94-101
在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根据概率法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常常不一致,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异.一致概率反应谱低于相应的规范反应谱时,可能会产生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低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问题.本文利用理想简化的潜在震源,对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设计反应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为普遍的主要受直下型地震和近震潜源影响的地区,在长周期部分,一致概率谱总体小于规范谱.规范谱长周期部分值得深入研究,且应尽可能与区划工作的概率法相结合.由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将长周期部分降至规范谱(一般工民建)之下宜慎重.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抗震生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通则》中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的差异引人关注。首先分析了《通则》和规范的场地设计谱,然后比较了二者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最后引入2个算例计算了水平地震作用的差别。对《通则》的应用,对修订和完善下一代规范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