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中国《2002年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测度了1997—200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及各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论:(1)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农村居民的贡献在下降,总体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2)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各产业产出增长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3)我国旅游业发展八分靠国内旅游,二分靠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非基本消费比重较小,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该文从经济因子和人文因子 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选取25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国旅游经济区域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为例,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2002—2014年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以及空间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地带内、地带间以及总体地带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且地带间差异程度呈现出由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逐渐演化为中部地带东部地带西部地带。2西部地带对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贡献最大,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小;中部次之,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大;东部最小且贡献程度也逐渐缩小。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对全省旅游经济差异平均贡献程度最大,但贡献率不断缩小,而地带间贡献率不断增大。3 2002—2004年以及2006—2007年吉林省东中西三大地带国内旅游经济收敛性逐渐趋同,2004—2006年中部地带与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之间的空间差异不断扩大,而2007—2014年地带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程度逐渐缩小。4吉林省旅游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由于地理临近效应发挥,形成了四平—辽源旅游经济组团、白城—松原旅游经济组团以及通化—白山旅游经济组团。并且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但并不等同于路径锁定效应,区域旅游的异军突起可以形成路径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经济因子和人文因子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选取 2 5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 ,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 ,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国旅游经济区域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旅游经济在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效果,通过集对分析与旅游经济平衡指数对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集对分析和旅游经济平衡指数是分别从地区人均旅游收入和地区总规模的不同角度分析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方法;2)从人均旅游收入的角度分析,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各省旅游总收入及其比重角度分析,其作用是负面的;3)社会经济重大事件会对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效果产生影响;4)我国四大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质量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刘力钢  陈金 《地理科学》2021,41(5):832-841
采用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对东北三省36个城市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② 从差异来源及其贡献度来看,2007—2010年超变密度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2011—2018年地区间差异是差异的主要来源;③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质量总体核密度曲线逐渐向右移动,旅游经济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④ 旅游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质量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学者们对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时间序列;空间结构;形成原因.在对以上3方面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忽视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省际边界区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忽视对旅游经济差异的预测和预警研究、忽视对旅游经济差异动因机制的量化研究、对旅游经济差异的对策研究缺乏针对性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国旅游经济差异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竞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省间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② 三省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较大,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在扩大,辽宁和吉林在减小;吉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基本保持不变,辽、黑两省在减小;③ 三省的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地理科学》2014,34(9):1025-1032
以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市域1996~2010年旅游发展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表明:1996~2010年总体上省域旅游经济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态势,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其中东部旅游业发展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发生偏移,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区,广大西部地区是旅游经济的低速增长区。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的高值区大致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主要集聚在四大板块,与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相比,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加显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空间差异的两大因素,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政府的政策制度,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有重大的影响,特殊事件对原有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空间差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钟韵  彭华  郑莘 《地理科学》2003,23(1):60-65
在认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对旅游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地区经济背景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主要从旅游供给角度考虑,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此系统包括吸引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内又包括各种影响旅游发展的动力要素。由于此系统针对经济发达地区而构建,因此对区域经济要素的推动作用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