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北—尚义地震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国泽  刘国栋 《地震地质》1998,20(2):155-156
对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张家口-蓬莱构造带与其两侧的山西裂谷系、华北裂谷盆地和燕山褶皱带相比,具有低阻性质,地壳内的速度界面及莫霍面的深度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以延怀盆地为界,把张家口-蓬莱构造还分成西北和东南两段。最新的大地电磁预测研究表明,张北-尚义地震区电性结构与周围有一定差别,壳内有一近北北西向构造,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壳内低阻带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冉勇康 《地震地质》1998,20(2):40-145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是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北西端最新活动的结果,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董瑞树  任国强 《地震地质》1998,20(2):27-130
从地震活动性分析对张北-尚义地震所作的中长期预测进行总结与反思。首先通过张北-尚义地震所在的燕山-渤海北西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对该带作了分段,并确认了张家口段为未来中强震的危险段。第二步通过TBB法计算确认了该段内28号潜源为1~3a的危险区,该区靠近张北震中区,此次地震震中即在使用资料范围内。第三步,由对预报结果的反思,提出应加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的研究,特别要注意区域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将断裂带分为4段:张北-南口段、南口-宁河段、渤海段和蓬莱-烟台段,各段具有不同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同时,对断裂带内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志辉  楚全芝 《地震地质》1998,20(2):77-178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义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则与近南北或近东西向这组共轭构造平行。产生这种方向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构造条件的差异以及附加应力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 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底埋深在局部地段呈现出的急剧变化可视其为基底断裂存在的一种标志, 基底断裂与地壳深断裂的存在为岩浆的上溢提供了条件, 从而导致了地壳结构强烈的非均匀性. 延怀地区壳内复杂反射波组序列和局部强弱不连续反射带现象的出现, 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 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来源; 张北——尚义地区壳内不同深度范围低速异常体和局部的C1界面的存在, 可以认为是岩浆多期活动的产物, 在区域构造活动的作用下脆性的上地壳内, 当局部应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北-尚义地震前太平庄井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培仁  刘成龙 《地震地质》1998,20(2):10-109
张北-尚义地震前,北京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多次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虽然在时间上与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4.2级和1997年10月21日乌拉特后旗5.0级地震相对应,但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些异常群体与地震活动都看作是华北北部地区地壳活动的反应,是整个区域应力场应力不断增强的反应,是张北-尚义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  相似文献   

9.
张北—尚义地震区的壳幔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深地震测深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的研究表明:近东西向的张北—崇礼地壳断裂带与北西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壳深断裂带在张北62级地震区交汇。在这里延伸至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带和壳内界面的不连续处是汉诺坝大面积玄武岩溢出的通道。震区中上地壳内的局部速度逆转和下地壳内异常的低速带预示着岩浆活动仍较强烈。张家口—渤海地壳深断裂带近期活动可能是张北地震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征兆地质学在张北-尚义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0月提出京西北延庆、张家口、商都、集宁一带属高应力集中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预测意见,1998年1月10日发生的张北-尚义地震正处在张家口、商都、集宁围限的中心地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判断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地震预报上宏观微观结合应该是有益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张北6.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北地震发生在通常认为稳定的、浅部构造不明显,历史上地震活动微弱的地区,但是根据小震活动条带推测可能在一条NW走向的深部断裂。张北地震的孕育可能与区域断层的长期活动,中小地震持续活跃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有关。震前存在地震活动空段、4级地震条带、区域小震群活跃以及平静-收缩-信号震-外围活动增强等特征。有比较丰富的中长趋势异常,持续时间长达3年以上,而短临异常并不突出。对张北地震异常进行信度综合分  相似文献   

12.
张北-尚义地震现场CO_2测量与震后趋势判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元武  刘五洲 《地震地质》1998,20(2):22-121
利用CO2快速测定法监测了张北-尚义地震现场4个观测点的CO2动态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的来源。结果表明CO2没有明显的异常,故认为6.2级地震之后,震区构造应力没有进一步增强的迹象。因此于1998年1月20日和2月3日两次提出15d内震区发生MS≥5.0强余震的可能性不大的震后趋势预测意见。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张北地震与大气增温异常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大气总温度资料的分析,认为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几天,震区及其周围的增温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异常的空间由显示,震中区及其附近为强异常区,并且被弱异常区所包围;该次地震可能是NW向的张家口-北京-蓬莱断裂带向西扩展活动所致,同时也与尚义-多伦等NE向断裂的活动有关。总温度等值线的系列演变图概略的反映出了应变能的积聚-扩展-释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跟踪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此起彼落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5.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水物理动态异常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钟  谷元珠 《地震地质》1998,20(2):15-112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