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旭  郭海军  孔爱婷 《测绘工程》2013,(6):14-17,21
分别从地理信息共享管理、标准和技术3个方面对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提出要实现有效且高效的地理信息共享,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结论,并对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的视角对地理信息共享的本质、地理信息共享的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地理信息共享以及实现地理信息共享最肾迫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余旭 《测绘科学》2011,36(3):59-61
地理信息共享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信息共享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论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研究视角的角度,对国内外的同地理信息共享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视角存在的一些问题.定量分析的结果还表...  相似文献   

4.
开源地理信息共享平台GeoNetwork基于通用的元数据存储和交换标准,具有面向服务的灵活架构,成为机构、行业整合分散地理信息的有效平台。本文介绍GeoNetwork,涉及架构、关键技术、核心功能定制等;基于GeoNetwork构建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HKH地区)地理信息共享网络中国节点,实践表明,GeoNetwork满足区域及行业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定制开发的平台为区域合作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理信息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莺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总结、整合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概念,明确了地理信息共享环境是由管理环境、标准环境和技术环境所组成,提出地理信息共享环境体系框架,并对其组成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地理信息行业中不断渗透,地理信息也逐渐产业化,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此,对国内外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的演变及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地理信息未来发展趋势,探究了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四种模式:即网络服务与空间数据互操作共享服务模式,网格服务与协同解决问题共享服务模式,云端一体化共享服务模式以及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相结合的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其中基于云计算的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可解决项目成本高、重复投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对整个行业来说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共享一直是3S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长久以来,人们对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探索从未停止过。作为地理信息共享的三大环境,管理环境、标准环境和技术环境在地理信息领域各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将推进地理信息共享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余旭 《测绘科学》2011,36(4):66-68
对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概念;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讨论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模型化依据的理论与方法;依据这些理论,结合地理信息共享的本质特征,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确定了一个研究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模型,并详尽地介绍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的爆发式发展,支撑这些服务的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早已成为信息服务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框架、体系模式、社会需求和存在隐忧等多个方面对地理信息服务进行综合分析,对我国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尧  甘泉  刘建川 《测绘》2014,(4):147-150
异构、海量地理信息共享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和难题。本文通过研究BSON数据存储格式、文档模型,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MongoDB等技术,利用BSON作为地理信息共享数据的描述方式,定义了基于文档模型的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存储模型,并使用MongoDB作为存储地理信息共享数据的存储载体,最终实现了基于MongoDB的地理信息共享数据统一存储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如何实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以往的数字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往往作为城市某些职能部门的“私有”信息,其共享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数字城市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阐述的公共平台的系统设计主要分为公共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环境的设计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技术平台设计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引入地理本体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构建了基于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本文运用上述方法,通过对烟草地理本体的建模,建立了客观反映烟草地理实体各个层次体系的概念模型,再根据烟草概念和已有地理数据集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基于地理本体的烟草空间数据库,从而实现数字烟草多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与管理,以及数字烟草空间信息的共享与互操作,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各种新型地图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不同时期,应用需求对空间地理信息组织表达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领域和部门对地理信息的组织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目前空间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空间地理信息的多尺度分析与表达等,都要求空间地理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要科学、合理和规范,否则难以满足测绘信息服务化及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本文以交通类信息组织表达为例,详尽阐述当前空间地理信息组织表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数据库数据组织和地理信息表达,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源地理矢量空间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灿  汪齐松 《测绘通报》2019,(12):112-115
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与多个行业领域日益深度融合,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多源丰富的空间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异构性也给数据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问题与挑战。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多源、异构、不一致性的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了数据库模式融合与数据库实例融合为一体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流程与方法,并以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普查等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与应用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地理时空数据的专业类别多、数据格式多、数据分散等诸多特性,提出了栅格式数据、图形式数据、要素式数据、类GIS数据、ArcGIS数据5大类地理时空数据的管理方案。采用基于富客户端的地图增强技术、基于时间帧的时空数据动态表达技术和空间数据及平台功能自扩展定制技术,对城市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开发了集管理与应用于一体的资源创建与管理系统、信息集成共享系统、数据交互应用系统,实现了城市地理时空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的高效性。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法已在长沙市规划交通勘测信息集成管理与应用共享平台项目建设中得到验证,为城市地理时空大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提供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这一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物理特征、基本特征和多方参与性等若干特征。详细分析、讨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这些特征,对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研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广泛地应用以及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李成名  印洁 《测绘科学》2010,35(5):74-76
分析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语义web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进展,讨论了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的概念、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框架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到山地城市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急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决策部门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因此,设计具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模式,并具备良好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是科学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研究了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地理网络和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模式;建立了基于SOA的平台架构,并描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平台配置结构.通过引入先进的软件技术和GIS技术,可以为城市地质灾害救援指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最终实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的基础平台。针对地理标记语言(GML)在描述、存储、传输、解析地理信息数据方面较强的可理解性,该文提出以GML数据层、GML服务器为支撑的4层技术架构的通用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其逻辑模型、总体架构、服务层设计,阐述了GML服务器与公共平台的关系,最后以数字驻马店为例验证了该公共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